- 年份
- 2024(8687)
- 2023(12443)
- 2022(10280)
- 2021(9165)
- 2020(7307)
- 2019(16179)
- 2018(15752)
- 2017(29364)
- 2016(15346)
- 2015(17157)
- 2014(17162)
- 2013(17008)
- 2012(16197)
- 2011(15034)
- 2010(15757)
- 2009(14932)
- 2008(13920)
- 2007(12666)
- 2006(11878)
- 2005(11125)
- 学科
- 济(86480)
- 经济(86422)
- 管理(41682)
- 业(38068)
- 中国(30729)
- 企(29207)
- 企业(29207)
- 地方(29153)
- 融(26989)
- 金融(26989)
- 银(24873)
- 银行(24860)
- 行(24278)
- 方法(22425)
- 农(20810)
- 业经(19519)
- 数学(19231)
- 数学方法(19063)
- 制(16521)
- 地方经济(16315)
- 学(15490)
- 财(15318)
- 环境(15243)
- 农业(14715)
- 发(13769)
- 贸(12099)
- 贸易(12083)
- 易(11583)
- 中国金融(11303)
- 体(11276)
- 机构
- 学院(222766)
- 大学(218469)
- 济(102530)
- 经济(100315)
- 研究(86156)
- 管理(77542)
- 中国(71777)
- 理学(63716)
- 理学院(62944)
- 管理学(61929)
- 管理学院(61524)
- 科学(49115)
- 京(47894)
- 财(46652)
- 所(43692)
- 中心(39925)
- 研究所(38920)
- 江(36293)
- 财经(35364)
- 农(35064)
- 经济学(32771)
- 经(31817)
- 北京(31542)
- 院(31153)
- 范(30684)
- 师范(30380)
- 州(29848)
- 经济学院(29043)
- 业大(28401)
- 省(26490)
- 基金
- 项目(137196)
- 科学(107290)
- 研究(105371)
- 基金(95833)
- 家(82552)
- 国家(81784)
- 科学基金(69427)
- 社会(68001)
- 社会科(64551)
- 社会科学(64536)
- 省(56206)
- 基金项目(49578)
- 教育(46705)
- 划(45713)
- 编号(42552)
- 自然(40467)
- 自然科(39381)
- 自然科学(39375)
- 资助(39007)
- 自然科学基金(38632)
- 发(37349)
- 成果(35202)
- 课题(32008)
- 重点(31987)
- 发展(30879)
- 展(30353)
- 部(28959)
- 创(28948)
- 国家社会(28201)
- 创新(27232)
- 期刊
- 济(131677)
- 经济(131677)
- 研究(77094)
- 中国(56562)
- 融(38472)
- 金融(38472)
- 财(34389)
- 农(34206)
- 管理(32413)
- 学报(29822)
- 科学(28850)
- 教育(27337)
- 大学(23366)
- 农业(22780)
- 技术(21821)
- 学学(21785)
- 经济研究(21438)
- 业经(20608)
- 财经(18423)
- 问题(16233)
- 经(16072)
- 贸(12315)
- 技术经济(12270)
- 国际(12159)
- 世界(12002)
- 业(11801)
- 现代(10641)
- 商业(10620)
- 经济问题(10541)
- 坛(10518)
共检索到380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林 康晓梅
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此,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其核心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过程。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经济发展 冲突与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海燕 贾彦鹏 杨春平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二者仍然存在不协调、不融合的现象。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经济手段推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从顶层设计、法规政策体系、宏观调控手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评价考核等方面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产业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宗树伟 苏聪文 陈钲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茜 胡昊 李名升 张殷俊 宋金平 张建辉 张凤英
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为导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建立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大子系统,12个要素,64个指标因子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间协调发展度的研究,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1990-2010年全国尺度的时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21年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加强。以中国省域为对象,定量研究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评价结果显示各省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度基本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但生态文明指数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描述了政策演变的基本轨迹。根据有关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型以及环境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将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优先阶段(1978-1995年);协调兼顾阶段(1996-2005年);环境优先阶段(2006-至今)。结合"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1978-1999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期(2000-2003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期(2003-至今)。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对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政策评析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刘苏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研究了2008、2010、2012和2014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呈"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从相对发展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较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状态呈"倒三角"态势。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波动性,未来应注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发展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刘苏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研究了2008、2010、2012和2014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呈"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从相对发展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较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状态呈"倒三角"态势。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彩霞 孙海清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2012年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稳定趋向良好(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62);云南省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显著,普洱市与昆明市耦合协调发展良好,怒江州与迪庆州耦合协调发展较差,其他州(市)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因此,云南省应注重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合理开发林产品;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失调衰退的州(市)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建华
<正>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我国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农村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谋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找准其与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在关联、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艳玲 高建山 韩伏彬
在厘清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基于2005~2013年河北省发展统计数据,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绩效问题。依据结果指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反过来将对生态文明提出更高要求,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互适互补的良好循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政策领域为产业生态化政策、消费绿色化政策、资源节约化政策、生态经济化政策、生态科技创新政策、生态制度创新政策等,按照符合阶段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相对统一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等原则,提出了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等24条建议实施的重点政策。在专家调查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对重点政策做出了政策优先序评价,认为中国现阶段既重要,又紧迫,且有效的重点政策是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制订产业梯度转移的环境管制政策、综合的政绩考核政策、自然资源产权改革政策、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政策,强化绿色消费的宣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居民绿色消费鼓励政策、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恒有
可持续发展观和工业社会发展观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 ,在WTO规范中表现为可持续发展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关系。从具体条款上看 ,WTO是在工业社会发展观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地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致使二者在许多规则的规定上相互不一致。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逐步实现自由化应是WTO协调二者关系的出发点 ,在制订多边规则时 ,要充分考虑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遵循“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在实践上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体制来作保障。
关键词:
WTO 可持续发展 贸易自由化 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