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2)
- 2023(11682)
- 2022(10260)
- 2021(9815)
- 2020(8090)
- 2019(18944)
- 2018(18991)
- 2017(36304)
- 2016(19965)
- 2015(22607)
- 2014(22706)
- 2013(22433)
- 2012(20772)
- 2011(18608)
- 2010(18726)
- 2009(17137)
- 2008(16639)
- 2007(14769)
- 2006(13145)
- 2005(11389)
- 学科
- 济(77667)
- 经济(77580)
- 管理(60232)
- 业(52448)
- 企(43361)
- 企业(43361)
- 方法(34067)
- 数学(28838)
- 数学方法(28448)
- 农(22936)
- 中国(21000)
- 地方(19907)
- 财(19190)
- 环境(19048)
- 学(18969)
- 业经(17882)
- 农业(15313)
- 和(14416)
- 理论(13694)
- 划(13608)
- 制(13579)
- 贸(13317)
- 贸易(13310)
- 易(12867)
- 技术(12440)
- 务(12096)
- 财务(12022)
- 财务管理(11997)
- 教育(11793)
- 企业财务(11360)
- 机构
- 大学(280663)
- 学院(280004)
- 管理(112157)
- 济(104782)
- 经济(102144)
- 理学(96482)
- 理学院(95351)
- 管理学(93637)
- 研究(93520)
- 管理学院(93155)
- 中国(69504)
- 京(61459)
- 科学(60414)
- 财(48016)
- 所(47222)
- 农(44625)
- 中心(43106)
- 研究所(42844)
- 业大(42559)
- 江(41599)
- 北京(39450)
- 范(39406)
- 师范(39101)
- 财经(38136)
- 州(34624)
- 农业(34489)
- 经(34483)
- 院(34449)
- 师范大学(31502)
- 技术(29969)
- 基金
- 项目(193453)
- 科学(150620)
- 研究(143631)
- 基金(137626)
- 家(119749)
- 国家(118711)
- 科学基金(101248)
- 社会(87703)
- 社会科(82798)
- 社会科学(82772)
- 省(76025)
- 基金项目(74172)
- 自然(66276)
- 教育(65497)
- 自然科(64521)
- 自然科学(64504)
- 划(64051)
- 自然科学基金(63290)
- 编号(60327)
- 资助(56140)
- 成果(49430)
- 重点(43200)
- 部(41916)
- 发(41522)
- 课题(41376)
- 创(39465)
- 科研(36892)
- 项目编号(36762)
- 创新(36696)
- 大学(35774)
- 期刊
- 济(119683)
- 经济(119683)
- 研究(82804)
- 中国(54744)
- 学报(44508)
- 科学(40948)
- 农(40863)
- 管理(40054)
- 教育(36104)
- 财(35623)
- 大学(33280)
- 学学(30801)
- 农业(28603)
- 技术(24377)
- 融(22245)
- 金融(22245)
- 业经(20403)
- 图书(19121)
- 财经(17765)
- 经济研究(16852)
- 问题(16030)
- 经(15016)
- 资源(14984)
- 理论(14350)
- 科技(14245)
- 业(14075)
- 实践(13327)
- 践(13327)
- 书馆(13016)
- 图书馆(13016)
共检索到413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亚虹
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加快生态农牧业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才发
民族地区多处于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物资源最富集、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也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高发区域,需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基,完善地方法规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本,“合宪性法规审查”是确保地方立法质量的法治举措。《生态环境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制了“生态红线”,必须用综合行政联合执法举措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规范以协商救济为核心的生态环保约谈机制。需要用最严厉的执法司法手段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三位一体环境修复责任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实施全过程都要接受“合宪性审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京福 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小鹏 王亚娟
目前,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的研究成果凤毛麟角。如何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系统考察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作用机制,金融抑制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突出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问题又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文章探讨了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框架体系,包括建立持续的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公私合营投融资运作模式、健全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及持续灵活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激励制度,以期在投融资机制上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卿向阳
四川省西北部地区是以藏羌民族集居为主的民族地区,也是四川省的生态资源中心。区域内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密度大,民族文化浓郁,经济发展落后,居民城市化率低。由于早期建立保护区指导思想的制约,现已建立的多数保护区的规划缺乏系统科学性,依然存在来自区域内部居民和外部经济活动对其的破坏。研究认为,要实现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保护区设立终极目的,必须对现有的保护区管理系统实施调整与完善,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资源保护特区,选择以城镇化为主要方式的保护区内就近生态移民,构建科学的自然保护区层次,形成政府(资源保护特区)与民族居民的资源保护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移民 城镇化 生态资源特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超 罗敏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还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呈现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较低、物种濒临灭绝程度较高、植被土地沙漠化较严重、城市环境质量日趋变差等生态恶化的现象。因此,以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法治化路径、制度化路径、社会化路径、科学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生态哲学 生态文明建设 边疆民族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彦龙
洱源县坚持"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生态优先,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时刻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在保护中求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时刻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生态效益带动和统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展中保护。成功实现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为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洱源 生态文明建设 经验 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补世伟 雷炳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燕玲 张强 罗盛锋
厘清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驱动力,对促进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借助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协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度的驱动力。实证发现: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具有"两头高、中部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民族8省份中有7个省(区)发展水平较低,小于0.5,呈现分化的态势。2009—2013年,共生协调度最高为云南,最低为贵州,2014—2018年,广西最高,西藏最低;广西始终为互利共生关系,内蒙古和青海一直为偏利共生关系,宁夏和新疆由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生关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渐趋为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梓彤 辛文玉
审计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监督、审核、预防作用。为了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提升生态文明审计意识、完善生态文明审计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审计常态化。文章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分析生态文明视角下审计制度建设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审计制度建设的策略,即借力资源整合,丰富审计制度内容;严查资源与权责,明确审计制度重点;适应潮流与趋势,优化审计制度建设。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 审计制度 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燕玲 张强 罗盛锋
厘清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驱动力,对促进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借助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协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度的驱动力。实证发现: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具有"两头高、中部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民族8省份中有7个省(区)发展水平较低,小于0.5,呈现分化的态势。2009—2013年,共生协调度最高为云南,最低为贵州,2014—2018年,广西最高,西藏最低;广西始终为互利共生关系,内蒙古和青海一直为偏利共生关系,宁夏和新疆由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生关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渐趋为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