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3)
2023(18218)
2022(15495)
2021(14580)
2020(11825)
2019(27000)
2018(26868)
2017(50367)
2016(27417)
2015(30622)
2014(30563)
2013(29729)
2012(27602)
2011(25090)
2010(25321)
2009(23231)
2008(22681)
2007(20250)
2006(18087)
2005(15782)
作者
(79208)
(65444)
(65267)
(61762)
(41755)
(31382)
(29671)
(25637)
(24972)
(23533)
(22466)
(22139)
(20938)
(20547)
(20169)
(20117)
(19301)
(19266)
(18778)
(18718)
(16338)
(16130)
(15897)
(15002)
(14778)
(14745)
(14596)
(14501)
(13305)
(12959)
学科
(112379)
经济(112259)
管理(76265)
(69498)
(56829)
企业(56829)
方法(44563)
数学(36581)
数学方法(36025)
中国(35048)
(30884)
地方(29389)
业经(27157)
(25538)
(24816)
理论(21639)
农业(21062)
环境(20097)
(19417)
(18856)
(18805)
贸易(18789)
(18092)
(17861)
银行(17817)
(17253)
金融(17250)
(17110)
技术(17052)
(16918)
机构
学院(385045)
大学(383017)
管理(147294)
(146583)
经济(142965)
研究(132523)
理学(125980)
理学院(124454)
管理学(122041)
管理学院(121346)
中国(98810)
(84338)
科学(84116)
(68114)
(66613)
(61100)
研究所(60471)
中心(59890)
(58197)
业大(56037)
(55896)
师范(55362)
北京(53978)
财经(53466)
(49119)
(48432)
(48192)
农业(47383)
师范大学(44624)
经济学(43259)
基金
项目(258613)
科学(202276)
研究(192063)
基金(183329)
(159530)
国家(158109)
科学基金(135409)
社会(118813)
社会科(112317)
社会科学(112292)
(102846)
基金项目(97265)
教育(88705)
自然(87015)
(86195)
自然科(84875)
自然科学(84858)
自然科学基金(83267)
编号(79868)
资助(74971)
成果(65220)
(58690)
重点(58375)
课题(56376)
(55372)
(53322)
创新(49598)
科研(48681)
项目编号(48353)
国家社会(47907)
期刊
(171447)
经济(171447)
研究(115306)
中国(80088)
学报(59437)
(56147)
科学(55398)
管理(55356)
教育(52723)
(50697)
大学(44865)
学学(41624)
农业(39324)
技术(35310)
(32845)
金融(32845)
业经(29903)
经济研究(26334)
财经(25158)
图书(23435)
问题(22821)
(21641)
(20298)
科技(18787)
资源(18221)
技术经济(17767)
理论(17670)
现代(17591)
(17333)
商业(17236)
共检索到580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婧  
<正>随着城市旅游业态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旅游业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然而,城市旅游本身植根于城市的巨大复合系统中,它作为一种经济业态在承担经济发展使命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城市生态、维系城市健康的职责。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化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如何促进城市生态与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性研究课题。杨延风所编著的《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发展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便对该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城市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框架,并提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经营和管理路径。
关键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冉  丁镭  董鸿安  陈宏峰  
基于生态文明城市、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构建宁波市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均方差决策法和综合评价法测度其综合得分,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宁波市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C徘徊在0.415 50.5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2)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从2006年的0.315 2上升到2015年的0.661 6,呈现出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不断优化的趋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冉  丁镭  董鸿安  陈宏峰  
基于生态文明城市、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构建宁波市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均方差决策法和综合评价法测度其综合得分,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宁波市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C徘徊在0.415 5~0.5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2)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从2006年的0.315 2上升到2015年的0.661 6,呈现出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不断优化的趋势;(3)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为两阶段,即2006—2010年属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和2011—2015年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滞后型。据此建议构建绿色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美丽宁波,着力打造天蓝山青水美的旅游环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萍  
近年来,随着流域旅游和城市旅游不断升温,沿江城市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开发给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但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实现沿江城市旅游产业的绿色转型和提质增效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理论,从"均衡、低碳、高效、集约、和谐"五大理念出发,探讨我国沿江旅游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制约沿江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圈层式"布局模式、"低碳化"产业模式、"梯度式"分区模式、"补偿式"臝利模式、"快行慢游"交通模式五个方面入手,共同构建沿江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研究对于促进沿江旅游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完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颜文华  
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了绿色旅游物流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剖析,进而分析了旅游物流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探讨了通过理念革新、现代营销、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措施,促进旅游物流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汀  鲁波涛  
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并从注重生态规划、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生态观念培养以及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方面对生态旅游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华丽  刘雪珍  曹诗图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闭幕,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位置。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和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现代健康旅游等先进旅游方式,充分发挥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波  李少游  
我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乡村旅游作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同时,乡村旅游粗放、不计后果的发展方式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道德伦理问题。文章在生态视角下,研究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有效途径,通过对中国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及问题的剖析,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一些加强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明  覃小华  陈伟  方世巧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2012、2015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①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③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容贤标  胡振华  熊曦  
从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各选取了7个指标,构建了测度两者耦合度的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的方法测度了各省(区、市)旅游业发展得分情况与生态文明建设得分情况,并通过耦合度计算公式测度了各省(区、市)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情况。实证发现,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的地区间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中东部地区的浙江、河南、山东、湖南等省实现了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水平耦合发展,而西部地区的青海、西藏、宁夏等省两者则仍处于低水平耦合发展阶段。研究认为,自然旅游资源、区位条件、旅游通达能力、人口密度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等差异是导致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地区间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而加大旅游业领域投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加快旅游业重点领域和重点设施投入力度、加强旅游业支撑与保障投入力度、加速产业的生态转型发展等是促进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提高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志  曾绍伦  
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大背景下,对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科学的发展质量评估体系。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通过构建旅游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2009—2017年贵州省各州市来的旅游发展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旅游发展质量时空演变,就贵州旅游发展质量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条件优势和要素支撑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春宇  成铁翔  洪焕州  曹雯  
追溯包括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环境承载力、环境税在内的旅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探寻该领域研究未形成共同纲领与研究范式的内在原因,提出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坚持系统科学动态、演化生存论研究范式,探讨区域人类活动与旅游生态系统耦合交互影响过程及演化机制;深入研究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量测基础上旅游生态系统空间均衡发展量测模型与评价;以系统发展动态合理阈值为参照,引入预警机制,以环境规制等政策为调控手段,探寻旅游生态系统调控机制,从而推动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研究由宏观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转向;由静态机械描述研究向动态生成论研究拓展;由单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向“规律探究—阈值测度—效应分析”深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春宇  成铁翔  洪焕州  曹雯  
追溯包括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环境承载力、环境税在内的旅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探寻该领域研究未形成共同纲领与研究范式的内在原因,提出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坚持系统科学动态、演化生存论研究范式,探讨区域人类活动与旅游生态系统耦合交互影响过程及演化机制;深入研究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量测基础上旅游生态系统空间均衡发展量测模型与评价;以系统发展动态合理阈值为参照,引入预警机制,以环境规制等政策为调控手段,探寻旅游生态系统调控机制,从而推动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研究由宏观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转向;由静态机械描述研究向动态生成论研究拓展;由单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向“规律探究—阈值测度—效应分析”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