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7)
- 2023(15432)
- 2022(12994)
- 2021(11844)
- 2020(9856)
- 2019(22328)
- 2018(21964)
- 2017(41878)
- 2016(22763)
- 2015(25686)
- 2014(26118)
- 2013(25896)
- 2012(24821)
- 2011(22921)
- 2010(23595)
- 2009(22005)
- 2008(21904)
- 2007(20249)
- 2006(18287)
- 2005(16786)
- 学科
- 济(114152)
- 经济(114061)
- 管理(62478)
- 业(56891)
- 企(43085)
- 企业(43085)
- 方法(38624)
- 数学(33629)
- 数学方法(33285)
- 中国(32933)
- 地方(32009)
- 农(31232)
- 业经(23835)
- 学(23210)
- 财(22661)
- 农业(20969)
- 制(19445)
- 环境(19204)
- 贸(19014)
- 贸易(19000)
- 易(18283)
- 地方经济(17961)
- 银(17936)
- 银行(17905)
- 融(17839)
- 金融(17837)
- 行(17363)
- 和(16210)
- 发(16190)
- 策(14901)
- 机构
- 学院(335669)
- 大学(332645)
- 济(147115)
- 经济(143851)
- 研究(125463)
- 管理(122387)
- 理学(102432)
- 理学院(101148)
- 管理学(99467)
- 管理学院(98811)
- 中国(96424)
- 科学(75276)
- 京(72485)
- 财(66758)
- 所(65170)
- 研究所(58488)
- 农(57618)
- 中心(56880)
- 江(54954)
- 财经(50959)
- 范(47101)
- 业大(47029)
- 北京(46833)
- 师范(46692)
- 经(45862)
- 经济学(45256)
- 院(44991)
- 农业(44656)
- 州(43512)
- 经济学院(40311)
- 基金
- 项目(210083)
- 科学(164444)
- 研究(157901)
- 基金(148256)
- 家(128514)
- 国家(127392)
- 科学基金(107575)
- 社会(99373)
- 社会科(94062)
- 社会科学(94036)
- 省(84158)
- 基金项目(77274)
- 教育(71725)
- 划(70546)
- 自然(66323)
- 编号(65423)
- 自然科(64587)
- 自然科学(64567)
- 自然科学基金(63379)
- 资助(60942)
- 成果(54804)
- 发(51804)
- 重点(48477)
- 课题(47257)
- 部(45901)
- 创(43084)
- 发展(42216)
- 展(41527)
- 国家社会(40458)
- 创新(40423)
- 期刊
- 济(180771)
- 经济(180771)
- 研究(107617)
- 中国(76754)
- 农(53949)
- 财(50281)
- 学报(48875)
- 管理(46304)
- 科学(46241)
- 教育(41144)
- 融(36919)
- 金融(36919)
- 大学(36695)
- 农业(36425)
- 学学(34134)
- 技术(31343)
- 业经(28964)
- 经济研究(28771)
- 财经(25617)
- 问题(23258)
- 经(22225)
- 业(19381)
- 贸(18714)
- 技术经济(18252)
- 图书(17319)
- 国际(16718)
- 世界(16642)
- 资源(16409)
- 统计(16309)
- 商业(15915)
共检索到541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描述了政策演变的基本轨迹。根据有关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型以及环境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将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优先阶段(1978-1995年);协调兼顾阶段(1996-2005年);环境优先阶段(2006-至今)。结合"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1978-1999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期(2000-2003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期(2003-至今)。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对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政策评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政策领域为产业生态化政策、消费绿色化政策、资源节约化政策、生态经济化政策、生态科技创新政策、生态制度创新政策等,按照符合阶段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相对统一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等原则,提出了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等24条建议实施的重点政策。在专家调查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对重点政策做出了政策优先序评价,认为中国现阶段既重要,又紧迫,且有效的重点政策是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标准,制订产业梯度转移的环境管制政策、综合的政绩考核政策、自然资源产权改革政策、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政策,强化绿色消费的宣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居民绿色消费鼓励政策、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艳玲 高建山 韩伏彬
在厘清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基于2005~2013年河北省发展统计数据,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绩效问题。依据结果指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反过来将对生态文明提出更高要求,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互适互补的良好循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雅南 山口伸晴 邵宜航
本文主要从财政转移支付、国土开发和人口迁移三个方面对中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差异及原因。由此发现,中日区域经济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财政投入以及户籍制度等方面,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差距 协调发展政策 中国 日本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建霞 程书华 李进英
近十年来,河北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港口等经济发达区,冀中、冀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比较德国、日本两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入手,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出我国可以借鉴的方面,并构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该如何建立,为解决我国在市场经济进程中产生的区域差距扩大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正友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目前我国金融政策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组织体系、规范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的金融政策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覃成林 郑云峰
在2001—2010年期间,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趋势,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协调状态。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并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过程。广东所实施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总体效果,但是对四大区域的影响差异明显。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广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琦 黄天华
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芸 张昕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目前,我国社会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换、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区域经济关系着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伏瞻
本文认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发挥东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是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提高区域政策有效性和针对性,将区域政策与功能性政策有机结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和重点;理顺要素价格,消除价格扭曲,完善税收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发展战略 经济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波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文化发展的不均衡等问题所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需要完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平衡区域间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和跨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此外,还需要在东部地区的带动和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过程中,实现不同区域间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可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省份来进行比较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