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8)
2023(2614)
2022(1996)
2021(1876)
2020(1441)
2019(3218)
2018(3192)
2017(5369)
2016(3014)
2015(3379)
2014(3334)
2013(3194)
2012(3049)
2011(2780)
2010(2971)
2009(2654)
2008(2680)
2007(2637)
2006(2401)
2005(1809)
作者
(8850)
(7337)
(7306)
(6952)
(4532)
(3631)
(3284)
(2789)
(2767)
(2760)
(2566)
(2529)
(2430)
(2348)
(2302)
(2268)
(2196)
(2059)
(2016)
(1974)
(1907)
(1863)
(1796)
(1728)
(1707)
(1692)
(1684)
(1641)
(1517)
(1493)
学科
(10097)
经济(10094)
管理(8743)
环境(7025)
地方(5149)
(5023)
生态(5017)
中国(4433)
(3953)
(3815)
资源(3523)
农业(3323)
业经(3289)
(3195)
(3153)
(3084)
规划(2647)
教育(2575)
环境规划(2556)
(2437)
企业(2437)
建设(2214)
理论(2198)
发展(2094)
(2088)
(2087)
区域(2081)
区域环境(1940)
地方经济(1919)
农业经济(1796)
机构
学院(39405)
大学(37954)
研究(15490)
管理(12596)
(11811)
经济(11384)
中国(11219)
科学(10828)
理学(10030)
理学院(9859)
管理学(9567)
管理学院(9506)
(8927)
(7675)
中心(7573)
(7565)
(7360)
(7272)
师范(7164)
研究所(6875)
业大(6432)
(6205)
(6066)
(5964)
北京(5922)
技术(5744)
农业(5729)
(5577)
师范大学(5548)
职业(4959)
基金
项目(27621)
研究(22322)
科学(20680)
基金(17290)
(15562)
国家(15390)
社会(12780)
科学基金(12350)
(11911)
社会科(11858)
社会科学(11855)
教育(10227)
编号(9995)
(9898)
基金项目(9376)
成果(8526)
课题(7714)
自然(7189)
(7047)
重点(6872)
自然科(6832)
自然科学(6831)
自然科学基金(6675)
(6661)
资助(6064)
建设(6028)
发展(5682)
规划(5633)
(5562)
项目编号(5509)
期刊
(18924)
经济(18924)
中国(12639)
研究(11993)
教育(9960)
(7166)
学报(6750)
科学(5861)
农业(5188)
大学(4988)
管理(4359)
学学(4354)
图书(4279)
技术(4169)
资源(3998)
业经(3897)
(3733)
书馆(3384)
图书馆(3384)
生态(3372)
职业(3279)
(2812)
(2703)
金融(2703)
(2405)
论坛(2405)
林业(2373)
(2334)
科技(2286)
问题(2180)
共检索到67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这个国家能否跟随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占领人类文明高地。当前,中国开始进入民族复兴加快推进时期,人类文明开始进入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时期。要利用后发优势,在现有工业文明基础上,通过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国,为民族振兴和崛起奠定坚实的文明基础,从新的文明中吸取强劲的民族复兴动能。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黄振奇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的腐朽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启开了大门。1921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孙霄汉  
共同价值是协同人类行为的精神坐标。当今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利益博弈激烈,人类文明发展已来到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人类要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各国各民族共同认同的、先进的价值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向全人类贡献共同价值思想提供了重要契机;习近平共同价值思想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是对人类共同价值建构的重要贡献。西方"普世价值"本质上是西方文化霸权的表现,推行"普世价值"是当今世界不安宁的重要根源。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努力践行人类共同价值,不断增进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付清   张健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是推动中华民族赓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机制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遵循“两个结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确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强化培育践行机制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不断推动传播弘扬机制建设,切实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重机制相互作用、彼此联结,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培  
理解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是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一个视角。二者交融于两个全过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全过程,二是党的先进品格始终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叶小文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防止出现"颠覆性风险"。在病毒来袭、逼近的瘟疫等现实挑战面前,我们有必要把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风险,作为民族复兴进程中颠覆性风险来认真对待。我们的民族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像保卫国土安全一样,充分考虑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颠覆性风险"。一、防止复兴路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稳态失衡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卓君  
到2021年,即建党100年的时候,要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即建国100年的时候,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是党的十八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的两张明确的路线图和两个明确的时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民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这重大的历史关头,党的十六大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提出了一条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逄锦聚   荆克迪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要科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蕴藏其中的人类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做到“八个坚持”:坚持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振奇  黄海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已进行了90多年的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到党的十八大以前,这一复兴征程已经历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个阶段。从党的十八大开始,进入第四个历史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对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在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欧阳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华民族的最伟大使命,是凝聚全国人民意志的最核心价值,是汇聚各方面共识的最神圣目标,也是全球华人的最重要期盼。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初步然而非常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国际形势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复兴  曹宇新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新的认识。这一论断要求教育必须与"四个伟大"紧密结合,全面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蔡琴  
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了应对目前随工业文明发展而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不可持续现象的挑战,而且要以一种崭新的文明思想和形态实现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升华,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文化和思想基础。仅凭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实现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兴盛有赖于中华文明的复兴。文明的升华和进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更是其发展的前提。西方的兴盛不仅在于工业化大生产及相应的设备和科技的全球普及,更在于与工业文明相一致的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全球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的兴盛更准确地说是起始于工业革命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立在生态科学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全球经济整合、生物圈遭到严重威胁的今天,中华...
[期刊] 求索  [作者] 孔新峰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具有重大原创性和时代性的新型复合概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大创新。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型话语,要兼顾文明的“属性分析”与“话语分析”两大面向,特别是话语分析面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创新意义,体现在其对于带有浓厚西方本位色彩的现代学术概念的解构与重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关话语相结合,有助于重新厘定西方中心论的“现代性”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借鉴“多重现代性”思想运动经验,能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有效供给提供较为厚重的规范性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