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1)
2023(9694)
2022(7911)
2021(7191)
2020(5994)
2019(13313)
2018(13196)
2017(24613)
2016(13621)
2015(14874)
2014(14936)
2013(14562)
2012(13407)
2011(11958)
2010(12482)
2009(11810)
2008(11675)
2007(10724)
2006(9452)
2005(8582)
作者
(39050)
(32855)
(32303)
(31140)
(20748)
(15600)
(14674)
(12370)
(12164)
(11858)
(11243)
(10895)
(10709)
(10431)
(10361)
(9951)
(9559)
(9394)
(9382)
(9271)
(8196)
(8190)
(7886)
(7464)
(7457)
(7296)
(7229)
(7213)
(6694)
(6494)
学科
(47698)
经济(47557)
管理(44338)
(36461)
(31238)
企业(31238)
方法(18439)
(17016)
中国(15574)
(15532)
数学(14800)
数学方法(14592)
(14315)
业经(12421)
(12286)
审计(12240)
环境(12172)
(10334)
地方(10242)
(10168)
财务(10104)
财务管理(10031)
企业财务(9626)
(9535)
银行(9519)
(9488)
金融(9486)
(9166)
(9102)
农业(8886)
机构
学院(187764)
大学(187692)
(72935)
经济(71139)
管理(68246)
研究(64932)
理学(58034)
理学院(57319)
管理学(56283)
管理学院(55926)
中国(49970)
(40911)
(40325)
科学(39771)
(32938)
(31289)
财经(30641)
(30539)
中心(30215)
研究所(29137)
(27742)
业大(27305)
北京(25161)
(24654)
师范(24379)
(24211)
农业(24095)
(23907)
财经大学(22840)
(22794)
基金
项目(125922)
科学(99199)
研究(92711)
基金(91197)
(80335)
国家(79675)
科学基金(67906)
社会(59608)
社会科(56368)
社会科学(56351)
(49736)
基金项目(48103)
自然(43283)
教育(42841)
自然科(42103)
自然科学(42090)
(41611)
自然科学基金(41336)
编号(36381)
资助(36221)
成果(30987)
重点(29464)
(28702)
(28119)
课题(26950)
(26479)
(26280)
(25674)
国家社会(25016)
创新(24750)
期刊
(85827)
经济(85827)
研究(57636)
中国(48970)
(34477)
学报(30832)
(28913)
科学(27477)
管理(26201)
大学(23728)
教育(23277)
学学(22237)
农业(19168)
(18395)
金融(18395)
财经(15671)
技术(15268)
业经(13612)
(13414)
经济研究(13098)
问题(10964)
审计(10135)
(9855)
财会(9763)
(9757)
会计(9643)
科技(8839)
图书(8273)
资源(8232)
现代(7976)
共检索到295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爱国  郭胜川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主体以及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领域的举国工程和全民行动,是一个至少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的整体性治理过程。而生态文明审计是其监督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保障,在本质上是一项责任审计制度、经济监督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生态文明审计应着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的健全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完备性、适应性和遵循性,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作业的价值性、规范性和生态性,生态文明建设业绩成效的效果性、公平性和生态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爱国  郭胜川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主体以及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领域的举国工程和全民行动,是一个至少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的整体性治理过程。而生态文明审计是其监督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保障,在本质上是一项责任审计制度、经济监督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生态文明审计应着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的健全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完备性、适应性和遵循性,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作业的价值性、规范性和生态性,生态文明建设业绩成效的效果性、公平性和生态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育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而把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点,则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由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沈洪涛  廖菁华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离不开会计与会计信息,同时也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政府层面,排放权交易、环境税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都需要借助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作为计价基础。在企业层面,环境会计正在转向生态会计,以计量和管理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社会层面,政府与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建立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对话合作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易宪容  卢婷  
在本文中,我们致力于从制度的层面对金融生态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辨识。从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和制度对金融生态内部系统的影响这样两个方面来看,制度对金融生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制度又可以分为一般性制度和基础性制度,进而,我们认为,只有基础性制度才是金融生态的核心。在详细阐述基础性制度的内涵和生成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指出,我国恶劣的金融生态质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基础性制度的缺失。要想改变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就必须重建和完善我国的基础性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近日,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印发,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的一系列总体改革要求被明确提出,包括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落实产权主体、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统一确权登记、着力促进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要内容。其根本目标,在于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自然资源部门而言,这既是明确了我们在新时期的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燕  薛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其内含的价值追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体现,也是"中国道路"以人为本的特色所在。现代中国的文明发展格局定位于"五位一体"的基本架构,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而制度设置与制度建设不仅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性保障,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小青  姜乐军  肖红升  童一飞  
实训基地是"1+X"证书制度的基础条件保障。"1"与"X"的衔接、"X"培训质量和信誉的保障、承担"X"培训功能部门的选择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主要难点,而实训基地在克服这些难点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实训基地建设要遵循产教融合、相对独立、育训结合的原则,进行混合所有制运营机制构建、模块化实训项目体系构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多方共建、社会培训工作推进等环节,以确保"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天宇  尹治世  李金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生态以及环境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从近几年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制约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主要因素就是制度的缺失,尤其是法治的不健全,基于此,文章对生态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展开深入的探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启云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对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编发几篇学习《建议》的体会论文,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周  
一、生态保护建设理念的演进改革前党和国家就关注生态问题,但它的演进发生在改革后。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过去我们狠抓粮食生产是对的,但是忽视和损害了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没有注意保持生态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冉春芳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休戚相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环境审计以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以及审计服务于环境治理的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背景,对环境治理机制下的环境审计模式的选择、环境审计的构建以及实施条件等内容进行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文斌  袁承蔚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其建设速度,必须从根本上以民为本,依靠人民大众,创新机制体制,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就需要充分体现出生态资源管理制度的人与自然之协同发展性;要不断增强生态资源市场化机制对人民基本需要的满足性;要不断加强对人民大众生态与经济损失的补偿准确度和力度;要加快加强责任追究和赔偿机制对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力度;要加快加强考核评价机制对人民大众及后代之根本利益与永恒利益的坚持性。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是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丽红  
党的十八大报告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全面深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相关制度性确立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宁  薛维梁  韩晓丽  王永昌  
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还放在了突出地位、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上,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山西省做为一个能源与重化工省份,因经济偏重,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十二五"期间,"高能耗、高排放"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压力还将持续增加。为了保障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解决过去经济发展中所造成的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制度为纲,创新和完善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