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1)
- 2023(5891)
- 2022(4924)
- 2021(4350)
- 2020(3483)
- 2019(7941)
- 2018(7849)
- 2017(14058)
- 2016(8110)
- 2015(9039)
- 2014(9498)
- 2013(8889)
- 2012(8105)
- 2011(7417)
- 2010(7593)
- 2009(7024)
- 2008(6664)
- 2007(6048)
- 2006(5344)
- 2005(4638)
- 学科
- 济(32614)
- 经济(32570)
- 管理(22318)
- 业(14714)
- 中国(12376)
- 方法(11330)
- 企(11224)
- 企业(11224)
- 地方(10393)
- 环境(10351)
- 数学(9912)
- 数学方法(9751)
- 学(9727)
- 农(8585)
- 城市(6471)
- 制(6470)
- 业经(6309)
- 生态(6198)
- 财(6187)
- 理论(5916)
- 发(5866)
- 划(5861)
- 体(5775)
- 和(5677)
- 农业(5603)
- 资源(5444)
- 城市经济(4706)
- 银(4584)
- 融(4572)
- 金融(4565)
- 机构
- 学院(114823)
- 大学(113809)
- 研究(44892)
- 管理(40961)
- 济(40866)
- 经济(39581)
- 理学(34638)
- 理学院(34101)
- 管理学(33343)
- 管理学院(33147)
- 中国(31574)
- 科学(31304)
- 京(26303)
- 农(23924)
- 所(23545)
- 研究所(21824)
- 业大(20432)
- 中心(19909)
- 农业(18830)
- 江(18515)
- 财(18187)
- 院(17430)
- 范(17381)
- 师范(17155)
- 北京(16366)
- 省(15005)
- 州(14614)
- 技术(14212)
- 财经(14207)
- 师范大学(13854)
- 基金
- 项目(83507)
- 科学(64683)
- 基金(58061)
- 研究(58032)
- 家(52687)
- 国家(52290)
- 科学基金(43656)
- 社会(36198)
- 省(34640)
- 社会科(34259)
- 社会科学(34248)
- 基金项目(31079)
- 划(29312)
- 自然(28499)
- 自然科(27723)
- 自然科学(27709)
- 自然科学基金(27117)
- 教育(25594)
- 资助(22894)
- 编号(22580)
- 重点(19409)
- 发(18852)
- 成果(17955)
- 课题(17474)
- 计划(16980)
- 部(16673)
- 创(16425)
- 科技(15661)
- 创新(15529)
- 科研(15456)
共检索到172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秦伟山 张义丰 袁境
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六维路线图,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生态制度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人居环境体系、环境支撑体系、资源保障体系和生态经济体系六大体系;从制度保障、生态人居、环境支撑、经济运行和意识文化5个方面选择35项指标构建了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测度方法,并对沈阳市和平区、苏州市相城区、西安市浐灞区、成都市温江区和贵阳市等5个典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相城区、成都市温江区和沈阳市和平区属于生态文明建设模范城市;贵阳市和西安市浐灞区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最后针对各市、区的生态文明城市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贵
"生态文明城市"这种全新城市发展理念,需要进行科学诠释和界定。本文提出"生态文明城市"应包括"自然生态文明、经济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和城市精神文明"等四大基本内涵,并据以提出了以"绿色GDP产值比重增长速度"和"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增长速度"加权计算"生态文明城市进步指数"为综合衡量指标的基本构想。为评估城市发展路径选择、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推进政府宏观战略决策和相关发展规划的配套落实等提供借鉴,并据以构建客观与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城市 评估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道明
五律协同理论认为,规律协同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发生发展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五类规律的制约。生态文明城市是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样态,其构建路径不是局部的生态化,而是城市社会生态、城市经济生态、城市人居生态、城市交通生态和城市环境生态"五位一体"协同作用。依此,提出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度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董敏 齐振宏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求科学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体系。因此,文章从产业、人居、文化、保障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准实验研究方案,运用农户调查数据以及加法集成赋权,评价湖北与重庆先行示范区与普通区农村生态文明水平;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评价体系有效性。结果显示:先行示范区的农村生态文明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即构建的农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同时,先行示范区农村能力保障子系统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但最高的地区只达到了目标值的61.47%;生态环境准则层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普通区的生态农户准则层水平高于先行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心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理论,提出了由生态自然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组成的衡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杰 曹玉昆
通过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在充分比较、筛选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思想教化、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保障体系6个层面,选取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难以获取数据的思想教化层面进行了专门的调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居民生态文明习惯养成率较高,但生态文明行为与思想存在差距;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城乡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高,生态文明情感较深厚,但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不足。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虽然逐年好转,但各层面发展不均衡,思想教化、生态文化及生态社会层面急需加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芳 曲建武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设计了包括生态经济发展、资源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制度建设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2015年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个副省级城市的生态文明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沈阳市应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长春市应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哈尔滨市应在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制度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天祥 廖杰 魏晓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撑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评价体系。最后,以长沙作为案例,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长沙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伟伟 王卓琳 任文隆
本文从生态城市本质出发,探讨建立一套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够全面描述生态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系统的状态,又能体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颖婕
新时期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组织专家打分法,在考察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等生态城市基础上,从环境、经济及社会三维度,筛选并构建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项门槛条件和32个指标(3个目标层、7个路径层)。为生态城市综合评价及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 指标 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剑锋 秦伟山 孙海燕 李世泰 杜岩
从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制度管理五个层面选取29项具体指标,建立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6年中国沿海53个地级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依据评价值大小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5个等级,并对其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中等水平,但各地级市之间差异明显,青岛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唐山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低。(2)按省域分布来看,上海市、海南省建设水平最高,天津市、山东省为较高水平,广东省和福建省等五省为中等水平,河北省、江苏省建设水平最低。(3)分布于黄海海域的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海域。(4)海洋资源禀赋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因素,海洋经济发展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海洋文化与海洋制度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雯 王奇
城市新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将生态文明理念融于城市新区建设中,是对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国家主导发展理念的践行。研究并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对于刻画城市新区应具备的特征、引导建设规划方向、提升城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解读,依据对"自然—界面—经济—人居"这一"全过程"进行"全生态"建设的思路,构建了包括"自然资产、环境亲和、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四个层次共39项指标的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按指标的状态属性和约束属性进一步细分。既可作为城市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金华 陈军 易杏花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剧,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切需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将引导矿区克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促进矿区生态化发展,实现区内文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阐述了矿区生态文明评价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矿产、土地的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矿业生产和矿区生活的节能减排、防治矿区地质灾害、保护矿区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促进矿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等内容,并从研究重点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指标使用频率等角度,对现有矿区生态文明评价相关指标体系进行回顾与总结。基于指标选择的原则、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和指标体系的构成等三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
矿区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薇
北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就显著,已经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质量转变,但是人口持续增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长期存在。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服务。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复杂研究,从概念界定、指标取舍、数据采集等方面努力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构建了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压力指数,与全国其他省市进行对比,找准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