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2)
- 2023(8084)
- 2022(6806)
- 2021(6193)
- 2020(4939)
- 2019(11228)
- 2018(11203)
- 2017(20204)
- 2016(11375)
- 2015(12668)
- 2014(12931)
- 2013(12727)
- 2012(12147)
- 2011(11241)
- 2010(11604)
- 2009(10620)
- 2008(10506)
- 2007(9688)
- 2006(8830)
- 2005(8298)
- 学科
- 济(52874)
- 经济(52838)
- 管理(29356)
- 业(27051)
- 企(19995)
- 企业(19995)
- 地方(19303)
- 中国(17836)
- 方法(16276)
- 农(15637)
- 数学(13738)
- 数学方法(13454)
- 环境(12902)
- 业经(12852)
- 学(11938)
- 农业(10948)
- 发(10782)
- 地方经济(10567)
- 融(9496)
- 金融(9494)
- 银(9324)
- 银行(9305)
- 行(9074)
- 和(8984)
- 财(8739)
- 技术(8217)
- 制(8170)
- 贸(8033)
- 贸易(8023)
- 资源(7879)
- 机构
- 学院(164376)
- 大学(159691)
- 研究(64566)
- 济(63644)
- 经济(61984)
- 管理(58223)
- 中国(48837)
- 理学(48232)
- 理学院(47542)
- 管理学(46490)
- 管理学院(46196)
- 科学(42440)
- 京(37333)
- 所(34898)
- 农(32433)
- 研究所(31658)
- 中心(29074)
- 财(28218)
- 江(27437)
- 业大(25907)
- 农业(25028)
- 北京(24814)
- 范(24789)
- 师范(24522)
- 院(23899)
- 州(22637)
- 省(22620)
- 财经(21082)
- 技术(20538)
- 科学院(20477)
- 基金
- 项目(106060)
- 科学(81408)
- 研究(78153)
- 基金(71190)
- 家(63135)
- 国家(62534)
- 科学基金(51871)
- 社会(46583)
- 省(45414)
- 社会科(44072)
- 社会科学(44059)
- 划(37525)
- 基金项目(37253)
- 教育(34931)
- 自然(32734)
- 编号(32188)
- 自然科(31815)
- 自然科学(31806)
- 自然科学基金(31131)
- 发(29739)
- 资助(29685)
- 成果(26229)
- 重点(24875)
- 课题(24557)
- 发展(23544)
- 展(23104)
- 创(21842)
- 部(21576)
- 创新(20477)
- 计划(20439)
共检索到268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美辰 郭亚军 李伟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奖惩特征及引导作用的生态文明评价模型。首先,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实际发展趋势以及不同被评价对象同一时刻评价值的平均增量确定各被评价对象不同时刻评价值的理想点;其次,根据被评价对象实际评价值与理想点之间的差值确定被评价对象的奖惩情况、奖惩因子以及具有奖惩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值;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中国10个省域的生态文明状况进行了评价与比较分析。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动态综合评价 奖惩激励 理想点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美辰 郭亚军 李伟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奖惩特征及引导作用的生态文明评价模型。首先,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实际发展趋势以及不同被评价对象同一时刻评价值的平均增量确定各被评价对象不同时刻评价值的理想点;其次,根据被评价对象实际评价值与理想点之间的差值确定被评价对象的奖惩情况、奖惩因子以及具有奖惩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值;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中国10个省域的生态文明状况进行了评价与比较分析。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动态综合评价 奖惩激励 理想点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曾小春 李随成 高琨
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技术有效供给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对其不同的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激励与惩罚。而如何确定激励与惩罚的界限显得尤为重要,考虑被评价对象的奖惩感受,采用模糊化的奖惩界限,从模糊奖惩特征的视角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区域技术有效供给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突变级数法对其进行静态评价,其次以模糊奖惩特征的视角建立区域技术有效供给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价模型,运用我国2013~2018年30个省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静态评价值高的区域受到奖励的幅度大,静态评价值高的区域受到惩罚的幅度大;反映了不同区域技术有效供给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静态评价结果显示差异小,而动态评价结果显示差异较大;静态结果与动态结果比较分析,实行模糊奖惩,做到奖优罚劣,对奖惩的界限模糊化,弥补了清楚的奖惩界限在实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反映了区域技术有效供给发展的灵活性及柔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琳 李梦琴 游雪梅
在梳理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可持续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四个维度的生态消费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1995~2012年的生态消费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我国的生态消费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自2007年以来评价值的增速有所提高。但是,生态消费的四个维度仍需加强协调,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等一些指标仍有待改进。最后,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生态消费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生态消费 熵权法 指标体系 评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标 房骄 何欢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吉林省1998-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赤字、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赤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吉林省近13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1998-2010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7841hm2/人增长到3.201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3535hm2/人减少到1.3028hm2/人,生态赤字从0.4306hm2/人增大到1.8985hm2/人,吉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1998-2010年期间,生态协调系数都比较接近1.414,属于基本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肖军 文启湘 王贵森
本文界定了陕西省生态消费模式,构建了生态消费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对陕西省生态消费状况作出评价,提出了在陕西省推行生态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消费 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晓梅 朱丽 崔兆杰
生态工业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文章调查了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状况,在总结现有指标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工业园的特征,建立了包含经济、资源、环境、技术支持和管理五个系统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模型——距离函数模型。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某综合类生态工业园,识别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发展状况 指标 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晓民,叶正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潘建民 郭亚军 王扬
一、全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从可操作性及统计数据的支持程度出发,遴选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社会消费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培刚
在澳门取得巨大成就的后面也潜藏着社会危机。这个危机的关键因素就是贫富差距扩大和权利的不平等。本研究围绕贫富分化程度、就业充分程度、行业收入差距和两性机会平等四个领域的指标探讨和分析澳门的社会公正问题。结果说明,加大对澳门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和社会支持是澳门政府提升服务职能,配合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
澳门 社会公正 收入差距 评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震 楼嘉军
从经济与贸易发展、展览规模与质量、城市环境与支持三个方面构建了展览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TOPSIS法对展览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引入组合相似度、关系种子扩展法对展览业发展的相似性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从差异性角度看,展览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长江流域;从相似性角度看,展览业发展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展览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相似度越低;从空间聚类角度看,展览业发展分为四种类型,各类城市均存在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纯红 郝家龙
仅以科技进步的标准来评价区域的科技发展水平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准确的。对科技进步速度、科技实力及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计量研究模型,设计出了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主成分法的综合指标计算方法。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科技实力 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彭华岗 钟宏武 张蒽
本研究根据"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和利益相关方理论(StakeholdersTheory)等经典的社会责任理论构建出一个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四位一体"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标分析国际社会责任指数、国内社会责任倡议文件和世界500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构建出分行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年报、企业官方网站为信息来源,评价中国1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和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评价结果显示:①约2/3的企业责任管理落后、责任信息披露不足;②企业责任管理显著落后于责任实践;③社会责任指数的企业性质差异明显,中央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的...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评价 社会责任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