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9)
2023(9285)
2022(7546)
2021(6940)
2020(5476)
2019(12276)
2018(12111)
2017(22181)
2016(12364)
2015(13745)
2014(13676)
2013(13102)
2012(12177)
2011(11130)
2010(11415)
2009(10714)
2008(10888)
2007(10089)
2006(9094)
2005(8083)
作者
(35779)
(30124)
(30051)
(28563)
(19132)
(14259)
(13381)
(11474)
(11404)
(10884)
(10574)
(10138)
(9882)
(9658)
(9602)
(9195)
(8820)
(8736)
(8726)
(8658)
(7689)
(7602)
(7322)
(6980)
(6937)
(6778)
(6697)
(6688)
(6115)
(5978)
学科
(44539)
经济(44460)
管理(40901)
(32429)
(27226)
企业(27226)
(15196)
方法(14462)
(14102)
中国(14073)
(13789)
业经(12948)
环境(12488)
(11580)
数学(11566)
数学方法(11348)
地方(10593)
农业(9858)
(9754)
(8992)
(8625)
银行(8604)
(8429)
(8392)
金融(8388)
(8262)
理论(8147)
体制(8007)
(7785)
财务(7751)
机构
学院(176238)
大学(175160)
(67057)
经济(65435)
管理(62929)
研究(62835)
理学(53164)
理学院(52464)
管理学(51429)
管理学院(51096)
中国(47195)
科学(39070)
(37775)
(35198)
(31732)
(29813)
(29184)
研究所(28621)
中心(28307)
财经(26534)
业大(25907)
(24997)
师范(24735)
(23879)
北京(23761)
(23667)
农业(22950)
(22685)
(20655)
经济学(20563)
基金
项目(118065)
科学(92946)
研究(89009)
基金(84012)
(73843)
国家(73200)
科学基金(61878)
社会(56302)
社会科(53082)
社会科学(53067)
(47346)
基金项目(44379)
教育(41169)
(39929)
自然(38569)
自然科(37507)
自然科学(37494)
自然科学基金(36795)
编号(36054)
资助(32559)
成果(30699)
重点(27867)
(27533)
课题(26861)
(26275)
(25928)
(24949)
创新(23416)
国家社会(23240)
(22688)
期刊
(83603)
经济(83603)
研究(53019)
中国(41877)
(28920)
学报(28859)
(27935)
科学(26670)
教育(24558)
管理(24470)
大学(22285)
学学(20745)
农业(19361)
(16697)
金融(16697)
技术(15190)
业经(14238)
财经(13398)
经济研究(11620)
(11518)
问题(10586)
(9696)
(9422)
资源(8889)
科技(8665)
图书(8648)
职业(8085)
现代(8032)
(7796)
论坛(7796)
共检索到275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仙娥  郝奇华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我国确立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及法规,但是所取得的成果与预期效果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受固有利益机制、产权机制以及制度变迁成本的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存在多重路径依赖现象与锁定效应,导致我国生态文明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应当从生态文明制度的顶层设计、市场机制以及制度体系创新等三个方面实现路径突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汉民  
公司治理具有路径依赖的特性,是与各个国家和企业所处的具体的制度环境因素分不开的。制度环境不同,公司治理体制也不一样。英美模式和德荷模式是两种最著名的体制,日本模式也独具特色。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都可以实现有效率。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治理制度也在不断地进化,但不会改变多样性的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渊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要克服"唯技术化标准""轻体系性能力建构""纯学科视域""弱合纵连横蝶变"等路径依赖,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一流学科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内生能力生长的学科生态系统、重构学科建设行政性力量的传导方式与作用机制、建立基于杠杆驱动的学科建设双连横架构、矫正与引导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社会心理及文化心态,全面提升中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冷天玉  杨丽  
随着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绿色消费则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和化解环境危机的有效措施。在由传统消费模式到绿色消费模式变迁过程中存在着外部性、消费观和绿色政策等路径依赖问题,论文以他留文化中的绿色农产品和绿色服装作为案例,分析形成路径依赖问题的原因,提出政府层面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和质量认证机制,消费者层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对策,实现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良瑞  
建国以来,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从市场金融到计划金融再到市场金融的过程。回顾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通过实证与逻辑分析说明了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性--强制性、渐进性、滞后性,进而引发对未来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金海  
养老金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路径依赖及其"锁定效应"。由于路径依赖,养老金制度的变迁明显地依赖于先前拥有的模式,这使得新制度被锁定在低效率的均衡状态。由于存在利益集团和寻租,在现有结构下,既得利益集团有动机也有能力去阻碍制度朝高效率的方向演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永穆  安雅娜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革,最终确立了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的演进及其创新仍要受到路径依赖的推动。本文依据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模式及其基本框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海丰  
探讨了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本上是把技术与制度视为外生变量。在回顾了有关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之后,总结了形成路径依赖的原因,指出了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引入路径创造理论来破解路径依赖及锁定。文章最后提出,演化经济学能够解释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温海滢  
路径依赖是新制度经济理论描述过去对现在和将来产生强大影响的术语。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从制度安排方面对税制改革的轨迹差异进行分析,可以解释路径依赖对税制改革的重大影响和作用机制,即税收制度安排的差异叠加在不同的税收制度环境上,会把税收制度变迁引向不同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章立东  张涛  吕指臣  
破解传统路径依赖形成的锁定状态,加快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迫切要求。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依赖的运行机理,分析了不同阶段路径依赖所形成的锁定状态。研究认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创造。为保障路径创造的有效推进,在立足顶层设计,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框架,提高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绿色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建设多元化的生态文明格局。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白韶璞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埃及的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制度形成、过度扩张、路径锁定、路径突围四个历史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宏观制度背景塑造了救助制度的发展结构,关键节点创造了变迁机会结构,行动者的策略推动了埃及救助的制度变迁。此外,影响埃及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的特殊因素在于,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建立的"社会契约"始终是自纳赛尔至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历届政府遵循的执政原则,在"社会契约"的影响下,埃及救助制度的民粹主义特征不断自我强化,将其锁定在既定发展轨道。随着塞西政府推行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救助制度的消极路径循环演变为阻碍改革的逆向张力,伴随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都成为影响埃及未来政治社会改革的重大挑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钟太朗  杨环  
以"三权分置"地方实践和相关政策性文件为依据,厘析农民(农户)承包权权利属性的理论争议,揭示农民(农户)承包权的二元属性,或为成员权,或为物权,并证成"三权分置"有两类实现形式。以"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要求和土地经营权功能定位为起点,论证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的必要性,并从物权理论和立法技术两个方面,证成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度演进的一般方法论、规范调整对象、制度可塑性以及制度变革必要性等因素,进一步揭示"三权分置"制度实现的路径依赖是立足于既存法制的适度制度创新。而适度创新的内容,则是解释论语境下的集体成员权细致化表达和立法论视域下的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钟太朗  杨环  
以"三权分置"地方实践和相关政策性文件为依据,厘析农民(农户)承包权权利属性的理论争议,揭示农民(农户)承包权的二元属性,或为成员权,或为物权,并证成"三权分置"有两类实现形式。以"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要求和土地经营权功能定位为起点,论证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的必要性,并从物权理论和立法技术两个方面,证成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度演进的一般方法论、规范调整对象、制度可塑性以及制度变革必要性等因素,进一步揭示"三权分置"制度实现的路径依赖是立足于既存法制的适度制度创新。而适度创新的内容,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建光  
与计划制度相比 ,市场制度更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但是从计划到市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制度演进的过程中 ,一些特殊的非市场化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在某些条件下会有助于市场化条件的改善 ,从而最终实现市场化。这需要对制度演进的路径进行研究。本文就制度变迁的理论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制度路径和规律作一个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