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0)
- 2023(14566)
- 2022(12419)
- 2021(11523)
- 2020(9600)
- 2019(21927)
- 2018(21976)
- 2017(40772)
- 2016(22466)
- 2015(25571)
- 2014(25501)
- 2013(24674)
- 2012(22983)
- 2011(20925)
- 2010(21462)
- 2009(19962)
- 2008(20238)
- 2007(18846)
- 2006(16468)
- 2005(14713)
- 学科
- 济(83313)
- 经济(83195)
- 管理(72499)
- 业(65359)
- 企(55641)
- 企业(55641)
- 方法(34478)
- 数学(28902)
- 数学方法(28539)
- 财(25482)
- 农(25176)
- 中国(24999)
- 制(21822)
- 业经(20908)
- 技术(19531)
- 学(19110)
- 地方(18253)
- 理论(16579)
- 农业(16350)
- 环境(16148)
- 银(15594)
- 银行(15557)
- 务(15283)
- 财务(15227)
- 财务管理(15177)
- 和(15034)
- 贸(14969)
- 贸易(14952)
- 行(14818)
- 易(14502)
- 机构
- 学院(316074)
- 大学(314204)
- 济(123611)
- 经济(120610)
- 管理(117801)
- 研究(104949)
- 理学(99535)
- 理学院(98375)
- 管理学(96573)
- 管理学院(95953)
- 中国(81586)
- 京(67139)
- 科学(64495)
- 财(62093)
- 所(53161)
- 江(52575)
- 农(51666)
- 中心(49655)
- 研究所(47490)
- 财经(47351)
- 业大(45515)
- 范(42848)
- 北京(42742)
- 经(42565)
- 师范(42416)
- 州(41667)
- 农业(39981)
- 院(38354)
- 经济学(37559)
- 技术(36520)
- 基金
- 项目(202637)
- 科学(158212)
- 研究(153290)
- 基金(142168)
- 家(123167)
- 国家(122013)
- 科学基金(104097)
- 社会(94695)
- 社会科(89389)
- 社会科学(89363)
- 省(82653)
- 基金项目(75399)
- 教育(72486)
- 划(68271)
- 自然(65245)
- 编号(64054)
- 自然科(63597)
- 自然科学(63579)
- 自然科学基金(62460)
- 资助(56453)
- 成果(53598)
- 创(46610)
- 重点(46370)
- 课题(46048)
- 部(44130)
- 发(43905)
- 创新(42793)
- 制(41087)
- 性(38813)
- 大学(38685)
- 期刊
- 济(146370)
- 经济(146370)
- 研究(95331)
- 中国(75164)
- 财(51767)
- 学报(48529)
- 农(47482)
- 教育(46559)
- 管理(45992)
- 科学(43971)
- 大学(37207)
- 学学(34252)
- 技术(31366)
- 农业(31363)
- 融(30260)
- 金融(30260)
- 业经(24556)
- 财经(23821)
- 经济研究(21865)
- 经(20542)
- 问题(18634)
- 图书(18233)
- 业(17751)
- 科技(16396)
- 技术经济(16163)
- 版(16081)
- 坛(14911)
- 论坛(14911)
- 职业(14743)
- 理论(14517)
共检索到493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包庆德 陈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中国国家治理历程的反思总结,形成体现系统思维、可持续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立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原则,以及由指导性制度、约束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等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实践架构,并从文明发展和国家治理层面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贯彻转化为实质性政治纲领和制度安排,强调发挥制度刚性的约束力,通过严格完备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以此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纲领和硬措施。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意义重大而深远。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海霞 马洪建
人类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和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启迪下,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三个层面:生产力层面,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层面,主张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调整并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谐;社会层面,强调关注生态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都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守蓉 程显雅 陈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意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意蕴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力量、政治诉求和政治思维四个维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高政治力量,国家生态安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政治诉求,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突出政治思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守蓉 程显雅 陈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意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意蕴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力量、政治诉求和政治思维四个维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高政治力量,国家生态安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政治诉求,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突出政治思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香 汪忠华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同志阐明了生态价值观,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深刻剖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这些思想需要从理念维度上来理解和解读。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全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了生态文明的五大体系建设,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这些思想需要从目标和策略维度上来理解和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念、目标和策略三个维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体系,提升生态文明行动自觉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维浩
针对我国现存的生态问题,习近平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以人为本"的生态观、生态生产力的观点,实现了理论上的反思与超越;在反思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和明确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生存方式,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还在反思超越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红线"、生态法治和全民生态自觉等新思想,从他律和自律两个层面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有理论上的构建,又有实践上的指导,为此,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扎实发展生态生产力,严格遵守"生态红线",全面施行生态法治,并逐步实现全民生态自觉。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成功。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生态生产力 生态自觉 生态红线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沈洪涛 廖菁华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离不开会计与会计信息,同时也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政府层面,排放权交易、环境税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都需要借助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作为计价基础。在企业层面,环境会计正在转向生态会计,以计量和管理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社会层面,政府与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建立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对话合作机制。
关键词:
环境会计 生态会计 生态文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舒涵 刘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表明:中国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的统一。保护生态文明不仅能还群众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惠及子孙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上海的生态文明建设要真正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和治理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春根 王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遵循。全面推进税制结构优化,是我国构建现代财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的时空坐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税制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践目标,对央地税权结构优化提出了时代要求,为税制结构优化提供了战略思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健芸
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崇高的价值追求,传统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服务生态文明观,应该积极反思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的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当前中国基于生态文明视野的环境法律制度建设,应该从立法、执法、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权利与义务等角度进行完善,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法律 制度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文斌 袁承蔚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其建设速度,必须从根本上以民为本,依靠人民大众,创新机制体制,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就需要充分体现出生态资源管理制度的人与自然之协同发展性;要不断增强生态资源市场化机制对人民基本需要的满足性;要不断加强对人民大众生态与经济损失的补偿准确度和力度;要加快加强责任追究和赔偿机制对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力度;要加快加强考核评价机制对人民大众及后代之根本利益与永恒利益的坚持性。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是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 以民为本 长效机制 监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丽红
党的十八大报告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全面深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相关制度性确立问题。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意义 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自力 谢燕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态稀缺已经成为约束人类发展最严重的瓶颈。目前生态稀缺主要是由人类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造成的,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才是生态稀缺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建设生态制度文明是解决生态稀缺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
生态稀缺 制度稀缺 生态制度文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天宇 尹治世 李金蔓
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研究主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主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保证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的生态文明研究。文章从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形成入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观念,并叙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周
一、生态保护建设理念的演进改革前党和国家就关注生态问题,但它的演进发生在改革后。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过去我们狠抓粮食生产是对的,但是忽视和损害了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没有注意保持生态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