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6)
2023(8316)
2022(6679)
2021(6007)
2020(4665)
2019(10402)
2018(10159)
2017(18547)
2016(9278)
2015(9953)
2014(9919)
2013(9749)
2012(9295)
2011(8701)
2010(9173)
2009(8708)
2008(8324)
2007(7688)
2006(7117)
2005(6510)
作者
(27152)
(22938)
(22772)
(21663)
(14646)
(10723)
(10012)
(8727)
(8597)
(8078)
(8060)
(7511)
(7407)
(7251)
(7074)
(6943)
(6670)
(6447)
(6416)
(5920)
(5859)
(5398)
(5395)
(5335)
(5213)
(5067)
(4856)
(4716)
(4552)
(4426)
学科
(64608)
经济(64570)
管理(35728)
(30382)
(27531)
企业(27531)
方法(18287)
地方(17412)
技术(14764)
数学(14599)
数学方法(14519)
中国(13945)
业经(13547)
地方经济(12678)
(12495)
环境(12254)
技术管理(11488)
(10628)
理论(9500)
(8793)
(8759)
(8604)
(8199)
金融(8199)
经济学(7986)
(7971)
产业(7830)
农业(7664)
(7622)
(7372)
机构
学院(147818)
大学(147080)
(73878)
经济(72596)
管理(57891)
研究(52216)
理学(49733)
理学院(49219)
管理学(48668)
管理学院(48381)
中国(38589)
(31043)
(29607)
科学(28651)
(24756)
财经(24709)
经济学(24219)
中心(22454)
(22373)
研究所(22309)
(22263)
经济学院(21299)
(19258)
师范(19151)
北京(18882)
(18842)
财经大学(18164)
(17690)
商学(16635)
业大(16502)
基金
项目(94659)
科学(77364)
研究(72977)
基金(69561)
(59283)
国家(58789)
科学基金(51851)
社会(50959)
社会科(48442)
社会科学(48434)
(37875)
基金项目(36485)
教育(32289)
(30649)
自然(29894)
自然科(29125)
自然科学(29120)
自然科学基金(28639)
编号(27180)
资助(26048)
(25933)
创新(23131)
(22497)
国家社会(21957)
成果(21708)
重点(21704)
(20605)
课题(19933)
发展(19155)
(18879)
期刊
(92313)
经济(92313)
研究(49668)
中国(29793)
管理(25833)
(23007)
科学(18897)
学报(16690)
经济研究(15291)
教育(15265)
(14705)
技术(14280)
大学(13620)
财经(13559)
学学(12937)
业经(12822)
(12588)
金融(12588)
(12013)
问题(11117)
技术经济(10554)
农业(9912)
科技(9145)
(7912)
(7433)
世界(7396)
商业(7337)
现代(7285)
经济问题(7280)
统计(7233)
共检索到229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时姣  朱云峰  
生态文明的创新经济理论和工业文明的创新经济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创新价值观,两者的本质属性与发展性质不同,两者理论与实践的归旨不同,两者的发展目标和根本任务不同,两者的内生变量与动力机制不同。自然生态发展是人类文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都要依托这个基础。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地球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极限以内,现代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基础之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王宸威  
研究目标:探讨中国新经济的理论逻辑、综合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采用"熵值—TOPSIS"法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级测度2013~2018年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水平,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刻画其时空演进趋势,使用"五级分类法—非劣解交集法"、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新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各省份出现明显的梯度差异;各省份的新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性,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省份发生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新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且超变密度的贡献起主导作用;七大区域内部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除华中、西南地区外其他区域还具有显著的σ收敛特征。研究创新:基于全局与局域视角对中国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刻画了中国新经济的动态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系统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价值:拓展了中国新经济的定量研究,为加快发展新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舒红兵  
新经济是指新近出现的能以自身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经济形态。它表现出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人力资本和高科技上升为核心生产要素,产业融合大范围展开,定价相对自由等特征。培育壮大新经济,需要在基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技术攻关、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财政政策支持;针对新经济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匹配不同的融资渠道;配套包容审慎的监管、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性人才的培育、法律法规的及时修订等社会政策;实行在不平衡中发掘新经济商业价值、在取长补短中深化国际创新合作、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中化解"木桶效应"、在管控关键技术中保障国家安全等对外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燕  王云舒  
中国新经济蓬勃发展,新经济测度工作十分紧迫。构建新经济指数测度体系,采集2011-2019年中国省级数据,依据合成指数构建原理与交叉熵无偏赋权法,对省级新经济指数进行测度,对新经济指数的区域差异进行纵向增长分解和横向空间集聚分析。结论为:各省新经济指数逐年上升,东部新经济指数最高,中部新经济指数增长最快;研发与创新、新产业是决定新经济指数差异的关键项,并存在区域极化现象,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小;在新经济指数增长中,竞争效应占主导地位,结构效应不稳定;新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呈现动态变化,但已形成一定空间格局。最后从基础研究、高端人力资本培育、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数字规则建设方面给予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朝全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范兆雄  
本文认为 ,目前人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泛创新”教育 ,它不能真正解决我国教育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按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知识为内核的跨学科的知识学习 ,又是以创造为主的经济行为能力的培养 ,即技术创新知识的教育。创新教育理论包括 ,创新教育主体、创新教育机制、国家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过程、组织学习思想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昝廷全  
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 ,其结果是导致新经济的出现。本文认为 ,系统经济就是新经济的本质。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系统经济逐渐形成并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本文详细论述了系统经济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和主要思想 ,并将其与美国和日本一些学者近年来提出的模块化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模块化是系统经济的基本实现形式之一 ,属于系统经济学技理层次的研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系统经济的三种典型表现形式 :共硬系统、共软系统和软、硬部之间的诱导转化 ,最后提出了发展系统经济的基本步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南平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先生的又一力作《体制转型论》由三联书店出版了。可喜可贺!《体制转型论》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重反映了作者在中国长期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坚持真理,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面临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命运的改革抉择而进发的学术思想及学术智慧。从刘诗白先生最早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利用市场"的思想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香菊   付昭煜  
近年来,全球经济数字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数字经济有利于培育拓展新税源,但同时也模糊了地域和国家的界限,给税制设计、税收收入分配、税收征管带来了严峻挑战。不同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针对经济数字化税收征管进行了探索研究,中国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劳动关系变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等视角分析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石聚焦税收征管制度的全面重构和改革,并提出应对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前瞻性思考,即以法律法规保障、技术赋能布局、体制机制优化等为抓手,完善数字税收制度设计;以数字技术赋能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协同治税的“以数治税”模式;提升数字税收治理效能,实现税收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的全方位突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拥抱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增长、转型和改革的主线,实质是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实现新平台上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催生新经济。而发展新经济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在需求、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拥抱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增长、转型和改革的主线,实质是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实现新平台上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催生新经济。而发展新经济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在需求、目标、动力、过程、手段、效应等方面具有"共生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永兵  徐圣银  
美国新经济“一高两低”的现象 ,超出了正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作者运用熊彼特的长波与创新理论 ,阐述了长波、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 ,探讨了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作者认为 ,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 ,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 ,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 ,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永兵  徐圣银  
美国新经济“一高两低”的现象 ,超出了传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作者运用熊彼特的长波与创新理论 ,阐述了长波、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 ,揭示了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本文认为 ,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 ,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 ,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 ,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应剑波   刘正线   裘松雷  
随着信息、网络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被称之为“新经济”的时代。 什么是“新经济”?它在不同场合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最初,新经济这个名词是被人们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意义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后来,国内外的许多人士在许多场合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相对地把其他“传统产业”称为旧经济。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新经济”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只有与时俱进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必须坚守公有制这个硬核,才能避免游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