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8)
2023(5305)
2022(4685)
2021(4291)
2020(3846)
2019(9072)
2018(9083)
2017(17666)
2016(9996)
2015(11387)
2014(11754)
2013(11810)
2012(11158)
2011(10270)
2010(10471)
2009(9842)
2008(10036)
2007(9322)
2006(7880)
2005(7005)
作者
(30821)
(26004)
(25893)
(24896)
(16219)
(12538)
(11931)
(10240)
(9583)
(9169)
(8810)
(8603)
(8348)
(8206)
(8157)
(8100)
(8095)
(7635)
(7495)
(7433)
(6666)
(6318)
(6315)
(5964)
(5871)
(5829)
(5813)
(5737)
(5307)
(5246)
学科
(44129)
经济(44094)
管理(27856)
(25150)
方法(22707)
数学(20326)
数学方法(20167)
(19276)
企业(19276)
(13135)
(10910)
环境(10731)
(10471)
中国(10210)
地方(9379)
农业(8579)
(8329)
贸易(8329)
业经(8219)
(8071)
(7974)
(7034)
(6711)
生态(6508)
(6378)
财务(6365)
财务管理(6343)
理论(6185)
(6027)
银行(6004)
机构
大学(150562)
学院(150451)
(61256)
经济(59901)
管理(56512)
研究(51602)
理学(48702)
理学院(48108)
管理学(47231)
管理学院(46958)
中国(38026)
科学(33898)
(32037)
(29705)
(27397)
(26916)
业大(25188)
研究所(25176)
中心(24176)
农业(23570)
(23142)
财经(21762)
(20306)
北京(20263)
师范(20109)
(19577)
经济学(19009)
(18191)
(18112)
经济学院(17409)
基金
项目(99702)
科学(77126)
研究(71630)
基金(70879)
(62208)
国家(61710)
科学基金(51495)
社会(44058)
社会科(41655)
社会科学(41637)
(39966)
基金项目(38253)
(33800)
自然(33429)
教育(32812)
自然科(32476)
自然科学(32463)
自然科学基金(31867)
编号(29610)
资助(28942)
成果(23925)
重点(23136)
(22265)
(22118)
课题(20325)
(20248)
科研(19527)
计划(19030)
创新(18979)
教育部(18376)
期刊
(66833)
经济(66833)
研究(39877)
中国(26569)
(26283)
学报(25884)
科学(22800)
(21253)
大学(18569)
农业(17644)
学学(17620)
管理(16919)
教育(14087)
技术(12621)
(11581)
金融(11581)
业经(11474)
财经(10521)
经济研究(10025)
(9899)
问题(9464)
(8984)
资源(8543)
(8128)
技术经济(8028)
统计(7523)
理论(7449)
商业(7222)
(7005)
科技(6852)
共检索到213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桂芳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更复杂、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内涵反映在完善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生态关系上。在未来的生态文明时代,社会主义文明仍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构成,但支撑生态文明的是生态文化,支撑物质文明的是生态经济文化,支撑精神文明的是生态精神文化,支撑政治文明的是生态政治文化。"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达到的顶极稳定形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已经引起了学界、政界等各方面的热烈关注。文章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生态文明的形成和主要内涵,包括哲学前提、时代定位、与现有文明的关系、重大作用等。通过深入剖析和梳理,围绕生态伦理理念和演变趋势,针对目前出现扩大化和泛化的理解误区,总结生态文明的本质特点及意义,提出未来应加强定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建设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海东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瑛  
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内涵与特征的阐述 ,提出生态文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 ,并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变观念 ,走技术生态化之路 ,依靠法律手段 ,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鸿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也研究人类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文化即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来对文明作一定义,可以说是某一地域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也可理解为文化的地理、时间和空间的三维进程。因为,人类与环境应该是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曰文  章燕妮  
生态文明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不加区分乱用势必会造成逻辑混乱。作为广义意义上的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其内涵至少要从自然观、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四个方面来把握。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它对于我国走出生态困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谷树忠  胡咏君  周洪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并从建设主体、建设地域、建设内容、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分类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设计,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依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基本路径,其中资源保护与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国土开发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最后从全民参与、科学规划和制度创新三个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子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政治和民生,绿色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建设生态文明在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中格外重要。生态文明观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才能发展好生态建设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始终贯穿于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不断发展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燕  薛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其内含的价值追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体现,也是"中国道路"以人为本的特色所在。现代中国的文明发展格局定位于"五位一体"的基本架构,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而制度设置与制度建设不仅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性保障,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建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具有原创性,只有把握其内生逻辑与思想内涵,才能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全面、完整地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绿色发展前景广阔。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1.吸取西方工业化的教训西方工业化以来,索取自然,征服自然,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冲突。20世纪上半叶的“八大环境公害”,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和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不确定性,导致各国政府和联合国都在不断探索解决方案。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诞生,国际社会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良性互动,以摆脱危机。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方式,成为选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取西方工业化教训,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林  刘姝悦  陈春华  陈岚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位序,实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抓手,其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生态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治理价值的多维整合与裂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与系统性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模式与结果的形成发展受到资源禀赋、行为主体及相关制度的多重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自然场域、人民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不同类别的价值转化场域,分析了可能的导向模式和推进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林  刘姝悦  陈春华  陈岚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位序,实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抓手,其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生态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治理价值的多维整合与裂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与系统性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模式与结果的形成发展受到资源禀赋、行为主体及相关制度的多重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自然场域、人民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不同类别的价值转化场域,分析了可能的导向模式和推进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从系统的观点看,和谐问题可归结为系统的和谐性问题。和谐是一种系统的状态,它是一种有效率的"和",而无效率的"和"不是和谐。系统和谐的状态需要从系统的协调性、均衡性、稳定性与优化性四个方面来认识。协调、均衡、稳定及优化是系统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优化也是系统和谐的目标所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对于生态修复内涵把握尚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象、核心内容、工作目标等方面,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剖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铭杰  
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的发展理念、新质的生产资料把握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产力层面上提升推进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因而蕴含着独特的生态内涵。这内在的逻辑机理表现在: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驱动,新时代不论是理念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锚定于生态文明的战略导向,从而使新质生产力具有了生态属性。在生态属性的作用下,新质生产力将生态价值置于重要考量地位,形成其着眼于脱碳转型、降耗增效以及可持续性的生态关切。正因为表达出鲜明的生态关切,新质生产力具有强烈的生态担当,蕴藏了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绿色消费理念与绿色低碳产业的生态效能。为了释放生态效能,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要求实现生态转化,而当前可以从上层建筑、科技研发与人才资源三方面着手将新质生产力的生产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