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64)
- 2023(3749)
- 2022(3204)
- 2021(2941)
- 2020(2195)
- 2019(5085)
- 2018(5180)
- 2017(9037)
- 2016(5309)
- 2015(5937)
- 2014(6266)
- 2013(5916)
- 2012(5344)
- 2011(4916)
- 2010(5262)
- 2009(4662)
- 2008(4671)
- 2007(4303)
- 2006(3923)
- 2005(3506)
- 学科
- 济(19777)
- 经济(19755)
- 管理(15802)
- 业(9545)
- 中国(9308)
- 环境(8788)
- 地方(7624)
- 企(7279)
- 企业(7279)
- 城市(6060)
- 农(5619)
- 学(5561)
- 生态(5552)
- 理论(4936)
- 方法(4823)
- 发(4450)
- 业经(4388)
- 划(4365)
- 城市经济(4328)
- 资源(4264)
- 和(4092)
- 财(4065)
- 农业(3774)
- 数学(3570)
- 数学方法(3506)
- 教学(3492)
- 教育(3405)
- 制(3347)
- 规划(3307)
- 环境规划(3177)
- 机构
- 学院(74228)
- 大学(70576)
- 研究(25032)
- 管理(24572)
- 济(24286)
- 经济(23274)
- 理学(20091)
- 理学院(19726)
- 管理学(19279)
- 管理学院(19139)
- 中国(18757)
- 科学(17118)
- 京(16454)
- 江(13287)
- 所(12620)
- 范(12305)
- 师范(12216)
- 财(11904)
- 中心(11829)
- 研究所(11183)
- 州(11157)
- 北京(10526)
- 农(10435)
- 业大(10081)
- 院(9739)
- 师范大学(9638)
- 技术(9247)
- 财经(9095)
- 省(8934)
- 职业(8238)
- 基金
- 项目(46627)
- 科学(35952)
- 研究(35592)
- 基金(31203)
- 家(27009)
- 国家(26754)
- 科学基金(22931)
- 社会(21356)
- 社会科(20088)
- 社会科学(20083)
- 省(19665)
- 基金项目(17285)
- 教育(16162)
- 划(16135)
- 编号(15474)
- 自然(14455)
- 自然科(13966)
- 自然科学(13965)
- 自然科学基金(13652)
- 成果(12104)
- 资助(11691)
- 课题(11532)
- 发(10893)
- 重点(10778)
- 年(9655)
- 创(9182)
- 规划(9017)
- 部(8825)
- 发展(8811)
- 展(8655)
共检索到116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引发了众多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新的文明形式之一。生态文明提出是以生态学为代表的人类科学发展为支撑的。生态理念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新的生态经济观、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政治观。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生态城市理论是伴随着城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建设生态城市,首先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城市理念具体体现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而提出生态城市发展目标。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技术保障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支撑手段。提出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清...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 政策引导 技术保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维民
文章从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意义;从学理上界定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外延;从操作层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珂 王权典
作为一种世界性命题,生态安全已确定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其特别关注的是国内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强调防止国内生态赤字、防治自然灾害的国家职能,在规范类型上侧重于国内政策与国内法范畴;生态安全观的确立,对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颇具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生态安全应纳入我国环境资源法的调整范围;我国生态安全法制的建立与完善,既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经验并应对可能的挑战,其体系基本构成包括国家生态安全法与国际环境安全法。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法律价值 法制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吉文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21世纪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工业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实践模式。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康
分析了阻碍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生态化两者衔接与融合的症结,提出了促进两者衔接与融合的五大问题,给出了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态化的典型案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志丹
"绿猫"理论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绿色国家"。绿色发展,是中国必然的抉择。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绿色科技研究与创新,还能辐射和带动公众绿色观念的形成。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也丰富着"绿猫"理论的内涵,切实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
“绿猫”理论 高校 生态文明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美高 黄奕炳
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初探陈美高,黄奕炳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仅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也是农牧业稳定高产的生态屏障,更是人们休息娱乐、强身健体、森林旅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孟潮
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认为城市的未来的希望在于发展生态文明,形成生态城市,既以中国画(清明上河图)为例说明未来城市应有的质量。并以华盛顿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教训为例,批判了巴洛克式规划思想和作法。与此不谋而合的是中国的钱学森提出建设山水城市的构想,主张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指出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故作者认为,山水城市与生态文明有异曲同工之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婧 陈国生
湖南发展旅游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而日益突出的能源缺乏也为旅游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低碳旅游与循环经济存在着共同发展的基础,即低排放与高利用。基于游客碳足迹分析之上,对湖南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初探。
关键词:
低碳旅游 碳足迹 循环经济 碳排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周
生态产业初探李周一、引言最近十多年来,旨在克服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生态技术创新,已呈星星燎原之势。作为研究者,有责任深入实际,从剖析生态技术创新的原因入手,把蕴涵在其中的道理弄清楚,并在分析一个个具体的小道理的基础之上发现大道理,或曰理论创新。我们所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华 钟炜 张建民 张文兴
城市和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在体现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引起了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生态问题多种多样,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邦 张胜旺
国际话语权一直是各主权国家表达自己诉求,维护自身利益的博弈点。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异军突起奏响了推进全球生态文明改革进程的乐章,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生态文明话语领域的音量。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实现了从积蓄中国动力到传播中国声音,从讲好中国故事到阐述中国主张的巨变。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就要统筹全国上下一盘棋,官方民间双重外交齐配合,积极组织多国多边活动,勇担世界生态建设重任。这对巩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提高我国在国际舆论阵地中的地位,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国际话语权 话语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翔 郑汝楠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则是新时期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都是人类在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应对举措,两者的理念相似、目标相容、解决方案虽层次不同,但都依赖于系统化的保障机制,因而无论是在理念更新、利益协调、市场培育或制度与技术创新等方面,低碳经济建设都可能为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生态文明 区域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邦 张胜旺
国际话语权一直是各主权国家表达自己诉求,维护自身利益的博弈点。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异军突起奏响了推进全球生态文明改革进程的乐章,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生态文明话语领域的音量。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实现了从积蓄中国动力到传播中国声音,从讲好中国故事到阐述中国主张的巨变。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就要统筹全国上下一盘棋,官方民间双重外交齐配合,积极组织多国多边活动,勇担世界生态建设重任。这对巩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提高我国在国际舆论阵地中的地位,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国际话语权 话语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向恩明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研究向恩明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将容纳越来越多的人口,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十分重要。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趋尖锐,国内外开始研究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认为这是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