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4)
2023(5162)
2022(3626)
2021(3190)
2020(2391)
2019(5133)
2018(5378)
2017(8885)
2016(4997)
2015(5461)
2014(5535)
2013(4966)
2012(4094)
2011(3715)
2010(3865)
2009(3380)
2008(3322)
2007(3041)
2006(2926)
2005(2839)
作者
(14330)
(11910)
(11802)
(11415)
(7508)
(5623)
(5310)
(4569)
(4528)
(4224)
(4138)
(3920)
(3867)
(3774)
(3725)
(3661)
(3518)
(3426)
(3401)
(3394)
(3027)
(2950)
(2895)
(2743)
(2702)
(2651)
(2648)
(2594)
(2414)
(2332)
学科
(20374)
经济(20358)
管理(14226)
(11574)
(8577)
中国(8514)
(8224)
企业(8224)
环境(7860)
业经(7066)
(6045)
地方(5911)
农业(5856)
(5563)
生态(5295)
发展(4964)
(4955)
方法(4508)
(4329)
产业(4229)
(3909)
信息(3813)
资源(3711)
(3563)
总论(3523)
理论(3482)
(3462)
信息产业(3455)
数学(3324)
数学方法(3292)
机构
学院(69850)
大学(68250)
(26581)
研究(25994)
经济(25987)
管理(23835)
理学(20108)
理学院(19858)
管理学(19399)
管理学院(19294)
中国(19111)
科学(16904)
(15081)
(12987)
(12813)
研究所(11970)
(11636)
中心(11455)
(11260)
(10827)
业大(10783)
师范(10736)
(9798)
农业(9715)
北京(9551)
财经(9147)
(9016)
师范大学(8626)
(8297)
经济学(8280)
基金
项目(48256)
科学(38050)
研究(36491)
基金(33967)
(30081)
国家(29837)
科学基金(25252)
社会(23842)
社会科(22489)
社会科学(22482)
(19632)
基金项目(17970)
(16146)
教育(15731)
编号(14943)
自然(14916)
自然科(14448)
自然科学(14445)
自然科学基金(14168)
资助(12119)
成果(11876)
(11808)
重点(11593)
课题(10716)
国家社会(10245)
(9842)
发展(9659)
(9597)
(9495)
创新(9224)
期刊
(34466)
经济(34466)
研究(19881)
中国(15250)
(13075)
学报(11796)
科学(10956)
教育(9210)
农业(9053)
大学(8926)
管理(8736)
学学(8371)
(8209)
业经(6889)
(6046)
金融(6046)
技术(5397)
经济研究(5013)
资源(4976)
(4922)
问题(4721)
财经(4279)
(3966)
图书(3792)
(3759)
现代(3727)
科技(3688)
生态(3647)
(3159)
林业(3116)
共检索到106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欣  
工业文明既创造了人类文明历史,又形成了生态危机,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凸显。由此,人们开始理性对待生态问题,中国首先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从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经济的、法学的、道德的等基本问题入手,有效地遏制破坏生态所带来的社会严重现象,是当代社会的追求,以求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问题本质上是世界观问题。人类从环境、价值、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多方面提出了生态化诉求,以求摆正主客体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彭立威  
生态人格作为一种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新的人格范式,是个体人格的生态规定性,是生态主体存在过程中的尊严、责任和价值的集合。生态人格体现了对"求真"的理性追求,对"择善"的完满诠释,对"臻美"的深刻体悟,是适应当代文明发展的新的人格培养样式。塑造生态人格必须弘扬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教育,注重生态实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康  
分析了阻碍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生态化两者衔接与融合的症结,提出了促进两者衔接与融合的五大问题,给出了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态化的典型案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文丰安  向玲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苗恩文  
工业文明时代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但生态赤字日趋严峻。面对人与自然不断激化的矛盾,人类自身亟须实现从"经纪人"到"社会人"或"生态人"的角色转换,真正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相对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时代,大学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负有引导人类文明新走向、把握生态文明时代新特征、认识大学新使命、共建大学新蓝图的特殊使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向杰  
立法价值是生态法构建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生态法构建的过程中,立法者应该从关注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共同利益出发,确定符合生态保护的立法理念,确立以人类利益和生态利益并重的生态和谐观、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秩序的生态安全观,以及兼顾公平和安全的生态效率观的立法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小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它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及国内外环境治理历史教训的新认识,丰富了生态文明理论及民生理论的新内涵,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的新拓展,构建起法律及制度体系的新保障,创设出推进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的新话语,形成了加强国际领域合作的新思维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论新思想新做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创新成果,破解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难题,对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作出了时代应答,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正确道路,为世界工业文明转型及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海霞   张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显著时代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历史智慧,具有鲜明的传承性;超越传统观念,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坚守人民至上,具有坚定的人民性;强调全局思维,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立足中国实践,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眷注人类命运,具有高远的战略性。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显著时代特征,对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必清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对当代生态趋势和人们生态需要的高度关怀。生态文明有其时代性,它是生态需要时代性在建设中的反映。我国当前生态需要、从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要求是改善水环境。发展水产业,提高水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标准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石性作用,地方政府在新时代创新性地提出生态文明标准化,现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探索和推行。它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趋势和新战略,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效、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和促进清洁美丽世界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为了在新时代高质量、高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亟须从完善组织管理、营造实施环境、构建标准体系和加大试点推广等方面大力推动生态文明标准化,进而支撑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跨越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铁铮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林业专家学者中产生热烈反响。广大专家学者认真研读报告,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报告内容给予高度评价,对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给予格外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继续提升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著名林学家沈国舫院士说,报告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略、目标和举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报告还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表明我国将开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冀萍  
作为会计学科理论与实务的出发点,会计假设总是依存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以及其给会计学科带来的挑战,进一步说明其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最后对会计假设进行重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海霞   张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显著时代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历史智慧,具有鲜明的传承性;超越传统观念,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坚守人民至上,具有坚定的人民性;强调全局思维,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立足中国实践,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眷注人类命运,具有高远的战略性。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显著时代特征,对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