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7)
2023(7445)
2022(5722)
2021(5004)
2020(4173)
2019(9027)
2018(9139)
2017(18011)
2016(9976)
2015(11440)
2014(11456)
2013(11200)
2012(10239)
2011(9292)
2010(9449)
2009(8887)
2008(8810)
2007(7955)
2006(7341)
2005(6742)
作者
(28293)
(23574)
(23519)
(22602)
(15240)
(11340)
(10642)
(9180)
(9044)
(8549)
(8130)
(8093)
(7545)
(7538)
(7523)
(7392)
(6932)
(6871)
(6861)
(6743)
(6129)
(5823)
(5794)
(5441)
(5396)
(5321)
(5257)
(5255)
(4785)
(4549)
学科
(49658)
经济(49600)
管理(31648)
(28877)
方法(23342)
(22242)
企业(22242)
数学(21280)
数学方法(21156)
(15042)
中国(14341)
(11576)
业经(11145)
地方(10963)
环境(10900)
农业(9956)
(9608)
(8501)
(7822)
(7529)
银行(7521)
(7374)
金融(7374)
(7328)
(7295)
贸易(7289)
(7165)
(7033)
(7004)
财务(6985)
机构
大学(145821)
学院(144946)
(63889)
经济(62658)
管理(56218)
理学(48193)
研究(47925)
理学院(47746)
管理学(47028)
管理学院(46779)
中国(37376)
(30486)
(30164)
科学(26960)
财经(24357)
(23779)
中心(23169)
(22705)
(22243)
(22180)
经济学(20916)
研究所(20304)
业大(19646)
(19256)
师范(19088)
经济学院(19040)
北京(18892)
(18597)
财经大学(18037)
(17507)
基金
项目(96351)
科学(77699)
研究(72235)
基金(71766)
(61358)
国家(60865)
科学基金(53367)
社会(49211)
社会科(46797)
社会科学(46787)
基金项目(37524)
(37278)
教育(33475)
自然(32330)
自然科(31521)
自然科学(31517)
自然科学基金(30986)
(30834)
资助(29206)
编号(28217)
成果(23185)
(22125)
重点(21982)
(21290)
国家社会(21281)
课题(19973)
(19771)
教育部(19525)
人文(19142)
(18564)
期刊
(72425)
经济(72425)
研究(44738)
中国(28900)
(23100)
管理(20748)
学报(20678)
(20624)
科学(19096)
(16722)
金融(16722)
大学(16528)
教育(16048)
学学(15336)
农业(13460)
财经(12922)
业经(12301)
技术(12109)
经济研究(11204)
(11075)
问题(10227)
(7649)
图书(7382)
技术经济(7359)
(7034)
统计(6984)
资源(6667)
(6664)
商业(6570)
理论(6566)
共检索到220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宜新  
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党关于发展理论中怎样发展的理论创新成果。应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特性,即历史交叉性、现实重叠性、路径归合性;正确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注重策略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性,并在实际工作中从明确责任、利益导向、制度建设三方面着力,应予认真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高级文明形态,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实现生态化转型。文章认为,高新区作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带动力量,亟须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优化产业选择和创新发展模式,以利益导向机制来引导构建生态产业的内生机制,建立健全产品生态链和废弃物处理机制以增强生态产业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宜新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企业绿色责任是其社会责任传承文明的全新体现。企业履行绿色责任,是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社会绿色消费潮流和绿色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自身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绿色责任的时代特征可从生成路径的内在性、历史任务的现实重叠性、推进方式的耦合性来认识。在推进策略上应注重全面性,以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为着力点;应注重可持续性,把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作为抓手;应注重协调性,以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为着力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我国走新型工业道路又有新的内涵和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香堂  
要强化企业战略环境生态的和谐,提升企业战略管理品质,必须创建企业生态文化管理机制与理念。企业生态文化是一个企业如何解决外部生存和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的战略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企业生态文化的建设,树立起自觉维护企业生态环境的公众和企业意识,成为企业行为,在企业生存战略价值观的引领下,运用管理手段,超值地完成企业的生存价值和员工的使用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国亮  
"十二五"发展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成为新的指导思想、转变发展方式成为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始终的新要求的背景下,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将面临着新矛盾,需要完成新任务。文章认为,广西应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三产并进、改革创新、全面合作和适度超前的战略,通过制度创新推进"洼地"建设,建立原始积累机制、科技创新机制、人才积聚机制、全面合作机制和分类考核机制等,促进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曲昭仲  孙泽生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受到挑战。但是,金融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如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发展和实施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当前唯一的选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世强  刘金彬  
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与共赢。然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总结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在剖析其成因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观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期望能为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峰  刘璐璐  
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和数据价值深度挖掘的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领域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在数字资本和数字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传统消费正从形式、内容、模式和思维四个方面向数字化消费转型,数字化消费的形成在改善消费体验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数字资本的微观权利催生了数字化消费发展过程中的消费异化现象,隐蔽地控制了人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和消费心理。其中,"精准被消费"现象就是定向广告控制下的产物,人被数据跟踪、刻画和解析,以致人的自主性缺失。因此,需要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厘清自主消费的实现路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技术观,在对不利因素的消解中实现数字经济的更好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邹海燕  
本文阐述了新华书店多元化经营的涵义 ,探讨了新华书店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正面效益和风险 ,并对新华书店如何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行了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永莲  
经济文化化是经济与文化互动发展在当代的新趋势。经济文化化以文化要素主导化、产品精神化和经济发展人本化为特征,对人的能力发展、精神需求提升和生存发展环境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人的平等和谐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我国在经济体制创新和政治法律安排完善进程中,应该充分注重发挥经济文化化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化解其消极因素,使经济文化化更好地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桐颜  
关于会计科学的属性,国内曾有过几次集中的争论,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志逐步接受了会计“两重性论”的观点。但会计属生产力范畴的思想仍有很大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在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能否回答生产力论提出的新问题,进一步明确会计科学的属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城市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的客观存在,只有科学地认识问题,了解问题的演化过程和可能后果,在此基础上进行辩证地超前思维,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和适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