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9)
2023(10352)
2022(8400)
2021(7995)
2020(6413)
2019(14427)
2018(14112)
2017(26739)
2016(14194)
2015(15655)
2014(14981)
2013(14463)
2012(13214)
2011(12211)
2010(12208)
2009(11543)
2008(11049)
2007(9577)
2006(8733)
2005(7873)
作者
(36992)
(30783)
(30602)
(29415)
(19630)
(14523)
(13757)
(11846)
(11705)
(10953)
(10561)
(10057)
(9760)
(9749)
(9677)
(9555)
(9169)
(8802)
(8787)
(8764)
(7656)
(7507)
(7225)
(7015)
(7000)
(6874)
(6727)
(6680)
(6103)
(6027)
学科
(56116)
经济(56064)
管理(39980)
(34290)
(26437)
企业(26437)
方法(21094)
中国(20102)
数学(18824)
数学方法(18612)
(17888)
(14936)
贸易(14928)
(14678)
(13858)
环境(13834)
业经(12782)
(11600)
农业(11302)
(10901)
(10428)
(10378)
银行(10374)
地方(10366)
(10095)
(9242)
金融(9241)
(9214)
(9012)
(8728)
机构
学院(193646)
大学(190273)
(89544)
经济(87998)
管理(72305)
研究(71728)
理学(61571)
理学院(60912)
管理学(60062)
管理学院(59696)
中国(56738)
(40523)
(40327)
科学(39877)
(34853)
中心(32061)
财经(31640)
研究所(31542)
(28979)
经济学(28711)
(27864)
(27343)
(26215)
北京(26185)
(26089)
师范(25939)
经济学院(25779)
业大(23595)
财经大学(23384)
(22098)
基金
项目(127040)
科学(102105)
研究(98284)
基金(93963)
(81005)
国家(80383)
科学基金(69125)
社会(65096)
社会科(61840)
社会科学(61830)
基金项目(47919)
(46871)
教育(44519)
自然(41364)
自然科(40329)
(40327)
自然科学(40319)
自然科学基金(39612)
编号(39504)
资助(38558)
成果(32366)
(29474)
(29191)
重点(29062)
国家社会(28054)
课题(27852)
(26626)
中国(26439)
教育部(25729)
(25194)
期刊
(101959)
经济(101959)
研究(62635)
中国(38726)
(29061)
管理(27172)
(25963)
科学(25303)
学报(24011)
教育(21665)
(21227)
金融(21227)
大学(18862)
农业(18360)
经济研究(18073)
学学(17682)
业经(16708)
财经(15613)
技术(15042)
(13634)
(13615)
问题(12890)
国际(12181)
世界(11617)
(10281)
资源(9252)
现代(8792)
技术经济(8746)
(8432)
论坛(8432)
共检索到297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博识  
一个科学决策将行为主体的价值要求作为其最终目标。从伦理道德角度,可以把主体的行为分为道德和不道德行为,而在道德与不道德行为发生之前,必然存在一个大多数人看不见的决策过程,先有不合伦理的决策过程而后有不合伦理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伦理决策过程。随着主体的价值观念发生漂移,判断该决策是否符合道德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江佩  
规范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了组织伦理理论研究的焦点。某种意义上,社会经济转型也是道德规范和伦理行为的调整、重构和适应过程。在伦理行为规范的嬗变和重构过程中,可能会使人们出现伦理判断和行为方面的困惑与混乱,进而造成伦理违背事件的发生。(1)根据MacIntyre等的观点,现代社会的伦理危机已不单发生在伦理准则上,更多发生在伦理信念和对伦理规范的认知上,不是发生在"我们应当遵守什么样的伦理"上,而是发生在"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遵守伦理规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生态文明现状,农民生态伦理素质必须尽快得到有效加强与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态文明视野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切实培育新时期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因此,本文将首先解释下生态伦理的内涵及特征,然后指出了当前农民生态伦理问题,最后提出了当前我们应该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加强对于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育工作,让他们能够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具备较高的生态伦理意识,促进他们更为积极主动的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红  
环境决策是指决策在环境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即依据需求、偏好和价值观等一系列因素对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等多项行为进行思考和评估,进而选择出最优决策方案的过程。相比一般的公共政策决策,环境决策表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延展性以及广泛的社会性等特点。其实质是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它的深层根源在于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价值冲突,而化解这些多元价值冲突离不开伦理判断。在实际环境决策中,主要有功利主义、道义论和美德伦理三种伦理形式作为支撑,但是作为一种人际伦理,它们在处理环境决策问题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局限与束缚。环境伦理是对人际伦理的一种深度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闫祥林  王美卿  许承保  杨博  沈振国  
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必须站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和高度,对研究生的科技伦理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并不断开拓创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炬航  林影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无法确立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确立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有赖于人的定义的更新。启蒙运动把人定义为"理性的人",只有这一定义转化为"诗性的人",生态文明的建立才具备前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坤亮  
作为两大主要伦理理论流派的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伦理思维,为教师提供了两种相异的伦理思考方式和伦理决策途径。在义务论的视角下,教师的专业伦理决策应该是"基于规则"的;而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教师的专业伦理决策应该是"基于行为结果"的。然而,无论是纯粹地从义务论的视角,还是纯粹地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来思考伦理决策,都是不充分的。教师的专业伦理决策需要一种整合的路径,即结合这两种伦理理论进行综合考虑,在关注行为本身的正当性的同时关注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智元  
培育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生态伦理素质教育需要了解农民的素质状况,掌握好着力点和切入点。从分析结果看,要基于农民的素质结构,通过提高农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水平、生态保护意识、主体角色意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其生态保护主动性、对政策的支持度、对环境的关注度、参与生态保护意愿等素质的提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克岭  姚建文  
从决策主体的视角,通过对决策的三种伦理准则的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厘清其内涵和局限。基于其各自的不足,笔者提出应对不同伦理价值观进行综合,提炼出其相关元素,构建道德的管理者概念模型,并指出理想的决策主体首先应是道德的管理者,在道德的管理者语境下对企业决策的伦理问题作出一些深入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国文   耿奖研   吴丹  
国家公园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结晶。国家公园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典范之地。它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有效联结的自然保护地范式,其所内生的自然价值是支撑其内涵的核心要义。自然价值是人类对自然界中能够满足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存在需求及其有用性的存在物的诠释。从自然价值所折射出的新生境哲学,构成了国家公园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自然生命与地球生态和谐融合的新生境哲学,体现了原生生态系统有效修复并融于自然的新境界。新生境哲学是对新生境之存在与发展的辩证反思与哲学诠释。保护国家公园的自然价值,需要从新生境哲学的内涵中提炼人、公园、土地、生态与自然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伦理原则,既在自然价值序列中吸收新生境的道德要素,又从人类敬畏自然的善意行动中理解万物存在于国家公园中的意义价值。以新生境哲学为指导保护国家公园自然价值,必须遵循自然至上、系统整全、多元共生和美丽循环四个原则,以维护和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雯波  刘俊东  
沿袭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概念,在生态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把农业和食物伦理理解为人类广义的农业生产及其产出、衍生产品构成的食物所涉及的关系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规范等。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食品安全"中国式难题",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借鉴域外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农业和食物伦理教育十分必要,是面向生活的生命伦理和生态伦理实践,对确保人类健康和永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莹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实现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重要跨越,生态经济伦理观应运而生。生态经济伦理观内容广泛,涵盖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方面面。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经济伦理观是人类探索出的一种长效发展机制,生产领域具有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特点而消费领域则以适度、节约、简朴作为基本原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国文   耿奖研   吴丹  
国家公园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结晶。国家公园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典范之地。它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有效联结的自然保护地范式,其所内生的自然价值是支撑其内涵的核心要义。自然价值是人类对自然界中能够满足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存在需求及其有用性的存在物的诠释。从自然价值所折射出的新生境哲学,构成了国家公园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自然生命与地球生态和谐融合的新生境哲学,体现了原生生态系统有效修复并融于自然的新境界。新生境哲学是对新生境之存在与发展的辩证反思与哲学诠释。保护国家公园的自然价值,需要从新生境哲学的内涵中提炼人、公园、土地、生态与自然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伦理原则,既在自然价值序列中吸收新生境的道德要素,又从人类敬畏自然的善意行动中理解万物存在于国家公园中的意义价值。以新生境哲学为指导保护国家公园自然价值,必须遵循自然至上、系统整全、多元共生和美丽循环四个原则,以维护和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瑶  
一、决策伦理评价的理论基础西方的决策伦理评价通常是以伦理学理论为基础,诸如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手段论、义务论和相对主义理论等。归根结底可分为目的论、义务论和相称理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项保华  
只要做事就会弄脏手,但不做事又不行。现实中充满这种顾此失彼的两难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