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5)
- 2023(16186)
- 2022(13776)
- 2021(12812)
- 2020(10721)
- 2019(24816)
- 2018(24658)
- 2017(47832)
- 2016(25843)
- 2015(29243)
- 2014(29452)
- 2013(28992)
- 2012(26743)
- 2011(24299)
- 2010(24597)
- 2009(22427)
- 2008(21869)
- 2007(19393)
- 2006(17129)
- 2005(15199)
- 学科
- 济(114334)
- 经济(114225)
- 管理(72836)
- 业(68907)
- 企(56588)
- 企业(56588)
- 方法(52213)
- 数学(44672)
- 数学方法(43966)
- 中国(30902)
- 农(29365)
- 地方(27260)
- 业经(25385)
- 财(23806)
- 学(23189)
- 农业(20055)
- 理论(19787)
- 环境(19256)
- 贸(18932)
- 贸易(18918)
- 易(18228)
- 和(18118)
- 制(17729)
- 技术(16977)
- 银(16462)
- 银行(16421)
- 融(16419)
- 金融(16416)
- 行(15775)
- 发(15229)
- 机构
- 学院(369804)
- 大学(368950)
- 管理(146587)
- 济(145027)
- 经济(141798)
- 理学(126673)
- 理学院(125218)
- 研究(123548)
- 管理学(122807)
- 管理学院(122138)
- 中国(92350)
- 京(79892)
- 科学(77454)
- 财(66048)
- 所(61745)
- 农(58101)
- 研究所(56182)
- 中心(55977)
- 江(54717)
- 业大(54209)
- 财经(52946)
- 范(51579)
- 北京(51221)
- 师范(51096)
- 经(48046)
- 院(45262)
- 州(45050)
- 农业(45049)
- 经济学(43003)
- 师范大学(41195)
- 基金
- 项目(250867)
- 科学(197352)
- 研究(184062)
- 基金(180517)
- 家(156695)
- 国家(155354)
- 科学基金(133914)
- 社会(115199)
- 社会科(109225)
- 社会科学(109196)
- 省(99037)
- 基金项目(95513)
- 自然(87230)
- 教育(85383)
- 自然科(85157)
- 自然科学(85141)
- 自然科学基金(83574)
- 划(83021)
- 资助(76107)
- 编号(75512)
- 成果(60999)
- 发(56313)
- 重点(56213)
- 部(54712)
- 课题(52609)
- 创(51616)
- 创新(48020)
- 科研(47716)
- 教育部(47008)
- 国家社会(46544)
- 期刊
- 济(161730)
- 经济(161730)
- 研究(108461)
- 中国(71912)
- 学报(56573)
- 管理(54262)
- 科学(53107)
- 农(52578)
- 财(47578)
- 教育(45907)
- 大学(43263)
- 学学(40547)
- 农业(36820)
- 技术(33479)
- 融(32413)
- 金融(32413)
- 业经(28093)
- 经济研究(25571)
- 财经(25130)
- 经(21396)
- 问题(20744)
- 图书(20336)
- 业(19346)
- 技术经济(18122)
- 统计(17788)
- 科技(17787)
- 理论(17383)
- 商业(17259)
- 资源(17172)
- 策(16428)
共检索到545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建平 宿琛欣
简要介绍了生态文化旅游地产的发展背景及研究的必要性,以生态旅游地产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为参考,对生态文化旅游地产开发模式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将生态文化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划分为两大类和五小类。通过建立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以大明宫国家生态遗址公园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案例指标评分进行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武瑾
本文结合旅游地产类型阐述了旅游地产开发的不同商业模式,总结了旅游地产开发流程区别于一般商品房开发的特点,对旅游地产区别于普通房地产开发流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前期准备阶段、拆迁征地阶段、工程建设阶段、推广销售阶段和物业经营管理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对照分析。希望能够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运营旅游地产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旅游地产 商业模式 开发流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翟健 钟焱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地产业成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它已经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开发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简单地阐述了旅游地产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从旅游地产的开发环境出发,深入分析我国旅游地产的设计开发模式,最后给出了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策略。
关键词:
旅游地产业 开发模式 开发环境 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耿松涛 刘维林
旅游地产是将旅游和房地产两大产业融合衍生的一种新型地产开发模式,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在一些地区蓬勃发展。鉴于旅游地产发展时间较短,我国目前尚缺乏成熟的开发经验,本文归纳了旅游地产开发的内涵特征和开发模式,同时分析了旅游地产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归避和控制其风险。
关键词:
旅游地产 开发模式 风险规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耿松涛 陈文玲
旅游地产是将旅游业和房地产两大产业融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地产开发模式,目前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的开发与运行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因此本文对于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风险从量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构建旅游地产项目开发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主观的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的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综合权重,以此建立起基于多层次灰色模型的旅游地产项目开发风险评价模型。并以A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A企业的旅游地产项目开发风险处于一般风险与较低风险之间,适合进行项目的开发与投资。
关键词:
旅游地产 开发风险评价 多层次灰色方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丽华 张宏胜
旅游本就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文化的交融和情感的沟通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为了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旅游供给者们曾经考虑了太多的有形产品。本文则是从旅游的非物质化开发层面入手,探讨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在对这一产品进行基本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其开发意义,着重对其开发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旅游开发要"形神兼备",借助旅游的社会属性来丰富旅游地的旅游供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冬 贾文通 范擎宇 章锦河 黄震方 王培家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地的精神内核,探究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现象并据此提出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是有效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工作。选择典型乡村旅游地江苏省东山镇进行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结合多种空间计量和数理统计方法揭示其文化胁迫演化特征及动力机制,进而提出乡村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自然景观、聚落景观、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和精神仪式文化胁迫演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表现出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效应,且当前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提升这一特征趋于明显;当地居民个体层面的差异及乡村整体层面的旅游产业弊端、社区发展和人口变化均对乡村文化产生影响,两个层面的胁迫因素通过阻滞力和调整力,持续驱动乡村文化系统发生嬗变并实现阶段式发展;提出修复与保育、活化与参与、公平与导引、自主与创新、身体与仪式五大乡村旅游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可为乡村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实践参考,为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生东 章锦河 杨效忠
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文化形态结构的角度和旅游审美的规律,提出文化旅游整体开发的概念与模式,并以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为例进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实证分析。认为物质文化开发重在景观展示,制度文化开发重在深度体验,精神文化开发重在氛围营造,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文化结构 开发模式 徽州文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涂人猛
旅游地域系统及发展模式研究涂人猛一、旅游地域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特征旅游地域系统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一个实体单元,是由构成旅游活动的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及接待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管理系统等要素共同作用构成的一个地域综合体。从地域结构来看,旅游地域系统是由旅游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静
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迎合当今的旅游市场需要,有利于推进佛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九华山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光体验型、亲身参与型、纪念购物型、健康休闲型。进一步挖掘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内涵,科学合理规划佛教文化旅游的生态发展,实现文化和生态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展示九华山的特色,拓宽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才能实现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及展示。
关键词:
佛教旅游地 文化 生态 旅游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锦梅
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及其定义 ,提出生态旅游产品具有自然性、生态性、高雅性、参与性和高成本高附加值等五个特点。认为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中应重视确立地方风格、加强环境保护、做好功能分区规划、在景观建设与管理中充分体现生态性、重视人才培养等六项步骤和措施 ,以保证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区是一个集三高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其包含了独特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文化内涵、高雅而细腻的风格 ,为生态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做出了榜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雷蓉 胡北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内涵、承载形式的不同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遗产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模式 分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明霞 邓婷
在体验经济大环境下,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开发成为趋势。本文首先总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一般模式,然后根据体验经济相关理论,了解旅游体验内涵和等级,再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的原则。最后提出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模式,分为体验设计、体验实现和体验管理三个阶段,通过提炼主题,整合资源和要素,全面控制、不断完善,为游客创造独特的、难忘的旅游体验。
关键词:
体验经济 文化旅游 旅游产品 开发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玉新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集约利用乡村各种资源,采用生态化的开发模式,结合当地的农业和特有的民俗文化开发系列化旅游产品,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避开生态敏感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政府、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者需要以多种模式进行密切合作,设计合理的社区参与方案,才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社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目的地 生态化开发 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根年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是自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将旅游业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又依据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可开发程度,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5个生态旅游开发等级;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生态—经济开发对应关系,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模式及开发程序;最后,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业开发政策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