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7)
2023(9397)
2022(8152)
2021(7456)
2020(6559)
2019(15230)
2018(15164)
2017(29291)
2016(16276)
2015(18511)
2014(18794)
2013(18657)
2012(17398)
2011(15931)
2010(16130)
2009(15467)
2008(15710)
2007(14329)
2006(12416)
2005(11389)
作者
(48621)
(40922)
(40880)
(39000)
(25832)
(19674)
(18649)
(16015)
(15346)
(14472)
(13964)
(13653)
(13118)
(12914)
(12876)
(12720)
(12561)
(11993)
(11878)
(11749)
(10256)
(10205)
(9828)
(9323)
(9229)
(9210)
(9191)
(9113)
(8265)
(8115)
学科
(66868)
经济(66762)
管理(52821)
(47010)
(38776)
企业(38776)
方法(31240)
数学(27435)
数学方法(27171)
(20952)
(19283)
(17552)
中国(16522)
(15140)
业经(14443)
环境(14222)
(12913)
财务(12879)
财务管理(12840)
地方(12513)
农业(12307)
(12191)
贸易(12189)
企业财务(12175)
(11852)
(11581)
(11354)
银行(11324)
(11175)
(11041)
机构
大学(242112)
学院(240691)
(99577)
经济(97388)
管理(91703)
研究(81317)
理学(78412)
理学院(77509)
管理学(76228)
管理学院(75771)
中国(62324)
(51039)
科学(50114)
(49447)
(42552)
(42111)
财经(38480)
研究所(37950)
中心(37776)
(37768)
业大(36711)
(34662)
农业(33257)
北京(32222)
经济学(31007)
(30419)
师范(30109)
(29195)
(29145)
财经大学(28363)
基金
项目(157475)
科学(123470)
基金(114611)
研究(114279)
(99937)
国家(99133)
科学基金(84150)
社会(72786)
社会科(68878)
社会科学(68852)
(61714)
基金项目(61115)
自然(54140)
自然科(52729)
自然科学(52711)
教育(52387)
(52037)
自然科学基金(51789)
资助(46454)
编号(46052)
成果(38026)
重点(35948)
(35592)
(33517)
(33182)
(32398)
课题(32001)
创新(30471)
科研(30440)
教育部(30302)
期刊
(112666)
经济(112666)
研究(69839)
中国(48122)
(40972)
学报(38719)
(38575)
科学(35311)
管理(32126)
大学(29138)
学学(27626)
农业(25235)
(22864)
金融(22864)
教育(22129)
技术(19947)
财经(19635)
业经(18042)
经济研究(16859)
(16708)
问题(15177)
(13679)
(12487)
技术经济(12187)
理论(11714)
(11665)
资源(11134)
统计(11009)
财会(10956)
科技(10747)
共检索到359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世明  黄和亮  
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模式,分析了中国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以期对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克勇  
为加强对重点公益林的管护,促进重点公益林的恢复与发展,国家于2001年在河北、辽宁、浙江、安徽等11个省区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并于2004年正式建立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补偿基金用于重点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惠荣  刘洁梅  
阐述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及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几点思考:通过完善政策与法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地方补偿、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森林生态公益性产品服务体系等途径,探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良性运行机制,为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修凤  刘伟平  
回顾了中国实践中已经采用的"征用有偿、管护无偿""征用无偿、管护有偿""征用无偿、管护无偿"3种补偿模式,提出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6个具体措施,即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条例》;依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2007年《物权法》确定"征用有偿、管护有偿"的补偿模式;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方面的责任;修改《森林法》,明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开支范围;先补偿后征用;征用补偿实行分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永杰  
该文通过对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问题的研究,认为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按生态公益林的特性,将其分为特用公益林和综合公益林两种.该文对补偿什么,由谁补偿,补偿多少,怎样补偿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世进  焦艳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通过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来调整森林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设计,美国、德国、日本、哥斯达黎加和巴西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筹集等方面都有许多先进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构建森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扩大补偿对象的范围,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拓展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引进激励机制,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琪  张忠潮  
保护性耕作是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方式,但在中国推广缓慢,除了技术、观念、农机具等方面的因素外,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缺失是阻碍推广的重要原因。保护性耕作的生态效益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农户作为成本负担主体并未因其耕作行为产生的额外效益获得补偿,因而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成为中国保护性耕作推广困难的瓶颈。本文在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生态效益补贴制度的基础上,梳理中国构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提出补贴与补偿耦合机制、合约补偿机制、碳汇补偿机制等具体手段。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修凤  刘伟平  
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严重的法律冲突。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的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立法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上位法相冲突。本文对这些法律冲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法律冲突的本质是漠视农民的财产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顺波  
证伪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2个理论假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需获得补偿,森林生态效益(使用价值)即森林生态价值。说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林业补助是政府为鼓励营林生产而对营林活动进行补助的制度设计,其理论基础是利益导向学,即生产要素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林木补偿是政府为了生态安全限制林木所有权行使对林木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弥补措施,其理论依据是法理上的既得权说、特别牺牲说及公平负担说。构建林业补助与林木补偿制度替代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制度改革。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明明  卢群群  杨纪超  
通过分析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中国森林资源产权和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完善对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补偿支付主体单一、补偿对象及范围界定不明、补偿模式单一、补偿标准不科学以及缺乏多元化补偿资金来源;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经验主要有生态补偿的法制化程度高、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互补作用、注重私有林的补偿、补偿标准公平合理、补偿资金来源多元化。因此,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完善应当从补偿支付主体的多元化、明确界定补偿范围及对象、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筹集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努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丹  
全面总结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变迁过程与执行效果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生态补偿在中国的缘起促成了中国产生了早期的以国家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生态补偿制度逐渐从"国家导向"转向"社会导向",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逐步形成"伙伴关系"。通过考察中国在生态补偿制度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为当前中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带来"制度与执行并重""宏观与微观并重"的有益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丹  
全面总结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变迁过程与执行效果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生态补偿在中国的缘起促成了中国产生了早期的以国家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生态补偿制度逐渐从"国家导向"转向"社会导向",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逐步形成"伙伴关系"。通过考察中国在生态补偿制度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为当前中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带来"制度与执行并重""宏观与微观并重"的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茂月  
随着我国森林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建立科学合理以及清晰充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急切和必要的。构建合理的补偿机制除了需要确立明晰的产权外,解决公共物品面临的外部性难题也极为重要。通过制定规定符合各方期待和利益的补偿制度,政府可以将外部问题内部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是我国现行的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过于单一和绝对,补偿内容模糊、补偿项目混杂不清等一系列问题。民法上有关无因管理的规定能够为森林生态补偿的制度设计提供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无因管理制度可以在管理产生的费用、所负债务和所受损害等几个方面的费用要求被管理人返还,这些项目可以构成生态补偿金的具体费用项目。文章通过对两个制度进行详细对比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由经济管理学院石道金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完成"完善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课题基础上,2009年12月通过浙江省财政厅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完善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的政策建议(浙财函[2009]518号)。2010年年初,该政策建议得到吕祖善省长签批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