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7)
2023(11507)
2022(9282)
2021(8470)
2020(6411)
2019(14404)
2018(13843)
2017(25974)
2016(13671)
2015(15048)
2014(14789)
2013(14462)
2012(13547)
2011(12367)
2010(12402)
2009(11402)
2008(10982)
2007(9645)
2006(8962)
2005(8214)
作者
(39395)
(32953)
(32728)
(30941)
(20787)
(15679)
(14776)
(12716)
(12515)
(11519)
(11355)
(11027)
(10360)
(10305)
(10145)
(10006)
(9730)
(9459)
(9356)
(9336)
(8139)
(8098)
(7953)
(7442)
(7406)
(7211)
(7191)
(7183)
(6623)
(6429)
学科
(65270)
经济(65218)
管理(38089)
(35842)
(26528)
企业(26528)
地方(23507)
中国(21716)
(20302)
方法(18720)
业经(16615)
数学(15664)
数学方法(15526)
环境(15080)
农业(14353)
地方经济(13458)
(12639)
(12434)
(12197)
(11779)
金融(11777)
(11458)
银行(11444)
(11200)
(10971)
技术(10363)
(10253)
贸易(10241)
(10022)
(9802)
机构
学院(196895)
大学(191510)
(83225)
经济(81512)
研究(72802)
管理(72745)
理学(61847)
理学院(61090)
管理学(60203)
管理学院(59848)
中国(54946)
科学(44055)
(41284)
(37302)
(36225)
中心(33158)
研究所(32822)
(32001)
(30643)
财经(29166)
(29163)
师范(28913)
业大(27232)
(27108)
(26461)
北京(26322)
经济学(25397)
(25167)
农业(24508)
师范大学(23203)
基金
项目(133231)
科学(106642)
研究(102144)
基金(94745)
(82328)
国家(81589)
科学基金(69986)
社会(66816)
社会科(63448)
社会科学(63435)
(54388)
基金项目(50209)
(45236)
教育(45167)
自然(41731)
编号(41545)
自然科(40619)
自然科学(40614)
自然科学基金(39860)
(36382)
资助(36007)
成果(32895)
重点(31202)
课题(29888)
发展(29791)
(29261)
(28692)
(28526)
国家社会(27885)
创新(26754)
期刊
(101454)
经济(101454)
研究(60862)
中国(43173)
(30980)
科学(27695)
学报(27458)
管理(27043)
(26286)
教育(24655)
农业(21600)
大学(21101)
(20793)
金融(20793)
学学(19898)
业经(19537)
技术(16905)
经济研究(15928)
财经(13891)
问题(13159)
(12118)
资源(11739)
(10916)
商业(10074)
科技(10026)
(9478)
(9364)
技术经济(9286)
现代(9270)
(8957)
共检索到304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一  
我国各区域现阶段由于不同的生态效率结构形成了四种发展模式。各区域应根据实际发展模式采取相应改革路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效率比环境效率更有助于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现,提高资源效率应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中之重;生态效率有从东部到西部递减的趋势,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应避免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梯度转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倪志远  
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重心的逐步西移,对处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后进地位的西部不发达民族地区来说,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又酝酿着重大的转折和机遇。因此,西部地区如何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选择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其经济发展跨世纪转型的关键所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晓帆  
本文将区域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分解为成长性、根植性、平稳性和协调性加以观察与研究,由此细化了对产业发展属性的认识;并将产业发展战略的操作基点,划分为产业和谐、产业比选、产业替代、产业培植、产业迁移、产业共生、产业创新、产业救助等若干层面,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从而更为全面、系统地形成或体现区域产业战略的着力点或着力方向。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从深圳区域实际出发,提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体实现路径与对策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小秋  
如何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保持投资的健康增长,不但关乎当前经济增长,而且影响未来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质量。本文试图对“十五”时期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特征作出分析,对影响投资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持投资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昌斌  程磊磊  杨晓梅  赵俊伟  
该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双重提升、农业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挑战,基于"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益型的集约农业、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产品安全型的绿色农业等四个特征,探讨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型农业新型生产模式的路径选择,指出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建设重点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实施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等,并提出加强生态补偿等制度安排,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建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乡村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推动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之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乡村生态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升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水平,以及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陶生  王晋斌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基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只是一种弱持续发展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以经济学和生态学整合为基础的强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东峰  
资源依托型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对市场和资源高度依赖,产业链条短、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本文提出资源依托型县域需要在发展模式上进行新的选择,逐步实现由资源依托型向创新导向型的过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丹阳  张强  周美华  
从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存在着以强弱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范式,以浅绿、深绿和红绿为代表的政治哲学范式,不同学科与境下的交叉融通范式等不同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但这些理论范式在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中国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文明形态、发展维度、生态向度和实践深度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展望后2020时代,生态文明在宏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新路径,在中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新路径,在微观上引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丹阳  张强  周美华  
从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存在着以强弱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范式,以浅绿、深绿和红绿为代表的政治哲学范式,不同学科与境下的交叉融通范式等不同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但这些理论范式在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中国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文明形态、发展维度、生态向度和实践深度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展望后2020时代,生态文明在宏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新路径,在中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新路径,在微观上引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立平  幸新荣  
本文在介绍新世纪以来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值法,对安徽省近年来外贸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与毗邻地区进行比较,最后就安徽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燕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对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本文认为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来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把握城市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坚持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就能实现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思博  王得坤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延续与进步的必然逻辑,当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超载、资源枯竭、人力资本流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等诸多挑战。因此,探究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总结、镜鉴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历程,理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逻辑。其次,分别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环境资源、人力资本积累三个层面阐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最终提出"一转变、二推进、三完善"的战略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思博  王得坤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延续与进步的必然逻辑,当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超载、资源枯竭、人力资本流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等诸多挑战。因此,探究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总结、镜鉴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历程,理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逻辑。其次,分别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环境资源、人力资本积累三个层面阐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最终提出"一转变、二推进、三完善"的战略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