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6)
- 2023(8769)
- 2022(7814)
- 2021(7148)
- 2020(6364)
- 2019(14723)
- 2018(14707)
- 2017(27896)
- 2016(15815)
- 2015(18039)
- 2014(18357)
- 2013(18255)
- 2012(17541)
- 2011(15814)
- 2010(16130)
- 2009(15042)
- 2008(15354)
- 2007(14176)
- 2006(12361)
- 2005(11001)
- 学科
- 济(69543)
- 经济(69475)
- 管理(43930)
- 业(39578)
- 方法(32297)
- 企(30677)
- 企业(30677)
- 数学(28645)
- 数学方法(28249)
- 农(20667)
- 地方(18972)
- 学(17605)
- 财(16347)
- 中国(16209)
- 环境(15649)
- 农业(13718)
- 业经(13590)
- 制(11806)
- 贸(11726)
- 贸易(11720)
- 易(11273)
- 和(11078)
- 划(10393)
- 理论(9889)
- 务(9841)
- 财务(9814)
- 财务管理(9780)
- 地方经济(9490)
- 银(9455)
- 银行(9422)
- 机构
- 学院(231330)
- 大学(230635)
- 济(90976)
- 经济(88805)
- 管理(85424)
- 研究(81173)
- 理学(73049)
- 理学院(72108)
- 管理学(70571)
- 管理学院(70148)
- 中国(60498)
- 科学(54467)
- 京(50054)
- 农(47250)
- 所(43435)
- 江(41147)
- 财(40864)
- 研究所(39785)
- 业大(39324)
- 中心(38562)
- 农业(37411)
- 财经(32178)
- 范(32011)
- 师范(31634)
- 北京(30677)
- 州(29884)
- 省(29189)
- 经(28831)
- 院(28796)
- 经济学(27395)
- 基金
- 项目(153836)
- 科学(118510)
- 研究(109005)
- 基金(108207)
- 家(95254)
- 国家(94463)
- 科学基金(79260)
- 社会(66649)
- 省(64932)
- 社会科(63015)
- 社会科学(62987)
- 基金项目(58236)
- 划(52626)
- 自然(52394)
- 自然科(50998)
- 自然科学(50978)
- 自然科学基金(50003)
- 教育(49800)
- 资助(44854)
- 编号(44306)
- 成果(35794)
- 重点(35708)
- 发(34289)
- 部(33228)
- 课题(31563)
- 创(30996)
- 计划(30010)
- 科研(29964)
- 创新(29164)
- 大学(27858)
- 期刊
- 济(103735)
- 经济(103735)
- 研究(63005)
- 中国(47401)
- 农(42197)
- 学报(42127)
- 科学(36474)
- 财(32515)
- 大学(30352)
- 学学(28668)
- 农业(28596)
- 管理(28547)
- 教育(24096)
- 技术(20979)
- 融(19372)
- 金融(19372)
- 业经(17317)
- 业(16078)
- 财经(15498)
- 经济研究(15063)
- 资源(14380)
- 问题(13842)
- 经(13321)
- 版(12880)
- 统计(12872)
- 技术经济(12310)
- 图书(11451)
- 策(11411)
- 科技(10878)
- 业大(10555)
共检索到346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陆剑锋 曹明霞
"三废"排放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生态效率和生态效率弹性两个指标对江苏省"三废"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997年~2006年,江苏省"三废"排放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效率弹性基本上为正值,并且数值较小。同时,生态效率弹性Eco-efficient[1]和Eco-efficient[2]这两个指标体现出了很强的关联性。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弹性 “三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璨 于法稳 任鸿昌 薛同良 吴水荣
农田林网和小片林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分析了农田林网和小片林对农业总产值、种植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的生态贡献程度。结果表明 ,农田林网对上述三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均为负值 ,小片林对上述三个产值的生态贡献率均为正值 ,并且林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合生产效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芳怡 濮励杰 张健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 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 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高珊 赵志凌
基于省域层面,构建了碳排放清单的核算框架和计算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2000—2010年的碳排放清单进行了全面测算,并对江苏省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情景分析。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8 005.29万t上升到2010年的20 888.88万t,涨幅为160%,其中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占86%;江苏省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94 t/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71 t/万元,降幅达24%;人均碳排放则呈逐年增长态势,从1.09t/a增长到2.69 t/a;在低碳情景下,江苏省2015年和2020年碳减排量分别为4 930.75万t和16 101.13万t,碳减排比例分...
关键词:
碳排放 测算 碳减排 潜力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运伟 黄涛珍
将人口结构因素纳入STIRPAT模型,利用江苏省1982~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对影响碳排放的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老龄人口比重、家庭规模、人均消费额、碳排放强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素中,老龄人口比重弹性最大,其它依次为人均消费额、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水平、碳排放强度。在考虑人口结构情况下,碳排放的人口规模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说明人口总量对江苏碳排放的影响开始放缓;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显现,特别是老龄人口比重已经超过人口规模,成为促进碳排放的第一驱动因素;人口城市化进程和人均消费额直接加剧了碳排放,以碳排放强...
关键词:
人口规模 人口结构 碳排放 弹性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阿萌 张京祥 肖翔
运用秩相关系数、变差系数、曲线拟合等方法,以市域为基本单元,以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脱钩指数等为指标,对江苏省1996~2008年的碳排放时空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近13a来,江苏省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13%,2008年已达20 000万t;经济较发达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较大,但碳排放强度相对不大;经济落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小,但碳排放强度增加较快。(2)江苏省13城市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差异在不断缩小。(3)从人均碳排放看,江苏省及各市人均碳排放都随人均GDP呈线性增加关系,而南京、苏州、扬州、徐州作为各个区域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人均碳排放随人均GDP增加最快。(4)...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德才 李萌萌 吴梅
本文以2000-2011年江苏省能源消耗数据及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碳排放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基于STRIPAT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江苏省整体还是各省辖市,碳排放均呈上升趋势,但碳排放强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数量、第二产业比重、碳排放强度和人均财富是影响江苏省碳排放的主要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刚 王蓉 马海锋 刘晓霞
文章使用物质流核算方法,对江苏省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进行初步估算。发现:2007年,直接物质投入量、物质需求总量、物质消耗强度、物质生产力、隐藏流和国内生产排除量分别为190×106吨、2880×106吨、37.8吨/人、131.5美元/吨、2689×106吨和78×106吨,并且总体变化趋势是逐年上升的;物质消耗强度和物质生产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隐藏流巨大,其主要来源是基本建设投资和能源消耗,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关键词:
物质流核算 可持续发展 统计指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庆 王远 刘宁 陆根法
物质流分析被认为是适用于生态效率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之一,但应用于区域生态效率评价的研究尚较少。根据生态效率理论、物质流分析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物质流账户的3个层面的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区域直接生态效率、区域总生态效率、整体生态效率。以江苏省为例,全面评价了1995~2005年江苏省不同层面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1)江苏省区域直接生态效率远高于我国同期水平。区域总生态效率和整体生态效率相对较低,分别仅为区域直接生态效率15%~22%和7%~8%左右;(2)1995~2005年,区域直接生态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原因在于物质生产率未有显著提高以及近年来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增加;(3)...
关键词:
区域生态效率 物质流分析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沈萍
[目的]现有研究基本上是针对江苏省某一地区进行分析,并未分析江苏省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探索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目的是缓解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矛盾。[方法]基于江苏省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指标权重,并利用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模型监测2005~2015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程度,并划分预警级别,在此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土地生态环境较为乐观,且效果明显,但2007年和2012年分别出现过两个低潮;从空间格局来看,江苏省土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预警程度越来越低,且江苏省各地级市空间内部差异性越来越小。[结论]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朝着较好态势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艳娴 朱利群 卞新民
依据生态足迹理论,提出基于作物生产特殊性的作物生产生态足迹模型来分析作物生产的生态盈亏。计算2007年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并与传统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作物生产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为0.232 270亿hm2,生态承载力为0.296 463亿hm2,生态盈余0.028 618亿hm2。另外,江苏省各地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空间差异较大,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和南通的作物生产出现生态赤字,其余地市作物生产则呈现不同程度的生态盈余。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生产生态足迹模型能更为客观的分析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易于减小由于模型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生态赤字估算扩大化现象,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娜 仇方道 袁荷
采用SBM模型、ESDA与GWR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分析2002—2015年江苏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空间上呈南高北低格局;研究期内江苏碳排放效率的分布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形成以昆山、南京市区以及无锡市区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区和以泗阳—宿迁市区—沭阳为中心的冷点区并向外扩散的空间俱乐部;城镇化水平对江苏省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的影响逐步增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逐步凸显,能源消耗强度对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影响程度呈增强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海霞 曲福田 诸培新
工业化快速进程中,工业污染作为工业生产在所难免的附属产物,占全国总污染负荷的70%,对资源环境构成巨大压力。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产值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使得工业结构与布局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子。本文首先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重污染行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变动对环境效应的实际效果,得出重要结论:自1990年以来工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不利于环境污染控制。从生产效应和社会效应两个方面,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影响机理,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工业结构与布局是现阶段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变量,重污染行业结构是环境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着力于从工业结构调整和...
关键词:
工业化 工业结构 工业布局 环境效应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世伟 王丹丹
基于2008—2017年山东省和江苏省造纸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静态分析了两省的生态效率,利用ML指数动态分析了造纸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7年山东省造纸行业在平衡环境和经济绩效上远优于江苏省;山东省造纸生态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造纸行业执行高标准的淡水消耗和污水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导致了江苏省造纸行业生态效率长期低位;山东省造纸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于技术进步的提高,江苏省造纸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低下源于技术效率的下降。因此,江苏省应通过调节产业结构,提升造纸行业的规模效应和控制污染排放技术等来提高其生态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建华 肖勇朋
基于2009—2019年江苏省13个市的生态环境投入—产出变量和环境变量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进行测度分析,然后通过核密度估计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刻画江苏省生态环境效率值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显著影响生态环境效率值;(2)13个市中DEA有效的有5个,其中平均效率值最高的是无锡,最低的是淮安;(3)环境变量中人口密度、外贸依存度、经济规模的增长有利于生态环境效率改善,而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则负向影响生态环境效率;(4)在研究期间,江苏省生态环境效率值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和两极分化长期存在的时序演进特征,而空间上呈现北低南高,各有极点,苏北、苏中和苏南间的差异有缩小趋势的演进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