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09)
2023(19057)
2022(16251)
2021(15206)
2020(12478)
2019(28861)
2018(28866)
2017(54623)
2016(29767)
2015(33622)
2014(33915)
2013(33411)
2012(30791)
2011(27977)
2010(28542)
2009(26349)
2008(25843)
2007(23084)
2006(20660)
2005(18531)
作者
(86763)
(72005)
(71566)
(68270)
(46065)
(34695)
(32419)
(28013)
(27647)
(26110)
(24669)
(24461)
(23239)
(22972)
(22266)
(22166)
(21198)
(21145)
(20608)
(20578)
(18043)
(17848)
(17512)
(16555)
(16105)
(16091)
(16051)
(16050)
(14534)
(14176)
学科
(123632)
经济(123477)
管理(86399)
(82565)
(65702)
企业(65702)
方法(49992)
数学(43098)
数学方法(42358)
(40754)
中国(35493)
地方(30485)
业经(30199)
(30173)
(26991)
农业(26980)
(26199)
环境(21264)
(20923)
银行(20867)
(20642)
贸易(20622)
理论(20313)
(20018)
金融(20011)
(20009)
(19925)
(19398)
技术(18808)
(18023)
机构
学院(422223)
大学(421748)
(165350)
管理(163260)
经济(161417)
研究(145179)
理学(139866)
理学院(138174)
管理学(135485)
管理学院(134711)
中国(111146)
(91944)
科学(89954)
(78796)
(73234)
(71874)
中心(66415)
研究所(66090)
(64983)
业大(63219)
财经(60927)
北京(58719)
(58563)
师范(58035)
(55106)
农业(55034)
(52888)
(52605)
经济学(48768)
师范大学(46758)
基金
项目(282065)
科学(221232)
研究(208406)
基金(202076)
(175549)
国家(174004)
科学基金(149226)
社会(130121)
社会科(123053)
社会科学(123021)
(111790)
基金项目(106616)
自然(96010)
教育(95962)
自然科(93695)
自然科学(93676)
(93276)
自然科学基金(91928)
编号(86328)
资助(83369)
成果(71116)
重点(63353)
(62670)
(61320)
课题(60489)
(58119)
创新(54260)
科研(53135)
国家社会(52829)
(52675)
期刊
(193816)
经济(193816)
研究(127973)
中国(92307)
(69021)
学报(66171)
管理(61880)
科学(61651)
(60301)
教育(53177)
大学(51123)
学学(47812)
农业(46819)
(41295)
金融(41295)
技术(38289)
业经(33758)
财经(29323)
经济研究(29130)
问题(25060)
(25007)
(23348)
图书(22912)
(20977)
科技(20663)
理论(19920)
技术经济(19919)
资源(19851)
现代(18987)
统计(18636)
共检索到647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纯  沈清基  王智勇  
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以来,生态控制线线内村庄面临多重困境。生态线与村庄的协调发展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生态控制线与村庄的协调发展需要关注三点要义:1)生态线的公共政策本质;2)生态线内外的公平与正义;3)生态线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尊重。以位于武汉生态控制线内东湖大李村为例,首先分析了大李村空间演变与生态线的关系。进而,梳理了大李村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社会力结合个体资本的渐进过程和政府力结合外部资本的跃进过程,比较了两类过程在物质空间环境、驱动主体、社会网络方面的不同特征。最后,总结了生态控制线与大李村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治理模式和设计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秀英  冯卫红  
古村落是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贫困却是古村落的普遍现象。以保护为基础、产业为途径、减贫为目标,实现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协调统一,是古村落面临的主要任务。山西省是我国古村落遗存最多的省区之一,目前古村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农业、旅游开发以及资源开采等产业类型,不同的模式面临的保护与减贫任务各有侧重。本文根据山西省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以及产业发展的潜力,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旅游开发、文化创意、生态农业、政府救助等适于古村落保护与减贫发展的模式,并对不同模式的适用对象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耀华  李斐然  
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主要从城市型风景区的特性、产业结构和布局两方面入手,研究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本地游客所占比例较大,但景中村的发展面临困境。风景区经济产业结构比较简单,景区内主要是以餐饮、住宿和旅游商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布局上,经济活动呈现出由景区内向景区外扩散的趋势,但景区与城市的联动性不强。最后总结了城市型风景区经济发展的圈层模式,并对东湖风景区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耀华  李斐然  
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主要从城市型风景区的特性、产业结构和布局两方面入手,研究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本地游客所占比例较大,但景中村的发展面临困境。风景区经济产业结构比较简单,景区内主要是以餐饮、住宿和旅游商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布局上,经济活动呈现出由景区内向景区外扩散的趋势,但景区与城市的联动性不强。最后总结了城市型风景区经济发展的圈层模式,并对东湖风景区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童长江  
本文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鄂州市为例,针对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选择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梦肖  尹洁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保护、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一,环境各异,在对农村进行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乐华  高强  史磊  
近年来,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陆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相比,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理论研究仍较薄弱。在海洋生态状况加速恶化、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运行凸显的背景下,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进行剖析,确定其协调发展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并构建出用以促进协调发展的海洋经济主导型、海洋生态主导型、海洋社会节约型三种基本模式,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立  Terry Marsden  那鲲鹏  
本文探讨了在中国浙江省安吉县通过创新和政策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通过规划导向的发展模式,在生产与消费之间能够互补的产业链的基础上,一个新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生态经济模式终于形成。这个模式的构成包括了这些内容:住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竹产业的发展,农业食品供给链,以及生态旅游(农家乐)。这种模式代表了中国一种新的、内生型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说明,如果能够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具有创新理念的方式,在规划的引导下进行推广,安吉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相关动态的城乡"网络",在中国具有发展的潜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倩  汤放华  
通过对区域协调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比分析,本文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是对区域协调和区域发展的综合分析,其定量评价应该采用区域协调发展度。因此本文在欧氏距离协调度模型基础上,引入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改进了距离协调度模型,同时采用最优分段聚类法,构建了欧氏距离协调发展度聚类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洪雷  韦震  唐卫宁  居水木  
特色小镇的核心问题是产业问题,做好特色小镇产业顶层规划是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的前提,良好的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章总结了特色小镇产业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特色小镇产业的生态位特征,建立了特色小镇产业的动态演化路径。提出特色小镇之间的三种生态位关系,通过测算特色小镇的生态位重叠度评价特色小镇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以湖州市的特色小镇为例,测算湖州市的特色小镇间的产业生态位重叠度,结果显示:湖州市特色小镇产业总体生态位重叠度较低,但部分小镇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较高,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发展现象。对于重叠度较高的小镇进一步测算生态位值,得出相关小镇的产业竞争力,最后提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俊成  姜云霓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区域研究的热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关系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二元空间作为城市圈的重要地域单元,在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城乡协调与均衡发展是解决城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圈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提升城市圈域经济体整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基本路径模式。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架构,文章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共生关系思想,分析了区域共生的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江波  于冬梅  孙金梅  
虽然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界都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种种问题,但目前黑龙江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自动调节黑龙江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文章借鉴自适应控制理论的思想,提出黑龙江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它能根据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自身的变化自动调节其稳定性,以达到整个黑龙江区域生态体系协调发展的目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茂林  李小红  谢花林  
对于乡村生态振兴战略面临的价值变现问题,从现象看是生态系统核心要素人地业价值共创的难题,从本质看是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制度逻辑冲突问题。战略转型期使得本就复杂的价值变现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生态振兴战略转型过程内含价值再造过程,本质上是制度逻辑重构过程。按照"价值共识—价值创造—价值再造"的价值共创思路,乡村生态振兴战略之道是:村落不仅是一个生活、生态和生产"三生融合"的生命共同体,也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复杂适应系统;当振兴战略进入到转型期,要抢抓战略窗口机会,在防止村落生态系统核心要素人地业系统失调和价值共毁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化解不符合村落生态共生规律和人地业协调发展的制度逻辑冲突,通过制度学习和制度创业,进行从资本主导逻辑走向生态主导逻辑的制度逻辑重构,走上村落生态共生和人地业价值协调共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锁成  
非均衡系统协调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实践中的应用──以大福州地区为例董锁成(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建国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战略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前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投资的重点都是内陆地区,这对内地发展起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新利  
土地整治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要手段。生态保护是土地整治的目标之一,土地整治活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其实施过程中,若违反自然规律,或采用不合理的整治措施,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因此,须把握好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土地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