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5)
2023(6788)
2022(5687)
2021(5260)
2020(4425)
2019(9725)
2018(9834)
2017(18619)
2016(10367)
2015(11457)
2014(11525)
2013(11335)
2012(10301)
2011(9357)
2010(9694)
2009(9460)
2008(9686)
2007(8910)
2006(8069)
2005(7492)
作者
(29910)
(25089)
(24850)
(23748)
(15851)
(12044)
(11396)
(9493)
(9309)
(8964)
(8573)
(8367)
(8106)
(8070)
(7938)
(7565)
(7304)
(7261)
(7222)
(7098)
(6256)
(6107)
(6052)
(5658)
(5650)
(5580)
(5551)
(5525)
(5070)
(4752)
学科
管理(41596)
(40112)
经济(40042)
(32562)
(28715)
企业(28715)
(15476)
方法(15262)
(13044)
数学(12837)
数学方法(12722)
环境(12557)
(10360)
财务(10339)
(10329)
财务管理(10317)
中国(10086)
企业财务(9914)
业经(9647)
(8943)
(8761)
(8588)
资源(8381)
(8042)
体制(7677)
(7382)
金融(7379)
(7250)
银行(7241)
地方(7099)
机构
学院(151412)
大学(151237)
(62384)
经济(60992)
管理(58666)
研究(50363)
理学(49756)
理学院(49251)
管理学(48554)
管理学院(48272)
中国(38929)
(33695)
(31772)
科学(29447)
财经(25787)
(25176)
(23827)
(23114)
中心(22882)
研究所(22431)
(21323)
北京(20064)
业大(19939)
经济学(19123)
财经大学(18987)
(18896)
(18651)
师范(18501)
(18434)
经济学院(17131)
基金
项目(99540)
科学(79134)
研究(74561)
基金(72802)
(62720)
国家(62231)
科学基金(54024)
社会(48501)
社会科(46059)
社会科学(46045)
(38724)
基金项目(38582)
教育(33844)
自然(33839)
自然科(32817)
自然科学(32809)
(32254)
自然科学基金(32207)
编号(30222)
资助(29096)
成果(25084)
(24615)
重点(22641)
(22522)
(20874)
(20828)
课题(20817)
国家社会(20533)
创新(19588)
教育部(19512)
期刊
(73783)
经济(73783)
研究(43908)
中国(33329)
(28341)
管理(22542)
学报(21856)
科学(20246)
(19240)
大学(16463)
学学(15427)
教育(14666)
(14523)
金融(14523)
财经(13181)
农业(12695)
技术(12138)
(11242)
业经(11223)
经济研究(10341)
问题(9595)
资源(9419)
财会(7829)
(7483)
图书(7343)
国际(6896)
现代(6877)
理论(6873)
会计(6844)
(6800)
共检索到233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强  
我国连续十几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给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中央政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为我国生态平衡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我国有关生态投资的制度还很不完善,必须明确我国现阶段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生态投资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黎元生  王文烂  胡熠  
指出当前中国矿产资源开发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根源在于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并提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3个基本问题。即实行"新旧账"分治,明确矿山环境恢复补偿主体以及责权利,多渠道筹集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以重置成本为依据确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收标准,因地制宜地确定征收办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招标、监管和效益评价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景华  游杰  
一、西部生态的现状及恶化根源西部地区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全国三分之二的石油可采储量、83.9%的天然气储备、38.6%的煤炭储量、23.9%的铁矿石储量在西部地区;全国76.85%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集中在西部地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来爽  毕超  
城市生态化发展模式是指在城市发展中,构建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形成城市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的对接,提升城市自身的环境承载力,最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尊梅  韩学平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而生态补偿引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立华  
在当前中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任务。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依附资源产权的不完整,使得相关各方利益分配出现了显失公平的失衡,从而降低了社会福利。因此,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重新调整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率。生态补偿效率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成本、支付意愿以及交易成本等。而要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最优供给,生态补偿需要在补偿客体对象及数量、补偿主体对象及数量、补偿方式等方面作出科学判断以及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素英  王亚菲  吴昱昊  
一、煤炭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煤炭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是指煤炭资源在促进工业以及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额外经济损失,而这种损失又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负外部性往往没有体现在煤炭开采的决策中,因此最终的煤炭开采成本中忽视了这些负外部性损失,从而导致其私人成本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琼  杨敏丽  
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完善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在阐述构建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耕地管理及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耕地补偿的先进经验,研究了我国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模式等,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小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加剧,破解这一难题必须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构建生态资本运营和生态补偿耦合机制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生态补偿机制能为生态资本运营提供各类资源与运营条件,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的欠发达地区而言,通过生态补偿可以获得生态资本运营的启动资金,使得生态资本运营成为可能。生态资本运营不仅可以实现生态资本的经济价值,还可以实现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提高生态效益。这种获得的生态效益又能为生态补偿提供长期保障并促进生态补偿的落实。因此,通过构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可以促进"生态资本-生态效益-生态资本积累-更好的生态效益"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利花  蔡英谦  刘向华  
[目的]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构建以补偿标准为核心的长效耕地生态补偿机制,使耕地生态补偿真正进入可操作阶段。[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耕地生态补偿及其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原则、补偿主体和对象的确定、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管理及来源、补偿机制的运作及保障措施。[结果]创新性地构建了省际和省内两个层次相结合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探讨了省内农民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弹性区间的确定方法:补偿理论值、补偿现实值,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身的财政支付能力,在该区间范围内调整补偿标准,使得补偿更为灵活,既能体现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又能反映农民的意愿。[结论]省际和省内相结合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耕地生态补偿,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助推农业生态文明社会的形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岩  
生态补偿机制是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目前现行的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的政策缺位,与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相距甚远。文章从加快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开征生态税费、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以及全面强化多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等方面论述了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仕钧  
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协调生态恢复与保护实施者与受益者的利益,是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提高生态保护效果。在阐述国外发达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启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树华  
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监测数据,2007年以来,长江流域每年的废污水排放量均超过300亿吨,2012年达到347.4亿吨,呈持续增长态势。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探索从组织协调、资金投入、产业支撑、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等角度出发,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理顺长江上中下游各省市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而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燕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运作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志贤  李佳喜  
本文以湘江水质和水文数据为基础,首次结合各地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引入补偿标准系数,以湘江流域所在区域为例进行生态补偿资金测算,提出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初步设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指导,最终实现湘江流域区域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