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2)
2023(10425)
2022(8669)
2021(8019)
2020(6698)
2019(14535)
2018(14517)
2017(26843)
2016(14342)
2015(15841)
2014(15263)
2013(14674)
2012(13364)
2011(12191)
2010(12553)
2009(11944)
2008(11938)
2007(10946)
2006(9840)
2005(9001)
作者
(40306)
(33814)
(33596)
(31908)
(21607)
(16102)
(15009)
(12929)
(12710)
(12130)
(11665)
(11266)
(11048)
(10709)
(10564)
(10409)
(9965)
(9819)
(9777)
(9568)
(8522)
(8228)
(8042)
(7788)
(7580)
(7576)
(7464)
(7397)
(6817)
(6702)
学科
管理(55732)
(54313)
经济(54226)
(51031)
(46006)
企业(46006)
方法(21279)
技术(20387)
(17321)
数学(16498)
数学方法(16316)
(15900)
业经(15464)
中国(15282)
(14464)
技术管理(13480)
环境(12861)
(12692)
理论(12246)
(11298)
(11199)
(10742)
银行(10720)
(10578)
财务(10551)
财务管理(10525)
(10273)
(10235)
金融(10233)
企业财务(10041)
机构
大学(206548)
学院(206221)
(85144)
经济(83325)
管理(81395)
理学(69956)
理学院(69210)
管理学(68150)
研究(67844)
管理学院(67748)
中国(51775)
(43369)
(42537)
科学(39645)
(32896)
财经(32813)
(32503)
中心(30946)
(29670)
研究所(29396)
(28842)
业大(27781)
北京(27280)
经济学(26417)
(26063)
师范(25828)
(25364)
(24930)
财经大学(24349)
经济学院(23508)
基金
项目(136938)
科学(110389)
研究(103229)
基金(100071)
(86695)
国家(85979)
科学基金(75267)
社会(68098)
社会科(64580)
社会科学(64566)
(54463)
基金项目(52801)
教育(47761)
自然(46757)
自然科(45670)
自然科学(45660)
(45140)
自然科学基金(44909)
编号(40188)
资助(38902)
(34975)
成果(32789)
(31914)
创新(31699)
重点(31236)
(30620)
(29092)
课题(28799)
国家社会(28769)
教育部(26846)
期刊
(99221)
经济(99221)
研究(62743)
中国(47489)
管理(34845)
(34769)
学报(29606)
科学(29036)
(26706)
教育(26212)
大学(23648)
学学(22061)
技术(20482)
(18769)
金融(18769)
农业(18001)
财经(16990)
业经(15654)
经济研究(15280)
(14725)
科技(13394)
技术经济(11863)
问题(11809)
(9971)
(9936)
论坛(9936)
(9666)
现代(9515)
(9352)
理论(8871)
共检索到316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思博  庄贵阳  
生态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够为实现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基于生态技术创新的理论阐释,揭示其作用机制,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生态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拓展,按照作用机制可以划分为生态生产源技术与生态制度源技术等类型。它通过提升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并拓展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与生存基本需求间可决策空间,提高绿色发展相关措施的调节潜力,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与社会经济系统总产出量间的帕累托改进或卡尔多改进。为充分发挥生态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应构建易于多方参与的生态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将生态效益纳入相关效果评价,依据不同类型生态技术作用机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推广措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徐浩  
首先,对制度环境(行政治理、法制水平)及分项间的交互性影响技术创新的典型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行政治理水平的改善能够通过降低要素错配程度、优化公共品供给促进技术创新,而法制水平的提高则会通过塑造公平竞争秩序、优化资本配置效率促进技术创新;进一步地,地方政府行政治理通过法院"合一制"对本地法制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优化行政治理水平是改善制度环境的根本所在。其次,剖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创新视角下的制度环境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空间动态计量模型(SEM)对我国30个省2001—2016年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1)在制度环境更为优渥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更高;(2)东中西部制度环境水平依次减弱,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用也相应降低,即更加良好的制度水平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3)行政治理水平改善对技术创新水平的正向促进效用大于法制水平;(4)行政干预的减少能够提高司法公平和执法强度,从而强化法制水平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用。最后,本文认为重构"标尺竞争"的评价内涵是提升制度环境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帅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流通业上市公司数据,讨论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直接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创新协同和技术吸收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打造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协同效应,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基于数字经济推动流通企业组织变革,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与流程再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昌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昌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翌琳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就业难的问题,迫切需要从包容性增长角度研究企业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微观机理。鉴于不同类型创新活动在就业创造方面复杂的交互影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企业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就业创造和关联效应,并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出口和技术创新的细分,按照不同创新来源对就业创造总量进行细致分解和定量测算,为推动包容性增长的创新扶植政策的细化提供准确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金全  石睿柯  
基准存贷款利率决定的信贷利率和市场化的货币、债券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制是理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本文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利率双轨制特征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机制,基本结论如下:利率双轨制造成资金需求层面软预算约束主体和民营企业融资的"双重双轨制","扭曲"了资金配置效率;价格信号的"扭曲"需要数量型工具予以纠正,市场化的数量型工具既要发挥调节流动性的功能,又承担了引导市场利率的任务;货币总量与经济指标的关联性下降导致数量型工具的调控效果弱化,价格型调控框架尚未形成,降低了传导效率。实证结果显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蓝相洁  文旗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诉求,它包含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本文分析了财政支出、城镇化、居民收入三个因素与城乡基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四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在关系,对2006~2013年的样本数据进行面板检验。研究表明:增加公共卫生领域财政支出并不能立即改善城乡间公共卫生服务的巨大差距,单纯提高人均社会保障经费对缩小社会保障服务城乡差距也没有明显作用。因此,应该遵循"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的原则,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稳固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城市和农村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立达  史敦友  张卫  
技术创新是工业绿色化的重要动力,研究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的影响,对推进中国工业绿色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作用机理归纳为直接作用机理、市场传导机制和路径依赖三大部分,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将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①技术创新有利于工业绿色化;技术创新还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工业绿色化,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则相反;市场开放形成的国际市场潜力促进工业绿色化,但国内市场潜力与之相反;上一期工业绿色化积累有利于本期工业绿色化。②技术溢出效应与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及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与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均有利于工业绿色化,但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对工业绿色化起抑制作用。③技术溢出效应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与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对工业绿色化影响及国内外市场潜力联动对工业绿色化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④以技术研发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因子分别替代发明专利因子并作为技术研发创新的测度指标,实证结果仍具有一定稳健性。因此,为推进中国工业绿色化,一是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型技术创新;二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降低制度对人力资本市场流动束缚,消除创新外溢与市场联动对工业绿色化影响的区域异质性;三是统筹内外市场联动发展,释放创新外溢与市场联动对工业绿色化的促进作用,并抑制国内外市场联动对工业绿色化的不利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汝刚  刘慧  沈桂龙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对各个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融合力。利用人工智能改造传统农业,不仅是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选择,也是提升农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要素,具有通用型技术的基础设施外溢性特征,不仅能融合于资本、劳动要素中加强其功能与效用,还能重塑生产,极大地升级农业技术,增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人工智能在改造融合我国农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土地流转、创新融合模式等措施,以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小彩   杨涛  
技术创新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与商业银行内部研发部门相比,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对研发项目具有较强的决策权和事后止损机制,并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检验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生产经营,但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对商业银行的实际影响效果还有待探究。为此,基于我国54家商业银行共10期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两阶段模型检验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成立对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并使用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是硬化技术创新预算约束的直接手段,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自主研发能力和经营效率,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最优选择;现阶段我国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硬化技术创新预算约束的途径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因此,应鼓励并规范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适时引入金融科技子公司牌照管理,促进商业银行技术创新效率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玲玲  李烨  陈松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给绿色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和新时代数字技术融合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ESG评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理区域、环境治理水平、CEO金融背景下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欣  董竹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继土地、技术、资本和人力之外的又一核心生产要素。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对内提高经营效率、对外获取政府补助和提高市场关注度作用于企业创新。并且,企业内部的高端人才和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创新的有力保障。最后,基于行业类型和所有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地存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本文不仅拓展了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和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而且对全面认识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