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7)
- 2023(15541)
- 2022(13339)
- 2021(12248)
- 2020(10183)
- 2019(23199)
- 2018(22942)
- 2017(44489)
- 2016(23604)
- 2015(26276)
- 2014(25854)
- 2013(25617)
- 2012(23390)
- 2011(21003)
- 2010(20773)
- 2009(18876)
- 2008(18184)
- 2007(15947)
- 2006(13808)
- 2005(11732)
- 学科
- 济(99686)
- 经济(99588)
- 管理(74240)
- 业(71597)
- 企(59967)
- 企业(59967)
- 方法(47212)
- 数学(40905)
- 数学方法(40550)
- 农(26418)
- 中国(24970)
- 财(23761)
- 业经(23673)
- 技术(23227)
- 地方(20853)
- 学(19888)
- 环境(18240)
- 农业(18078)
- 贸(17048)
- 贸易(17038)
- 易(16492)
- 理论(16390)
- 制(16058)
- 和(15384)
- 务(15234)
- 财务(15170)
- 财务管理(15143)
- 产业(15109)
- 划(15005)
- 技术管理(14445)
- 机构
- 学院(335173)
- 大学(334971)
- 管理(139021)
- 济(138186)
- 经济(135469)
- 理学(122021)
- 理学院(120779)
- 管理学(119016)
- 管理学院(118404)
- 研究(106994)
- 中国(77614)
- 京(69740)
- 科学(65385)
- 财(60558)
- 所(51242)
- 财经(50111)
- 农(49220)
- 业大(49161)
- 中心(48869)
- 江(47287)
- 研究所(46948)
- 经(45811)
- 北京(43593)
- 范(43186)
- 师范(42818)
- 经济学(42379)
- 院(39513)
- 经济学院(38658)
- 州(38444)
- 农业(38321)
- 基金
- 项目(238312)
- 科学(189902)
- 研究(176787)
- 基金(174277)
- 家(150748)
- 国家(149543)
- 科学基金(130544)
- 社会(113911)
- 社会科(108245)
- 社会科学(108221)
- 省(93475)
- 基金项目(93271)
- 自然(83751)
- 自然科(81782)
- 自然科学(81769)
- 教育(80591)
- 自然科学基金(80361)
- 划(77686)
- 编号(70707)
- 资助(70445)
- 成果(55478)
- 创(53294)
- 部(52951)
- 重点(52946)
- 发(51250)
- 创新(49046)
- 课题(48293)
- 国家社会(47303)
- 教育部(46034)
- 人文(45551)
- 期刊
- 济(144419)
- 经济(144419)
- 研究(95807)
- 中国(59564)
- 管理(50843)
- 学报(49289)
- 科学(46766)
- 财(43854)
- 农(43474)
- 大学(37985)
- 教育(37039)
- 学学(35840)
- 技术(31002)
- 农业(30894)
- 融(25254)
- 金融(25254)
- 业经(25221)
- 财经(24164)
- 经济研究(23375)
- 经(20748)
- 问题(18765)
- 科技(18746)
- 技术经济(18326)
- 业(16498)
- 图书(16116)
- 理论(15800)
- 商业(15570)
- 现代(15293)
- 实践(14385)
- 践(14385)
共检索到46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万春
以2001~2011年江西省的工业产业为样本,采用生态技术创新种群行为模型对种群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多数种群的个体数量已经逼近或超过区域创新资源决定的生态阈值,种群内部、种群之间由协同效应转向竞争效应,发出了环境过载的警示。
关键词:
生态技术创新 工业产业 种群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姜红 陆晓芳
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动力,明晰不同产业在产业群体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技术关联在产业创新中的四种作用机理:需求拉动效应,利润驱动效应,技术创新转移促进效应和技术关联的创新扩散网络效应;将投入产出模型与生产函数结合,构建了产业间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模型,通过测度技术创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以此为标准将我国42个产业部门划分为四种类型,提出相应的产业创新模式:产业跨越发展模式,产业提升发展模式,产业联合攻关发展模式和产业资源整合发展模式;最后运用二元关系理论和Warshall算法测算出产业创新系统中由12个产业组成的连通关联产业群,并给出...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 产业分类 产业选择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艳
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产业化对商贸流通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韧性。当数字产业化每提升一个单位时,商贸流通业韧性提升1.103%;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数字产业化通过提升技术创新促进商贸流通业韧性提升;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产业化水平越高,其对商贸流通业韧性作用越强;分地区异质性来看,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对商贸流通业韧性影响系数更大,且影响作用更为显著。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韧性,文章提出推动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业态、提升人才能力水平、加强风险管理水平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欧阳铭珂 李坚飞 张亚斌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效率视角构建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网络结构模型,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SBM-NDEA模型对2000—2016年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量;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技术创新对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工业部门间所表现出的异质特征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其内部不同工业部门间节能减排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创新对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提升有显著影响,尤其在资源投入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催化效应;(2)能源消费结构、新产品研发投入、市场前景预期3个因素显著影响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的提升;(3)新产品研发投入和R&D内部支出两个技术创新变量在不同类型工业部门对节能减排效率提升发挥了不同效应,且在各分位点上的弹性系数分布存在典型差异。本文创新在于从技术创新视角构建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模型,对技术创新在不同工业部门间产生的节能减排效应进行分析,为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视角、模型和范式。
关键词:
中国汽车工业 节能减排效率 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津津 陈关聚
为探索平台生态系统形成、融合及治理机制,从技术创新视角切入,以海尔HOPE平台生态系统和BuiltIn平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级编码和案例研究,分析技术创新对两个平台生态系统形成及融合过程的作用与影响,并对两个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技术互补性、技术溢出效应及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对平台生态系统形成有促进作用;②技术创新流动促进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间联系由单一方向转变为多边方向,从而强化平台生态系统融合;③平台生态系统治理包括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两个阶段,技术创新吸引及平台生态系统成员参与感的形成等,能够有效促进平台参与者关系交互和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最后,提出平台生态系统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美娟 陈国宏 戴益军
客观、科学地对各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各自的优劣势,对于发现产业整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确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一致性的组合评价方法对中国工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 一致性 组合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顾海峰
从金融发展视角,针对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机理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基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协调作用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支持架构,将为我国制定科学高效的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金融财政政策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高级化 金融 支持 机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剑峰 范潇允
文章从梳理国内外关于集群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方面的文献入手,通过文献分析吸取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把研究的思路定位于纺织产业创新升级的路径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纺织行业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构建了回归模型,以从辽宁纺织行业协会获取的主要纺织企业为分析对象,获取问卷数据。指出集群创新对纺织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作用,最后分析不同类型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并给出了具体的适合我国纺织产业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创新 纺织 实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齐兰 王业斌
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金融对实体经济产业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从现实情况看,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一直未有显著提升,除其他原因外,与企业所处的金融环境特别是国有银行垄断程度不无关联。因此,本文选择工业技术创新这一新的视角对国有银行垄断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国有银行垄断与工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运用面板回归和工具变量估计方法,选取1996—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理论探究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有银行垄断与工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较高的国有银行垄断程度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效率损失。由此本文政策含义是:应对现有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明华 赵坤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视角,从技术创新能力和外界干扰度两个维度,建立产业集群演进组合分类法,将产业集群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旨在依据各类型产业集群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考察产业集群的演进规律,从而为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外界干扰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阳镇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着力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础在于企业技术创新,以企业技术创新形成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产要素、发展动能和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逻辑包括战略逻辑、竞争逻辑和安全逻辑等多重逻辑。技术创新视角下深度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回归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关键创新模式、主导技术生态和综合价值创造,具体内涵包括生产要素层面的技术要素驱动与数据要素赋能、创新模式层面的产业突破式创新与颠覆式创新并重、主导技术生态层面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价值创造层面的综合价值创造与引领。当前,以技术创新深化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结构性失衡、全面自主创新模式尚未全面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严重、科技领军企业与隐形冠军企业发育不足等困境。未来,深化以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在强化创新驱动、形成全面自主创新模式、壮大创新主体和厚实产业政策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深度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良谋
笔者将技术创新重新分类为主导创新和辅助创新,阐述了辅助创新与主导创新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倒U模型顶点变化的动态性以及变化的深层因素。通过对美国、韩国和中国三个处于制造业典型发展阶段国家的制造企业情况的实证分析,指出了辅助创新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福胜 韩美妮
技术创新对公司持续发展至关重要,QFII是否关注公司中长期发展,可由分析QFII选股是否关注公司技术创新切入。本文以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QFII在A股市场投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QFII选股对技术创新的关注情况,结果发现:公司的技术创新行为的确可以吸引QFII持股,但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QFII对政府控制的公司的创新行为采取了较谨慎的投资态度,对政府是大股东但不是控制人的公司的创新行为却表现出了显著的投资偏好;市净率低的公司的技术创新行为尤其能够吸引QFII的关注。
关键词:
QFII 持股偏好 技术创新 政府联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亚龙 史伟
流通产业效率代表流通产业的技术创新程度,是流通体制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流通产业效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流通产业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提升流通产业效率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估整个产业运行的质量。本文从技术创新角度对流通产业效率影响居民消费进行实证研究,建立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居民消费的指标体系,利用D E A模型进行有效性计算,结合钱纳里函数,分析了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流通组织创新与技术扩散对于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是限于中小企业资金瓶颈与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弊端,我国流通技术与组织创新并未得到强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居民消费的贡献。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技术创新 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陆立军 赵永刚
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产业共性技术通过内部支撑效应、外溢扩散效应及网络互补效应,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企业专有技术研发与创新。基于对浙江267家装备制造企业横截面数据的Tobit删失回归分析,为产业共性技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与效应提供实证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