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4)
- 2023(16147)
- 2022(13806)
- 2021(13200)
- 2020(10888)
- 2019(25257)
- 2018(24975)
- 2017(46964)
- 2016(25442)
- 2015(28685)
- 2014(28672)
- 2013(28380)
- 2012(26025)
- 2011(23755)
- 2010(23566)
- 2009(21972)
- 2008(21709)
- 2007(19129)
- 2006(16999)
- 2005(15208)
- 学科
- 济(102358)
- 经济(102218)
- 管理(76235)
- 业(69605)
- 企(56568)
- 企业(56568)
- 方法(43960)
- 数学(37647)
- 数学方法(37272)
- 中国(30971)
- 农(29895)
- 财(26918)
- 业经(23596)
- 制(22716)
- 学(21750)
- 地方(21003)
- 农业(20155)
- 贸(20064)
- 贸易(20048)
- 易(19566)
- 环境(19172)
- 和(17666)
- 银(16758)
- 银行(16718)
- 理论(16594)
- 行(16020)
- 融(15963)
- 金融(15960)
- 划(15730)
- 务(15594)
- 机构
- 大学(363539)
- 学院(359234)
- 济(148077)
- 经济(144962)
- 管理(141179)
- 研究(125654)
- 理学(121469)
- 理学院(120085)
- 管理学(118221)
- 管理学院(117558)
- 中国(95430)
- 京(79001)
- 科学(75321)
- 财(69042)
- 所(62227)
- 研究所(56483)
- 中心(56097)
- 农(55085)
- 财经(54349)
- 江(52181)
- 业大(51159)
- 北京(50823)
- 经(49527)
- 范(48358)
- 师范(47976)
- 院(45955)
- 经济学(45135)
- 农业(42627)
- 州(41979)
- 经济学院(40511)
- 基金
- 项目(243830)
- 科学(192363)
- 研究(182046)
- 基金(177621)
- 家(154306)
- 国家(153049)
- 科学基金(131159)
- 社会(115864)
- 社会科(109734)
- 社会科学(109708)
- 基金项目(93880)
- 省(92619)
- 自然(83138)
- 教育(82899)
- 自然科(81127)
- 自然科学(81108)
- 自然科学基金(79660)
- 划(78653)
- 编号(73558)
- 资助(72615)
- 成果(61266)
- 部(54882)
- 重点(54741)
- 发(51965)
- 课题(51224)
- 创(50266)
- 国家社会(48160)
- 制(47573)
- 教育部(47357)
- 创新(47003)
- 期刊
- 济(165274)
- 经济(165274)
- 研究(111571)
- 中国(75259)
- 学报(55228)
- 管理(53490)
- 财(52252)
- 科学(51702)
- 农(50978)
- 教育(43468)
- 大学(42539)
- 学学(39417)
- 农业(35457)
- 融(31354)
- 金融(31354)
- 技术(30776)
- 财经(26978)
- 经济研究(25994)
- 业经(25414)
- 经(23126)
- 问题(21523)
- 图书(20674)
- 业(18902)
- 科技(17745)
- 贸(17542)
- 理论(17216)
- 技术经济(16775)
- 资源(16340)
- 版(16285)
- 世界(16210)
共检索到541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周
生态扶贫是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移民安置、生态系统保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扶贫模式。贫困人口参与生态扶贫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生产经营或劳务收入,还可以得到生态扶贫成果带来的生态红利,实现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生态扶贫与其他扶贫相比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成果是具有乘数效应和溢出效益的公共物品,可以由广大国民共享。创建生态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是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地的具体举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奶金 林萍萍 郑钊 林庆林 刘飞翔
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社会扶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以及"2020年后扶贫"即将到来之际,探索建立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扶贫机制是提升扶贫质量、拓展扶贫模式的重要内容。基于主体、目标、内容、方式及引导机制等角度对社会扶贫参与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相比传统扶贫模式,发现其在多维扶贫和可持续扶贫领域更具优势,但也存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后续管理、依附性强、稳定性低、连续性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完善社会扶贫主体管理制度,实现各主体间交互式合作参与,构建市场化公平竞争机制,强化社会扶贫激励机制,构建多维扶贫开发体系等对策建议;而基于共享发展念的社会扶贫也将成为今后扶贫开发的重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
共享发展 社会扶贫 机制探析 可持续扶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明 邹培
以发展的眼光研究贫困问题,中国的减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共享发展理念下,精准扶贫不仅需要实现减贫,更需要实现可持续性减贫。可持续性减贫,就是要在努力消除贫困的同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升人口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使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保证减贫内在机制的可持续性和外在支撑环境的可持续性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可持续减贫所需的扶贫系统重构及扶贫生态系统构建问题,提出了扶贫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从概念内涵、系统特征、机制设计、系统构建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全面打造和构建全社会扶贫生态系统的思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红梅 高飞
林业生态扶贫作为中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托生态产业理念建立起长效化发展机制,不仅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解决了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难题,而且为当地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发展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迎联 吕永刚
精准扶贫概念的勃兴,肇始于我国理论界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对反贫困范式的重新审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扶贫机制改造、完善和重构。已有研究通过对精准扶贫的主体拓展、精准识贫的方法演进和精准治贫的路径选择等三大焦点问题的回应,初步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但从总体上看,精准扶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如何实现共享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推进、如何达成多元扶贫主体的合作共治、如何合理设定多维贫困测度指标及其权重,以及如何将返贫防控机制纳入精准扶贫机制等问题上,还需要后续研究的继续跟进。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研究展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迎联 吕永刚
精准扶贫概念的勃兴,肇始于我国理论界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对反贫困范式的重新审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扶贫机制改造、完善和重构。已有研究通过对精准扶贫的主体拓展、精准识贫的方法演进和精准治贫的路径选择等三大焦点问题的回应,初步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但从总体上看,精准扶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如何实现共享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推进、如何达成多元扶贫主体的合作共治、如何合理设定多维贫困测度指标及其权重,以及如何将返贫防控机制纳入精准扶贫机制等问题上,还需要后续研究的继续跟进。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研究展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当中,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新发展理念。共享理念的提出,是积极应对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矛盾、合理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之举。而作为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最重要的抓手,扶贫工作被放到了比以往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三五"规划当中专设一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就是最好的明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备 董冉 刘通
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扶贫在实践中面临着发展理念滞后、资源配置不均、生态与经济效益难以协调等难题,亟须增强政府、扶贫对象、扶贫企业及相关主体的协同治理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库布其模式"这一典型案例的考察,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要素与功能,为构建生态扶贫协同治理机制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结论:首先要健全政府对生态扶贫工作的领导方式,不断巩固多元主体共治共享的格局;其次是优化生态产业的发展路径,促进生态财富和经济财富的充分涌流和合理分配;最后是以协同创新促进协同治理,形成创新助力协同、协同促进创新的正反馈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惠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方面,中国政府力推商标富农战略、激励育种创新、强化科技创新,为"知识产权+"精准扶贫工作积蓄了大量知识产权储备。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通过制定《民法总则》明确地理标志的法律地位,修改《种子法》保护中国的种业与林业的安全稳定,修改专利法加大对农业专利的行政保护力度,修改《商标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措施,为"知识产权+"精准扶贫提供了保障。在农业知识产权运用方面,中国各级政府积极通过打通"产学研"的渠道,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全方位的运营模式,让"知识产权+"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满足广大贫困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共享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精准扶贫 商标富农 创新成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海刚
高职院校是社会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财富创造的重要组织之一,兼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多项职能。在共享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将其科技能力运用于社会服务,可实现高校科技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推进。当前高职院校科技能力服务精准扶贫存在着贫困人口科学素养较低、院校科技精准扶贫意识薄弱、院校科技精准扶贫转化能力不足以及院校科技与精准扶贫对接不畅等共享困境。高职院校应在共享发展理念下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撑、生产力支持、人力支撑、文化支撑等优势资源,开辟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的战略路径、产业路径、人才路径和文化路径
关键词:
共享发展 高职院校 科技 精准扶贫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邢小强 汤新慧 王珏 张竹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数字内容产业头部公司开展的扶贫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平台企业基于数字平台来履行社会责任并创造出共享价值的过程、机制与支持要素。研究表明,数字平台企业主要运用平台嵌入、平台拓展与平台优化3个步骤来高效履行社会责任,其中每个步骤都包含具体的履责策略与方法,包括对平台用户基础、大数据与智能算法的应用,围绕平台来拓展价值网络和设定量化的履责绩效指标并持续优化等。其次,平台履责把社会价值创造内置于平台商业生态体系内,通过对社会、商业关系与资源的混合配置与转化利用来创造共享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创造是商业价值创造的前提,两种价值创造相互依赖且多有重叠。最后,平台企业自身具有的多平台产品线、数据决策导向与跨部门协作力因素会支持与促进平台履责与共享价值创造。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构建出一个涵盖平台履责前因、过程、结果与内部支持要素的理论模型,通过联接起数字平台履责与共享价值创造而拓展与深化了相应研究领域,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字塔底层战略与包容性创新研究贡献出新的内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继承
生态扶贫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生态扶贫经历萌芽、探索、成熟三个演进阶段,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扶贫制度体系,在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绝对贫困的终结,相对贫困的伊始,中国反贫困事业进入后扶贫时代。论文从理论层面分析生态建设与贫困治理的内在联系,从实践层面剖析生态扶贫的创新性探索,能够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中国生态扶贫科学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生态扶贫 理论演进 后扶贫时代 战略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继承
生态扶贫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生态扶贫经历萌芽、探索、成熟三个演进阶段,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扶贫制度体系,在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绝对贫困的终结,相对贫困的伊始,中国反贫困事业进入后扶贫时代。论文从理论层面分析生态建设与贫困治理的内在联系,从实践层面剖析生态扶贫的创新性探索,能够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中国生态扶贫科学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生态扶贫 理论演进 后扶贫时代 战略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康雁冰 林明
共享发展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富共享、共建共享四个方面的内涵。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精准扶贫,有利于保障分配正义、丰富扶贫资源以及提升扶贫效益。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两者之间的契合。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精准扶贫,需要我们实现两者的耦合共进。基于此,文章认为要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共享发展的可行能力,强化贫困地区的"共享"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
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温涛 王汉杰 王小华 韩佳丽
贫困问题既是庙堂之忧,更是草根之痛。既有理论与实践表明,金融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和降低脆弱性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金融扶贫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创新。而"一带一路"倡议正好为沿线国家金融扶贫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打造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基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扶贫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深入分析了其内在的行动逻辑,并立足于当前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现实困境,提出了基于"顶层设计——体系完善——精准识别——功能定位——模式创新"完善金融扶贫机制与模式的战略构思。同时,中国金融扶贫实践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提供有益借鉴,实现合作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