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4)
2023(5834)
2022(4957)
2021(4532)
2020(3722)
2019(8229)
2018(8224)
2017(15493)
2016(8658)
2015(9705)
2014(9654)
2013(9419)
2012(8497)
2011(7693)
2010(7950)
2009(7609)
2008(7713)
2007(7110)
2006(6402)
2005(6004)
作者
(24557)
(20457)
(20420)
(19436)
(12909)
(9761)
(9232)
(7758)
(7749)
(7316)
(7062)
(6884)
(6690)
(6519)
(6493)
(6266)
(6022)
(5996)
(5906)
(5879)
(5251)
(5090)
(4853)
(4746)
(4649)
(4629)
(4600)
(4541)
(4171)
(3929)
学科
管理(33422)
(30964)
经济(30899)
(25392)
(22396)
企业(22396)
(11910)
(11527)
环境(11318)
方法(10638)
(9004)
业经(8817)
数学(8660)
数学方法(8568)
中国(8564)
(8349)
(7760)
体制(7172)
(7136)
(6889)
财务(6873)
财务管理(6853)
企业财务(6496)
(6496)
银行(6488)
(6242)
金融(6239)
(6198)
生态(6022)
地方(6011)
机构
学院(123647)
大学(122144)
(51049)
经济(49921)
管理(46382)
研究(42314)
理学(39123)
理学院(38701)
管理学(38147)
管理学院(37917)
中国(32492)
(27292)
(25699)
科学(24551)
(20783)
财经(20532)
(20027)
中心(19396)
研究所(18498)
(18383)
(17925)
业大(16886)
北京(16058)
经济学(15825)
(15680)
(15562)
(15468)
师范(15339)
财经大学(15020)
经济学院(14116)
基金
项目(81856)
科学(65280)
研究(62478)
基金(59225)
(50890)
国家(50485)
科学基金(43807)
社会(40855)
社会科(38727)
社会科学(38718)
(32834)
基金项目(31370)
教育(28436)
(27023)
自然(26568)
自然科(25813)
自然科学(25807)
自然科学基金(25324)
编号(25037)
资助(23068)
(21801)
成果(20942)
重点(18963)
(18324)
课题(18027)
(17605)
(17558)
国家社会(17230)
创新(16556)
(15998)
期刊
(62338)
经济(62338)
研究(37350)
中国(28596)
(23053)
管理(18634)
学报(17372)
(16950)
科学(16498)
大学(13656)
教育(13621)
学学(12991)
(12099)
金融(12099)
农业(11061)
财经(10597)
技术(10594)
业经(10174)
(9103)
经济研究(8746)
问题(7775)
科技(6118)
财会(6062)
(5905)
资源(5856)
现代(5793)
(5652)
理论(5648)
会计(5539)
(5415)
共检索到192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寇小萱  王永萍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模式,第二个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工业园的模式开始为人们重视,并成为工业园区第三个阶段的发展模式。第一阶段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也是当时不得已的选择。第二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模式以高新技术的支撑为特色,较第一个阶段有了进步,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十一五规划中,将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而生态工业园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然选择。我国正处于工业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锦文  
绿色物流是生态工业园良性运行的重要支撑,要大力推行生态工业园,就必须注重绿色物流的发展。生态工业园绿色物流可划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两个层次。其中,企业之间的绿色物流体现为绿色物流链和绿色物流网。绿色物流链/网的运行机制包括多元利益驱动机制、企业耦合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布局合理机制、政府协调机制、技术推进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锐  孙雨洁  孙彦玲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的新型组织形态,厘清其构成与运行机制是发挥其创新集聚作用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案例分析,揭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发展、建构逻辑、主体定位及其运作机制。研究发现:(1)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构呈现内外生态要素嵌套的特殊结构,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以嵌入式多层次的结构形式汇聚于系统动态循环中;(2)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水平与垂直网络交织的复杂形态,存在产业链条、产学研合作、服务链条等关联形态,主体之间通过价值链、信息链和创新链交织融合;(3)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表现出较为合理的网络同质性和网络开放性,在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等运行机制的交互作用下逐渐趋向动态平衡状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伟根  陈林  
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工业园相关理论及案例,论述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对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对生态工业园构建方式及其动力机制、市场制度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中国政府各方面实际情况,提出中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申报与运营监管的标准化程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云  周德群  李旭  王辉  
通过对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及制造商驱动模式介绍,本文提出我国制造企业基于制造商驱动模式构建虚拟生态工业园的观点,分析其资金可能性、功能可能性和运营可能性,讨论了构建流程和模式,虚拟生态工业园企业间相互利用每个制造企业的副产品和废弃物来进行生产,减少制造企业的原料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制造企业通过改造,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改善企业现状,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齐振宏  
由于生态工业园资源禀赋与形成路径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也不同,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也各有差异,但不同的运作模式面临不同的风险和效率并会最终影响整个生态工业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文章结合企业共生的原理研究了生态工业园的企业共生网络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模式,即关键种企业共生、对称型企业共生、嵌套型企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分析其形成机理、运作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晓梅  崔兆杰  朱丽  刘雷  
生态工业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的内涵进行了研究与界定,阐明了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的表现特征,围绕其表现特征,设置了包含经济运行效率、资源转化效率、污染减排效率、生态工业特征指标和园区管理效率5个准则层在内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选取、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行了讨论,最终建立了包含27个具体指标的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距离函数模型等数学方法对园区的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针对评价结果,从园区管理、生态工业特征等方面提出了开发区今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也为其他生态工业园区的运行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成栋  罗志军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总结了世界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了中国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 ,并从时间维、空间维、机制维、职能维等方面探讨了加强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玉娟  王晓为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环境制度,是人们在调节自身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时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准则。从实施机制看,是从道德角度即通过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对人们行为进行约束,是伦理制度,即非正式制度;从具体功能和目标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实现对自然环境保护,是环境制度。其运行机制包括评价机制、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这三种机制共同作用于人们的环境行为,对有效促使人们集体行动,实现集体理性,缓和生态经济矛盾,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中贵  李升峰  彭补拙  
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土地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有必要将生态型土地功能区的理念纳入工业园区的规划之中。工业园生态型土地功能区是依据自然及人工特征对生态型人工复合系统或人类聚居地进行人为划分的区域。该区域应使人们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物资和物化劳动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态型土地功能区区划的重要理论依据是 :在对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 ,首先对土地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进行评价 ,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性质相似的土地进行类聚 ,并按不同的用途对该区的土地进行功能区划。最后以常熟市国际工业园案例进行实例研究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认识到园区生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敏灵  王孝孝  毛蕊欣  
创业生态系统是国家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通过文献梳理,结合系统论、生态理论和创新网络理论,深入剖析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及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而揭示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六大运行机制:技术驱动机制、金融支持机制、孵化培养机制、政策引导机制、信号显示机制和市场牵引机制。最后,提出了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策略,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涛  孙学帅  张丽  张连峰  钱丹丹  
以生态系统观点和信息论为依托,对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含义和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并运用"过程管理"理念,从人、信息、环境及技术4个因素出发构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模型图;在此基础上,对比自然生态系统生存机理,归纳总结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参照"价值链"模型和"复杂系统"的处理办法构建商务网站内部运行机制的总体关系图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广凤  马志强  朱永跃  
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困境,分析其创新系统生态化的必要性。在深刻理解高校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系统核心层与影响力层的具体构成,详细分析系统基于开放式平台的知识创新、基于生态位决策和利益"共赢"协调的运行机制。结合高校科技创新实际情况,从生态视角得出高校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广凤  马志强  朱永跃  
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困境,分析其创新系统生态化的必要性。在深刻理解高校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系统核心层与影响力层的具体构成,详细分析系统基于开放式平台的知识创新、基于生态位决策和利益"共赢"协调的运行机制。结合高校科技创新实际情况,从生态视角得出高校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任新惠   王佳瑞  
基于城市空中交通(UAM)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探索UAM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深入剖析参与主体、外部环境和系统资源如何实现良性发展。研究结果表明,UAM创新生态系统由“技术-应用-商业”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构成;在政策引领机制、技术驱动机制、场景驱动机制、金融支持机制驱动下,从政府、技术和应用场景层面提出建议,促进UAM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发展UAM创新生态系统、完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和创新UAM相关企业商业模式提供管理启示,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