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2)
2023(10279)
2022(9201)
2021(8772)
2020(7185)
2019(16635)
2018(16582)
2017(32108)
2016(17540)
2015(19608)
2014(19446)
2013(19022)
2012(17165)
2011(15418)
2010(15170)
2009(13752)
2008(13270)
2007(11295)
2006(9941)
2005(8543)
作者
(49600)
(40873)
(40641)
(38743)
(25962)
(19678)
(18481)
(16264)
(15631)
(14508)
(14179)
(13592)
(12874)
(12782)
(12650)
(12297)
(12237)
(12196)
(11705)
(11543)
(10213)
(9888)
(9706)
(9216)
(9142)
(9140)
(9021)
(8956)
(8196)
(8127)
学科
(66718)
经济(66647)
管理(52709)
(47200)
(40450)
企业(40450)
方法(32424)
数学(27725)
数学方法(27413)
(17890)
业经(16000)
(15978)
中国(15934)
(15702)
环境(14894)
地方(14083)
(12472)
理论(12043)
农业(11651)
(11379)
贸易(11375)
(11345)
(11119)
(11043)
技术(10984)
(10583)
财务(10522)
财务管理(10504)
企业财务(9984)
教育(9660)
机构
大学(244932)
学院(243099)
管理(102027)
(91456)
理学(89478)
经济(89323)
理学院(88512)
管理学(87014)
管理学院(86591)
研究(78347)
中国(55850)
(52261)
科学(50711)
(39914)
(38116)
业大(37256)
(36290)
中心(35343)
研究所(35212)
(33354)
财经(33128)
(33013)
北京(32948)
师范(32760)
(30206)
(29158)
农业(28234)
(27904)
师范大学(26635)
经济学(26003)
基金
项目(175702)
科学(138491)
研究(129161)
基金(127553)
(110766)
国家(109872)
科学基金(95013)
社会(80583)
社会科(76189)
社会科学(76167)
基金项目(68988)
(68476)
自然(62657)
自然科(61109)
自然科学(61098)
自然科学基金(59971)
教育(58537)
(57713)
编号(53045)
资助(51649)
成果(42157)
重点(38831)
(38269)
(36810)
(36615)
课题(35695)
创新(34041)
科研(33441)
项目编号(32893)
教育部(32811)
期刊
(97682)
经济(97682)
研究(67726)
中国(41275)
学报(38856)
科学(36047)
管理(35897)
(32582)
大学(29149)
(28236)
教育(27339)
学学(27309)
农业(23509)
技术(20450)
业经(17024)
(15827)
金融(15827)
图书(15240)
财经(15003)
经济研究(14569)
科技(13105)
理论(12749)
(12612)
问题(12437)
实践(11999)
(11999)
资源(11885)
技术经济(11561)
情报(11556)
(11393)
共检索到335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目前,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园区经济的载体,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并在一些国家已经初具规模。工业共生网络作为生态工业园内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决定了生态工业园的存亡。就目前来看,生态工业园内一些企业采取投机行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严重威胁着工业共生网络的成功运行。为此,对投机行为进行治理迫在眉睫。本文对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中的投机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业共生网络的特点,提出四种治理范式且进一步研究了每种治理范式的特点、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晓晗  郭涛  任晓璐  
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是健全的构造和良好的运作机理成为影响生态工业园稳定性的关键环节。文章确立了关于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及其治理的概念模型,在遵循标本兼治的共生网络治理目标下,着重对生态工业园企业的共生本质和共生网络运作机制进行了数学分析,对国内当前共生网络运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且以此为切入点创新了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治理路径和完善了共生网络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崇锋  
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共生的发展是微观和宏观因素的多重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共生的微观支持体系和宏观支持体系。生态工业园区微观支持体系主要从核心企业、园区服务组织、共生企业、竞争对手和公众5个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进而从政府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推动和文化支持4个方面论述了园区宏观支撑体系。最后结合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问题与现状,提出了建设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支持体系的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关睿  王崇锋  徐政华  
一、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共生微观支持体系微观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共生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核心企业、园区中介组织、核心生态共生企业、竞争对手和公众五个方面。(一)工业共生核心企业在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体系中,核心企业的确定是整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它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玲丽  
文章在回顾工业共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欧洲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规划中的成功,美国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规划中的失败"的比较,得出结论:工业共生系统面临着信任危机和高度依赖的要挟风险,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其中。政府要分阶段提供公共政策与财政支持帮助共生体形成。首先,要引入共生所需的核心企业,创造企业交流的平台,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其次,帮助核心企业创造稳定的商业合作机会,使共生成为可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后,由政府从一些公共项目(垃圾和废水的再处理)开始,作为一种示范效应,促成新的更完善的共生体的形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兆华  尹建华  
工业共生网络是生态工业园内企业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生态工业园形成的路径不同,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也各有差异,但不同的运作模式面临的风险和具有的效率不同,会最终影响整个共生网络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结合国际范围内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提出依托型共生、平等型共生、嵌套型共生和虚拟型共生四种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分析其形成机理、运作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永辉  
以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建立的生态工业园,是实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特点是企业之间相互合作,通过建立工业共生网络实现资源相互利用和循环。文章分析了生态工业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即依托型工业共生网络、平等型工业共生网络、嵌套型工业共生网络和虚拟型工业共生网络,并提出在构建我国生态工业园的过程中,应该兼顾各种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使参与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并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改善园区的环境表现才是最佳的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鲁圣鹏  李雪芹  刘光富  
发展产业共生网络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核心任务。基于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的驱动因子和障碍因子,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因子分析法试图探寻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技术与资源、企业认知与能力、政策制度、合作氛围、环境意识与效益六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技术与资源因素是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的关键因素;严厉的控制型政策相比激励型政策对驱动企业实施共生项目更为有效;企业认知与能力是共生项目开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玲  孙晓峰  李键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它是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网络密度和簇系数,确定了生态工业园区网络集聚特征;通过平均最短距离计算确定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性;分别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这三个方面对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识别中心度高的企业以及高链接度的企业;用结构洞判断节点的等级以及通过核心-边缘结构确立生态工业园中节点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分析为生态工业园区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利用网络的结构分析可以找到园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艳秋  姜冰玉  赵天明  尹志红  
生态工业园复杂系统中各生态企业间构成产业生态链网,链网中的企业相互促进、互惠互利,构成了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系统。为分析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的发展水平,应用灰关联模型对油气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经济、环境、物质减量循环和网络结构关联度分析能反映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的总体水平及网络稳定性状态,进一步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温娟  李红彬  包景岭  
建立生态工业园的目标是要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做好生态工业园区的功能区划,促进企业间物质循环利用,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等措施,是生态工业园区获得环境效益的根本保障;而物流成本的降低是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做好生态工业园区的物流网络规划是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SLP(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系统布置设计)是企业进行车间设施规划的有效方法。生态工业园区内的物质或能量在各个企业之间的流动,犹如车间内的工件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设施间流动,文章试探性的将SLP方法用于生态工业园区的物流网络规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兆华  武春友  王国红  
本文运用工业生态学理论对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工业共生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丹麦卡伦堡和中国贵唐集团生态工业园的介绍,提出两种工业共生模式:自主实体共生模式和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并对这两种共生模式的运作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成功建设生态工业园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春发  李萌萌  王强  王向丽  
在分析生态工业共生网络(EISN)运作机理和主体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EISN的网络结构;并以卡伦堡和北九州两个典型生态工业园为例,具体分析了EISN中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及各利益相关者在EISN中所起的作用;综上分析,明确我国EISN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并提出了协调EISN中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基本策略,实现EISN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齐振宏  
由于生态工业园资源禀赋与形成路径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也不同,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也各有差异,但不同的运作模式面临不同的风险和效率并会最终影响整个生态工业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文章结合企业共生的原理研究了生态工业园的企业共生网络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模式,即关键种企业共生、对称型企业共生、嵌套型企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分析其形成机理、运作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英  关劲秋  李玉红  
首先介绍了产业链、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等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的相关概念;然后对生态产业链构建、评价、共生模式的研究情况,对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稳定性影响因素、条件、测度、评价的研究情况,对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利益分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认为国内学者对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的探索主要侧重于宏观政策和理念介绍层面,为了保证中国林产工业的健康发展,应侧重于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共生网络合作成员的选择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协同利益分配的方法研究以及共生网络内部成员的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