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5)
- 2023(7794)
- 2022(6254)
- 2021(5481)
- 2020(4185)
- 2019(9591)
- 2018(9317)
- 2017(17238)
- 2016(9236)
- 2015(10240)
- 2014(10262)
- 2013(10166)
- 2012(9828)
- 2011(9216)
- 2010(9420)
- 2009(8522)
- 2008(8375)
- 2007(7502)
- 2006(7086)
- 2005(6736)
- 学科
- 济(47881)
- 经济(47846)
- 管理(23055)
- 业(21035)
- 地方(20412)
- 中国(16771)
- 农(14647)
- 企(13997)
- 企业(13997)
- 环境(12956)
- 业经(12840)
- 地方经济(11353)
- 发(10678)
- 农业(10417)
- 学(10060)
- 方法(10020)
- 融(8696)
- 金融(8695)
- 银(8325)
- 银行(8314)
- 贸(8269)
- 贸易(8257)
- 行(8219)
- 数学(8166)
- 数学方法(8100)
- 易(7881)
- 发展(7669)
- 展(7647)
- 生态(7589)
- 和(7430)
- 机构
- 学院(135077)
- 大学(130293)
- 济(57154)
- 研究(56717)
- 经济(55912)
- 管理(46255)
- 中国(42559)
- 理学(37967)
- 理学院(37395)
- 管理学(36785)
- 管理学院(36528)
- 科学(35503)
- 京(30204)
- 所(29667)
- 研究所(26861)
- 农(25503)
- 中心(24789)
- 财(24105)
- 江(22503)
- 范(21160)
- 院(21152)
- 师范(20978)
- 北京(20087)
- 业大(19914)
- 农业(19291)
- 省(18696)
- 州(18647)
- 科学院(18258)
- 财经(18119)
- 经济学(16880)
- 基金
- 项目(87772)
- 科学(68675)
- 研究(66004)
- 基金(60430)
- 家(53566)
- 国家(53082)
- 科学基金(44172)
- 社会(41800)
- 社会科(39601)
- 社会科学(39594)
- 省(36288)
- 基金项目(31898)
- 划(30391)
- 教育(27823)
- 发(27217)
- 自然(26555)
- 编号(26491)
- 自然科(25712)
- 自然科学(25705)
- 自然科学基金(25166)
- 资助(23394)
- 发展(22037)
- 展(21651)
- 重点(20957)
- 成果(20927)
- 课题(20033)
- 创(18414)
- 部(17774)
- 国家社会(17323)
- 创新(17277)
共检索到225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云莲 陆兆华
我国开发区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解决制度障碍。如果没有制度变革超前的“孤岛”式生态工业园模式,则中国诸多确定性和不确定的制度成本,足以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对生态工业望而却步,没有动力;政府部门也会因此而无法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所以,在尚不具备全部解决制度差异所带来问题的条件下,在沿海开发区率先进行制度创新,再造制度“孤岛”,实现区域内生态工业链网联结,是一种必然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开发区 生态工业园 制度 孤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东峰 殷成志 史永亮
我国沿海大城市开发区在经历了早期创业和快速增长阶段之后,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摆脱自身内在缺陷而普遍进入调整转型时期。其中,一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开发区通过实施以大规模城市建设为标志的二次创业战略,逐步走上从开发区到新城的转型发展道路,形成了一种迥异于国外新城建设的独特现象。在此转型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外资高度密集、现代工业主导、具有新城特征的外向型工业新城,并对所在大城市地区的经济与空间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开发区 转型 新城 现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小龙 郑焕友 殷洁
开发区是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新产业空间。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界将我国开发区发展阶段总结为"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两个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开发区普遍出现了从工业园向新城区转型的趋向。从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发展与转型的实证研究,论证开发区建设进入"第三次创业"的新阶段———即从工业园向城市新区的转变。在新一轮转型中,苏州工业园实施了企业家的城市策略,采取了园区再定位、创造新城市空间等企业家城市行动,园区的新城功能和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研究也发现园区管委会的管治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促进经济增长管理向社会和城市综合管理转型。该研究将对我国新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岩 王强 王来武 王国群
本文通过对烟台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建设经验的调查分析,指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完善,对指导和发展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维福
我国建立了工业园、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多种形式的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行政服务,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园区内工业能耗高,污染也很严重,成为园区进一步制约发展的瓶颈。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为我国工业园区的转型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少数地区也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我国应当运用工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借鉴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关系到工业园区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生态 工业园 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康维海 韩尚才
东川工业园区是青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体园区,也是一个老工业园区。该园区通过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盘活存量地、处置闲置地并整合了零散用地,实现了园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园区优化布局,积极打造形成"产业集群",即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在一定区域内将相关企业进行集聚,并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可以使相关产业得到较好发展,进而达到合理、集约用地的效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广明 罗松
本文建立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定量分析了2001-2010年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驱动因子和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因子对生态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效应为正,相对较小且稳定,而效应随园区经济发展逐渐减弱则说明土地开发不再是造成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经济因子的效应为正且逐年增大,是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动因,表明典型园区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技术因子的效应为负,相对较大且稳定,但随着园区经济因子正效应的逐渐增大,技术因子负效应开始抵消不了经济因子的正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秀 栾维新 片峰
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依托于城市,其发展程度与城市诸多要素直接相关。本文以大连、广州、天津等16个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辨识主导因素,进而探究城市各要素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与城市化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城市经济规模、投资能力、科教水平、人力资源关系到开发区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力度,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方式转变为开发区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因此,规划开发区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各要素发展情况及发展契机,合理规划和预测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秀 栾维新 片峰
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依托于城市,其发展程度与城市诸多要素直接相关。本文以大连、广州、天津等16个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辨识主导因素,进而探究城市各要素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与城市化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城市经济规模、投资能力、科教水平、人力资源关系到开发区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力度,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方式转变为开发区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因此,规划开发区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各要素发展情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东峰 殷成志 易正晖
天津开发区在从单纯加工区建设到谋求新城转型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大规模城市建设呈现出日益明显的新城特征。它兼具出口加工区的经济特征和西方新城的空间特征,将之定义为外向型工业新城,许多沿海开发区已经呈现出这种外向型工业新城的现实图景。这种外向型工业新城存在着经济、社会、人口和空间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发展表象之下隐藏着自身内在的缺陷。
关键词:
沿海开发区 外向型工业新城 天津开发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国栋 陈景辉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嵌入性不足或嵌入失效问题,提出了跨国公司在华具有较强嵌入性的观点,并将视角聚焦于中国沿海开发区和其中的跨国公司,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四个维度揭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嵌入性及其演化过程。并从战略管理视角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嵌入的演进规律,提出跨国公司在华战略三部曲,即从战略连接、战略嵌入到战略耦合,同时指出未来中国区域外资政策取向应从单纯招商引资向本地嵌入转变。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嵌入性 沿海开发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冯建波 葛亚君 李成哲
1979年到1980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从1984年起,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2月又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8年3月决定将开放的范围从沿海城市扩展到全国沿海市、县,同年4月,又批准海南成为经济特区。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倾斜政策,使东部沿海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据测算,1978年-1996年,我国东部地区对全国对外贸易额的贡献率为84%,中部地区不足11%,西部仅为4.9%。我国加入WTO后,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特别是经济特区和开发区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在新的开放形势下进一步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东峰 殷成志
以天津泰达为例,总结探讨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沿海开发区20年演进历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典型发展路径:以外资高度集聚和加工制造业主导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增长;这种发展路径是由"全球产业重组-外资注入增长-外向型加工区"的内在机理所决定的;最后,论文解释了沿海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高速增长与外部风险性、外向型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与内生增长困境、从加工区到新城的转型战略和游离于二者间的现实图景等诸多特殊现象。
关键词:
发展路径 外资 开发区 天津泰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建新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动,使得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化态势。在这种态势下的亚太国家,其经济关系格局的合作化趋势正日趋明朗化。笔者认为,处于亚太经济圈及东南亚次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施一峰 王兴平
在现阶段人才驱动的模式转换、产业升级的动力转轨、空间更新的需求转型趋势下,国内诸多开发区面临创新导向的产业升级及空间再开发问题。本文在梳理创新驱动再开发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从再开发土地识别、功能分解再构、空间差异化再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导向的再开发规划路径,最后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国内同类型开发区再开发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关键词:
创新 开发区 再开发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