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7)
- 2023(9361)
- 2022(8109)
- 2021(7656)
- 2020(6355)
- 2019(15240)
- 2018(15408)
- 2017(29070)
- 2016(16241)
- 2015(18605)
- 2014(19104)
- 2013(18685)
- 2012(17586)
- 2011(15980)
- 2010(16307)
- 2009(14962)
- 2008(15283)
- 2007(13870)
- 2006(11975)
- 2005(10824)
- 学科
- 济(65740)
- 经济(65669)
- 管理(43990)
- 业(38970)
- 企(31020)
- 企业(31020)
- 方法(29448)
- 数学(24920)
- 数学方法(24646)
- 农(20072)
- 学(16258)
- 中国(16241)
- 财(16008)
- 地方(16006)
- 业经(14444)
- 理论(13733)
- 环境(13369)
- 农业(13362)
- 和(11954)
- 制(11851)
- 贸(11684)
- 贸易(11677)
- 易(11225)
- 务(9711)
- 财务(9689)
- 财务管理(9653)
- 银(9486)
- 银行(9460)
- 划(9389)
- 融(9099)
- 机构
- 学院(232954)
- 大学(231298)
- 济(89745)
- 经济(87429)
- 管理(84731)
- 研究(77036)
- 理学(71956)
- 理学院(71032)
- 管理学(69694)
- 管理学院(69247)
- 中国(59123)
- 京(50103)
- 科学(49643)
- 财(41994)
- 农(40284)
- 所(39741)
- 江(38179)
- 中心(36819)
- 研究所(35939)
- 业大(35147)
- 范(33648)
- 师范(33330)
- 财经(32965)
- 北京(31690)
- 农业(31577)
- 州(30814)
- 经(29540)
- 院(27782)
- 经济学(27375)
- 技术(26752)
- 基金
- 项目(148789)
- 科学(114430)
- 研究(112119)
- 基金(102915)
- 家(88982)
- 国家(88141)
- 科学基金(74258)
- 社会(67044)
- 社会科(63141)
- 社会科学(63122)
- 省(60861)
- 基金项目(55329)
- 教育(52816)
- 划(50423)
- 编号(48548)
- 自然(47101)
- 自然科(45772)
- 自然科学(45757)
- 自然科学基金(44901)
- 资助(41736)
- 成果(40147)
- 重点(34010)
- 课题(34003)
- 发(33015)
- 部(32300)
- 创(30583)
- 创新(28466)
- 大学(28320)
- 科研(28238)
- 项目编号(28178)
- 期刊
- 济(105552)
- 经济(105552)
- 研究(67447)
- 中国(48818)
- 农(35987)
- 学报(35951)
- 财(35089)
- 科学(32411)
- 教育(31896)
- 管理(28497)
- 大学(26503)
- 学学(24424)
- 农业(24060)
- 技术(22813)
- 融(18840)
- 金融(18840)
- 业经(18063)
- 财经(15901)
- 经济研究(15300)
- 问题(14402)
- 图书(13972)
- 业(13766)
- 经(13751)
- 资源(12600)
- 版(12144)
- 技术经济(11589)
- 理论(10958)
- 财会(10661)
- 商业(10573)
- 现代(10441)
共检索到350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泽华 苗泽伟 薛永基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重要途径,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政府与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在21世纪,曹妃甸作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产业链合、促进环境保护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循环经济模式给人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曹妃甸 循环经济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玖河 郑海明 安军玲
本文以曹妃甸工业园区为例,分析了实现循环经济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应用,并探索了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路径,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 曹妃甸工业园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建强
本文从人才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入手,对曹妃甸工业区人才发展建设面临的诸多宏观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政府如何更好地提供人才服务提出了若干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建设 工业区发展 人才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越杰 陈磊 周树恂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属于全新规划的资源型重工业为主导的临港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承担着探索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创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的重任。文章从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出发,分析了构建曹妃甸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同时,根据现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属于命令-控制式手段,缺少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型手段的特点,从市场、财政、技术、法律、标准化等角度提出了有利于循环经济运行的运行模型,对国内循环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曹妃甸 循环经济 运行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虹 叶逊 邓运高
生态工业园区的思想是基于生态学理念,而生态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本文在学习古今中外生态思想的同时,梳理出生态工业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演进脉络。
关键词:
生态思想 生态学 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园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玲 孙晓峰 李键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它是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网络密度和簇系数,确定了生态工业园区网络集聚特征;通过平均最短距离计算确定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性;分别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这三个方面对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识别中心度高的企业以及高链接度的企业;用结构洞判断节点的等级以及通过核心-边缘结构确立生态工业园中节点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分析为生态工业园区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利用网络的结构分析可以找到园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咏飞 邹欣庆
根据曹妃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异常紧缺、降水量不足、主要依靠跨区域调水的特点,综合考虑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等各方面要素,选取水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并运用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理论,采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评价模型;结合按照各种发展模式设定的A,B,C,D四种情景,采用隶属度的方法分析计算了曹妃甸工业区2010,2020,2030年在A,B,C,D四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出A,B发展模式下曹妃甸工业区水资源准不可承载,C,D发展模式下可承载的模型预测结果;并针对评价结果,结合工业区实际情况,提出曹妃甸工业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多目标模型 曹妃甸工业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磊 王刚
生态城指标体系是评价指导生态城建设的必要手段。现有生态城指标体系编制缺乏对城市建设过程的指导及地方特色的体现,限制了其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本文以曹妃甸生态城指标体系构建为例,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曹妃甸当地实际情况,构建了曹妃甸生态城指标系统。该指标系统属于开放型的动态指标系统,由目标管理型指标体系和过程调控型指标体系两部分构成,共包含51个指标目标管理类指标和152个过程技术类指标。该生态城指标系统可用作为城市管理者评价生态城规划目标和建设成果的定量化工具,同时该指标系统将规划理念目标具体化为规划行为,为城市规划部门、施工单位提供了定量化依据。该指标系统充...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指标体系 曹妃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二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生态工业园区凭借发达的生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处于产城融合的前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运营机制方面,产程融合出现了政府开发、大型国有企业开发、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三种模式;在空间布局方面,产程融合不仅需要处理好中心城区与产业新城的衔接,还需要统筹协调产业新城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在制度创新方面,园区管理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社区文化体系以及环境治理体系面临着挑战。
关键词:
产城融合 生态工业园区 服务业 空间布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桂华 周中平
本文介绍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评价了生态工业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实践的生态工业园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能够为生产者、社会和其周围的环境带来巨大效益,代表了未来工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提出了我国实施生态工业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介绍了我国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范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叙言 沈江
以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发展水平为研究内容,基于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活动过程中物质投入、利用和输出的系统视角,建立了包含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3个评价要素、14个评价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3个省级及以上生态工业园区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方法对各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13个生态工业园区根据其生态绩效可分为三类,且排序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合理性,且主成分分析法与集对分析法适合用于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德胜 钟书华
生态工业园区概念来自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产布局学和工业生态学三大理论体系 ,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越杰 陈磊 周树恂
目前,国内外开发区低碳发展战略集中于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层面,以定性的描述居多。碳足迹作为评估碳排量最有效的工具,文章提出了基于碳足迹的低碳分析模式,同时基于碳足迹计算提出了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开发区低碳发展战略。
关键词:
碳足迹 曹妃甸 低碳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从果 甄峰 汤培源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对港口开发、产业发展与人口城市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理论部分,从共性出发,总结了三者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从差异性出发,基于港口-腹地类型的不同,将三者相互作用的强度划分为超强关联互动作用型、强相互作用型、中强相互作用型以及弱相互作用型。同时,基于区域产业链组织的视角,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一步考察了三者的相互作用。在实证部分,以曹妃甸地区为例,从港口-腹地类型的视角和区域产业链组织的视角,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初步的检验。结合曹妃甸地区主要开发区的发展情况,概括出海港工业区城市化模式和临港农场改制型开发区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模式的不同,对三者的相互作用作了进一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霞
本文通过对河北唐山曹妃甸"港口-产业-城市"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在梳理其港口建设、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经济实力等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指出其仍存在临港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强,港口物流功能不完善、腹地狭小,临港城市职能欠缺、港城互动较弱,沿海开发与保护尚未同步、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进而提出要促进曹妃甸"港-业-城"互动发展,需提升港口功能的多样性、加快临港产业的集聚与协作、完善临港城市功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关键词:
港口 产业 城市 互动 曹妃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