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0)
- 2023(15153)
- 2022(13100)
- 2021(11963)
- 2020(10143)
- 2019(22937)
- 2018(22483)
- 2017(43690)
- 2016(23817)
- 2015(26462)
- 2014(26049)
- 2013(25912)
- 2012(23539)
- 2011(21351)
- 2010(21000)
- 2009(19114)
- 2008(18579)
- 2007(16191)
- 2006(14092)
- 2005(12024)
- 学科
- 济(98843)
- 经济(98743)
- 管理(68346)
- 业(65301)
- 企(53513)
- 企业(53513)
- 方法(48099)
- 数学(42165)
- 数学方法(41783)
- 农(26413)
- 中国(23068)
- 业经(22910)
- 财(22530)
- 学(22198)
- 地方(20488)
- 环境(18307)
- 贸(18204)
- 贸易(18200)
- 农业(17862)
- 易(17630)
- 技术(16544)
- 理论(15194)
- 和(15192)
- 制(15102)
- 产业(14899)
- 务(14593)
- 财务(14531)
- 财务管理(14507)
- 划(14095)
- 企业财务(13797)
- 机构
- 大学(343723)
- 学院(342119)
- 管理(137041)
- 济(135971)
- 经济(133255)
- 理学(120717)
- 理学院(119385)
- 管理学(117307)
- 管理学院(116724)
- 研究(113733)
- 中国(80613)
- 科学(74451)
- 京(72448)
- 农(62415)
- 财(58018)
- 业大(57740)
- 所(57268)
- 研究所(53074)
- 中心(51084)
- 农业(49567)
- 财经(48555)
- 江(47822)
- 北京(44969)
- 经(44381)
- 范(43849)
- 师范(43311)
- 院(41294)
- 经济学(41038)
- 州(38922)
- 经济学院(37492)
- 基金
- 项目(247450)
- 科学(194275)
- 基金(180517)
- 研究(173779)
- 家(160112)
- 国家(158868)
- 科学基金(135948)
- 社会(110685)
- 社会科(105108)
- 社会科学(105082)
- 省(97118)
- 基金项目(97036)
- 自然(90983)
- 自然科(88826)
- 自然科学(88802)
- 自然科学基金(87236)
- 划(82015)
- 教育(78756)
- 资助(73861)
- 编号(68551)
- 重点(55684)
- 部(53656)
- 成果(53248)
- 发(53004)
- 创(51835)
- 创新(48346)
- 科研(47763)
- 课题(46819)
- 计划(46562)
- 国家社会(45781)
- 期刊
- 济(139791)
- 经济(139791)
- 研究(92606)
- 学报(62484)
- 中国(57698)
- 农(55186)
- 科学(54203)
- 管理(47378)
- 大学(46029)
- 学学(43804)
- 财(41108)
- 农业(38453)
- 教育(32332)
- 技术(27139)
- 业经(24573)
- 融(24020)
- 金融(24020)
- 财经(23217)
- 经济研究(22807)
- 经(19845)
- 业(19760)
- 科技(18653)
- 问题(18608)
- 图书(17251)
- 版(16844)
- 技术经济(16687)
- 业大(16614)
- 理论(15828)
- 商业(15820)
- 资源(15593)
共检索到470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鲁圣鹏 李雪芹 刘光富
发展产业共生网络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核心任务。基于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的驱动因子和障碍因子,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因子分析法试图探寻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技术与资源、企业认知与能力、政策制度、合作氛围、环境意识与效益六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技术与资源因素是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的关键因素;严厉的控制型政策相比激励型政策对驱动企业实施共生项目更为有效;企业认知与能力是共生项目开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曙光 李桂香 崔兆杰 朱丽
产业共生是生态工业园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共生效率评价是生态工业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内涵进行界定,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经济以及产业共生稳定性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含14个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日照生态工业园和信发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园区产业共生效率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建议,为今后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共生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玲 孙晓峰 李键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它是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网络密度和簇系数,确定了生态工业园区网络集聚特征;通过平均最短距离计算确定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性;分别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这三个方面对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识别中心度高的企业以及高链接度的企业;用结构洞判断节点的等级以及通过核心-边缘结构确立生态工业园中节点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分析为生态工业园区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利用网络的结构分析可以找到园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波 黄信灶 罗小娟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初始制度设定内卷化倾向日益严重的工业园区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与全国总体和东部工业园区相比,欠发达地区拥有自身的特性与困境,因此其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也有着不同之处。使用欠发达省份江西省11个地级市89个工业园区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常态下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试图探索在经济新常态下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外部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水平、金融深化、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意义;而产城分离的城市化、国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少鹏
本文从资产专用性投入效益的不确定性、外部性的存在及内部化的困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及制约性、循环经济推动主体和实施主体的认识错位、信息不对称带来决策模糊、专项技术支持的困难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环境资源的经济管理以及加强纵向一体化等方面寻求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园区 制约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从理论引介到实例检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关系的三种模式:串联耦合、并联耦合及多重耦合。并以南昌高新区为例,研究了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产业共生链,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的经验,还分析了园区内其他企业构建产业共生关系的案例。文章提出了促进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南昌高新区 产业共生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金钰 陈力洁
采用MFA(物质流分析)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的物质流动系统进行剖析,给出该系统物质总量和物质使用强度的一般分析方法,并以天津市泰达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对园区1994年和2004年的物质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园区产业链优化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二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生态工业园区凭借发达的生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处于产城融合的前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运营机制方面,产程融合出现了政府开发、大型国有企业开发、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三种模式;在空间布局方面,产程融合不仅需要处理好中心城区与产业新城的衔接,还需要统筹协调产业新城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在制度创新方面,园区管理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社区文化体系以及环境治理体系面临着挑战。
关键词:
产城融合 生态工业园区 服务业 空间布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符栋良 杨忠直
生态工业园区是企业产业链的特殊形式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对近年来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以及生态园区的相关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分析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互影响,揭示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之间的匹配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解决当前我国产业链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难题阐明了解决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目前,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园区经济的载体,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并在一些国家已经初具规模。工业共生网络作为生态工业园内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决定了生态工业园的存亡。就目前来看,生态工业园内一些企业采取投机行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严重威胁着工业共生网络的成功运行。为此,对投机行为进行治理迫在眉睫。本文对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中的投机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业共生网络的特点,提出四种治理范式且进一步研究了每种治理范式的特点、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马林 贾韩梅 吴元升
本文分析了工业园区网络结构的统计特性,论证了工业园区网络具有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得出结论:网络中存在少量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园区反应和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的工业园区节点。加强关键节点上的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就会对全域的生态化改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工业园区 生态化改造 复杂网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叙言 沈江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而园区的产业规划是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园区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学界对于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研究,提出了很多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原则和思路方法,而园区的产业规划受到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层面影响,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只有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针对实际情况提取科学问题,建立普适的规划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的问题。本文针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实际情况提取科学问题,建立普适的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方法,旨在建立该问题的优化模型,并提出求解算法。根据产业规划实际情况,以"后期的内生动力需求最大化"和"初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晓晗 郭涛 任晓璐
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是健全的构造和良好的运作机理成为影响生态工业园稳定性的关键环节。文章确立了关于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及其治理的概念模型,在遵循标本兼治的共生网络治理目标下,着重对生态工业园企业的共生本质和共生网络运作机制进行了数学分析,对国内当前共生网络运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且以此为切入点创新了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治理路径和完善了共生网络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共生网络 运作机理 网络治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桦 杨婷
现阶段工业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分析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因素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中识别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等3个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节能与环保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及其实施机制、建立节能与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优化园区经济结构和有效利用资源等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工业园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冀新 李荣
我国都市工业园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阐述了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的延伸性、拉动性与集成性特征,对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并初步探讨了相应的三环式产业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