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92)
- 2023(2957)
- 2022(2542)
- 2021(2334)
- 2020(1795)
- 2019(4158)
- 2018(3949)
- 2017(7129)
- 2016(3794)
- 2015(4251)
- 2014(4272)
- 2013(4103)
- 2012(3451)
- 2011(3312)
- 2010(3380)
- 2009(3140)
- 2008(3124)
- 2007(2761)
- 2006(2625)
- 2005(2422)
- 学科
- 济(15643)
- 经济(15639)
- 管理(12880)
- 业(8311)
- 环境(8262)
- 企(6831)
- 企业(6831)
- 方法(6284)
- 生态(5380)
- 数学(5320)
- 数学方法(5200)
- 学(4744)
- 农(4621)
- 地方(4514)
- 划(4284)
- 业经(4277)
- 中国(3895)
- 资源(3831)
- 发(3474)
- 和(3364)
- 规划(3224)
- 环境规划(3147)
- 农业(3121)
- 理论(3069)
- 制(2629)
- 银(2390)
- 银行(2381)
- 技术(2361)
- 财(2352)
- 行(2289)
- 机构
- 学院(57109)
- 大学(55879)
- 研究(20930)
- 管理(20849)
- 济(20597)
- 经济(20027)
- 理学(17767)
- 理学院(17543)
- 管理学(17030)
- 管理学院(16946)
- 中国(15630)
- 科学(15143)
- 京(12916)
- 所(10801)
- 农(10616)
- 业大(10377)
- 研究所(10071)
- 中心(9779)
- 江(8947)
- 财(8373)
- 北京(8316)
- 农业(8287)
- 范(8102)
- 院(7998)
- 师范(7972)
- 州(7395)
- 技术(7105)
- 省(7003)
- 科学院(6867)
- 财经(6768)
- 基金
- 项目(41725)
- 科学(32712)
- 基金(29557)
- 研究(28858)
- 家(26864)
- 国家(26683)
- 科学基金(22588)
- 社会(17851)
- 省(17585)
- 社会科(16966)
- 社会科学(16959)
- 基金项目(15819)
- 自然(15202)
- 自然科(14708)
- 自然科学(14705)
- 划(14634)
- 自然科学基金(14405)
- 教育(12743)
- 资助(11881)
- 编号(10765)
- 重点(10063)
- 发(9711)
- 计划(8592)
- 创(8467)
- 课题(8236)
- 部(8112)
- 创新(7965)
- 科技(7927)
- 成果(7918)
- 科研(7865)
共检索到83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林 朱卫平 邓伟根
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如何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投入到实践应用这一问题,提出生态工业园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践模式。并结合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建设经验,认为生态工业园建设可以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层递使用机制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左志平 黎继子
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的耦合正是集群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及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等问题时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生产模式。本文根据国内外生态工业园与产业集群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耦合的概念;从低成本交易性、差异化互补性和集中化规模性角度系统研究了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的耦合驱动机理;结合武汉青山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实际,通过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的耦合研究,揭示了生态工业园集群式供应链的形成过程。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工业园改造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集群式供应链 耦合机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文武 刘月 冯强 王亚萍 杨思琪
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自然环境与人类福祉的桥梁,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地系统耦合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与需求等研究前沿,提出了未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研究结论认为:(1)国际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发展迅速,SAORES模型是中国生态系统服务模型优化与参数本地化的突出代表;(2)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具有相对复杂的时空尺度,权衡分析的前提是辨析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服务的作用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训江 王永军
针对工业园区废弃物排放企业和利用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有限理性条件下生态协作各方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诉求而持续重复博弈并进而影响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以进化博弈理论为分析工具,研究了工业园区生态系统演化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内部可通过建立收益分成机制、内部惩戒机制和协作文化培养机制以及采取增加个体产能、提高废物利用效率等的内控措施来实现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演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斌 王玉宽 徐佩 严坤
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农户通过利用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维持自身的生计,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各种影响。生态系统通过提供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服务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同时也影响农户生计的改善。针对农户生计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单方面的过度关注,往往容易导致贫困与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因此,对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辨识是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农户生计、生态系统服务、农户生计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农户生计的反馈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露 彭耿
借鉴自然生态构建金融生态系统,采用耦合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实证检验了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市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整体较低,多处于磨合耦合阶段,这说明金融生态内部协调发展能力较弱,金融运行质量不高。(2)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区域间的差距是其内部耦合差距的主要来源,且呈扩大趋势;但整体、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基尼系数较小,这说明区域间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质量与区域金融风险的关联度不大。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内部耦合 区域差异 金融风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斌 王玉宽 徐佩 严坤
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农户通过利用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维持自身的生计,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各种影响。生态系统通过提供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服务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同时也影响农户生计的改善。针对农户生计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单方面的过度关注,往往容易导致贫困与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因此,对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辨识是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农户生计、生态系统服务、农户生计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农户生计的反馈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风华 于贵瑞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水循环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耦合作用。但是目前对于两者的耦合关系和耦合机制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基本过程和基本作用机制作了概括。我们认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过程共包括土壤-植被节点、植被-大气节点(气孔节点)、土壤-大气节点和生化节点4个碳-水耦合节点。碳-水间的生化反应、气孔对光合-蒸腾的共同控制和优化调控作用、生态系统对碳、水循环的同向驱动机制分别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生态学基础,共同构成了碳-水耦合的基本作用机制。我们还用水分利用效率(WUE)概念对碳-水耦合过程中的碳/水耦合比例关系作了探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吝加
生态管理是实现工业生态系统资源高效利用及污染物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产业生态系统原理,提出工业生态系统共生网络模型,建立基于工业生态系统共生网络的投入产出表以及生态影响辨识指标体系,为解决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管理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
生态管理 工业生态系统 投入产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一平 朱庆华
工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承载是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相关评价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尝试性界定并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结合具体案例将生态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工业园区范畴,并根据实际分析过程与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工业园 评价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婷 吴长年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分析工业园区生态环境问题为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完善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了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反映了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的状况。并着重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评价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在各个规划时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进而指出制约因子并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案。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指数在2002规划年为0.54.在2005规划年为0.65,在2010规划年将为0.78,在2020规划年将为0.88。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志宏 李婷 任宇 罗颖 杨亚东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耦合关系的驱动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明确生态恢复背景下社会-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典型植被恢复区延安市为研究区,量化了2000—2020年碳固存、产水量、基流调节与土壤保持服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ESI)表征4项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基于贝叶斯信念网络模型(BBNs)构建社会-生态驱动因素识别框架,并揭示了植被恢复以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驱动因素及其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20年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显著改善,ESI高值区由中部向南北扩张,低值区集中在城镇周围以及北部边缘地区;但基流调节高值概率持续降低。(2)降水、植被覆盖度、实际蒸散发与气温对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变化的综合贡献率达70%以上,且降水和植被覆盖度是主导驱动因素。(3)20年间,降水的贡献率波动减少,植被覆盖度的贡献率持续上升;概率推理表明,气候暖湿化将加剧基流调节下降的风险,而持续的植被恢复也将引起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优化的阈值效应。【结论】对植被恢复区开展长期监测、提高区域基流调节功能是维持植被恢复成效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优先事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丽锦 胡晓明 宋卫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不断加快,运用技术赋能经营已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财务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职能,承担着"中央处理器"功能,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桥头堡"。以房地产企业L集团的智能财务生态系统建设为例,在分析企业智能财务建设价值逻辑和当前行业发展生态情境下智能财务建设必然选择的基础上,研究其基于数字科技赋能和系统耦合逻辑所构建的智能财务生态系统,解构其智能财务生态系统样本,观察其内部机理及各系统间的协同配合关系,并基于共建、共享与共赢的管理理念,探讨L集团智能财务生态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
关键词:
智能财务 生态系统 系统耦合 数字科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邱坚坚 刘毅华 袁利 陈澄静 黄清瑶
21世纪以来生态系统服务退化与人类需求提升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如何有效推进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协调平衡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论文通过梳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的阶段演进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服务对福祉的影响与福祉对服务的反馈切入,逐步聚焦到供需关系与空间流动、权衡/协同的利益博弈、文化服务的价值化、生态补偿与付费、优化调控与可持续管理等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实践上。但目前的关系研究仍以"级联框架的‘影响链条’"为主导,缺少测度直接交互作用的技术路径,理论体系匮乏,面向可持续管理的应用支撑较弱,而同时二者逐渐形成非线性交互关系,亟需在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寻求综合集成范式经验以推进理论创新。因此,论文提出从级联到耦合的关系研究新思路,以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耦合研究来系统辨析其交互胁迫效应及内在动力演化机理,同时探索性构建耦合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思路,丰富人地系统耦合的关键命题。以此为基础,未来研究还需着重从交互作用关系的梳理出发,深化耦合效应解耦、传导机制与动态集成、基于服务与福祉协调的可持续优化等领域研究,促进有序协调的生态文明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艳秋 姜冰玉 赵天明 尹志红
生态工业园复杂系统中各生态企业间构成产业生态链网,链网中的企业相互促进、互惠互利,构成了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系统。为分析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的发展水平,应用灰关联模型对油气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经济、环境、物质减量循环和网络结构关联度分析能反映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的总体水平及网络稳定性状态,进一步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