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1)
2023(8610)
2022(7211)
2021(6347)
2020(4955)
2019(11091)
2018(10990)
2017(20648)
2016(10829)
2015(12079)
2014(12107)
2013(12275)
2012(11912)
2011(11296)
2010(11750)
2009(10944)
2008(10595)
2007(9523)
2006(9132)
2005(8675)
作者
(33736)
(28091)
(28084)
(26671)
(17992)
(13396)
(12594)
(10889)
(10791)
(10105)
(9961)
(9230)
(9195)
(9102)
(8842)
(8671)
(8273)
(8056)
(7992)
(7669)
(7362)
(7022)
(6772)
(6566)
(6538)
(6269)
(6199)
(6096)
(5785)
(5469)
学科
(74215)
经济(74167)
管理(28765)
地方(24680)
(24052)
中国(20156)
方法(18183)
(16636)
企业(16636)
(16208)
地方经济(15677)
数学(15669)
数学方法(15598)
业经(15112)
环境(14840)
(13538)
(12149)
农业(11566)
(10815)
金融(10815)
(9885)
银行(9874)
(9766)
(9356)
(9048)
贸易(9038)
(8891)
资源(8752)
发展(8703)
(8678)
机构
学院(167517)
大学(164342)
(82936)
经济(81393)
研究(69358)
管理(58264)
中国(52646)
理学(47975)
理学院(47349)
管理学(46719)
管理学院(46412)
科学(40119)
(36493)
(35976)
(34381)
研究所(32223)
中心(29743)
(26922)
(26574)
经济学(26504)
财经(26409)
(24934)
北京(24425)
(23862)
(23779)
师范(23670)
经济学院(23381)
科学院(22160)
(21748)
业大(21561)
基金
项目(102110)
科学(80444)
研究(77336)
基金(72205)
(62526)
国家(62006)
科学基金(52227)
社会(51395)
社会科(48826)
社会科学(48815)
(41103)
基金项目(37578)
(33599)
教育(33018)
(30336)
自然(30141)
编号(29975)
自然科(29266)
自然科学(29261)
资助(29062)
自然科学基金(28697)
发展(25233)
(24819)
成果(24305)
重点(23877)
课题(22503)
(21848)
国家社会(21733)
(20832)
创新(19646)
期刊
(110525)
经济(110525)
研究(59006)
中国(39844)
(25865)
管理(24603)
(24077)
科学(22852)
学报(22385)
(18983)
金融(18983)
经济研究(18242)
农业(17845)
业经(17229)
大学(17138)
教育(17063)
学学(16241)
技术(15845)
问题(13907)
财经(13826)
(12209)
技术经济(10590)
世界(10255)
(9936)
资源(9750)
(9478)
国际(9268)
经济问题(9251)
商业(8575)
经济管理(8529)
共检索到282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丰立祥  
从新世纪开始,山西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5~10年,是山西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加快建设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谋划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将成为山西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生产过程清洁化、排放无害化且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产业,有助于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是山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柯俊  何秀萍  
通过对能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创建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对内蒙古和中国的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和比对,指出内蒙古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而且从总体上来说比全国更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翔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普遍采用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的高增长主要靠高投入、高排放来维持,导致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污染治理的模式。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有两点,一是价格因素,二是成本障碍。现阶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全面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和依靠科技力量发挥后发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爱芹  
首先评论了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能源、经济、环境三元发展系统体系;然后构建了以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4个子系统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并以此为依据,以3年为一个周期,对山东省能源经济2000—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纵向评估,并将其与全国的平均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最后根据评估结果给出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开发与节能并举的节能优先战略、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建立能源经济预警机制等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成新  解晓南  姚士谋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驱动轴,其发展速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但目前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安全遭到威胁,三大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21世纪长江流域的长远发展。而循环经济以其“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大准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长江流域的循环经济建设需从生态产业、生态工业园、生态城市和生态流域等不同层面上加以推进,其实施和推广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企业、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同时依赖于资金、技术以及法律、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沫  陈凯  
基于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以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个子系统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2003—2009年河北省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纵向评估,并将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横向对比。得出结论:河北省的能源利用效率虽然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经济增长仍然依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支撑。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文炯  白明英  
在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工业传统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发达工业基地的经验教训,提出建立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础、核心、条件、动力机制及实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梅  项朝阳  包玉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WTO以及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本文认为,生态化是中小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并提出一系列推进中小企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君  
确保人人、终身、多样、平等地享受适合其需要的优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社会转型期,成人教育也应秉承教育的终极目标,实施全纳化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既是国际社会对成人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成人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远彬  左玉辉  
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通过对现有工业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考,强调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并以昆山为例,探索了PCB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素姣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产煤、输煤大省。山西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结构和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只有通过转变观念、完善法律、科学规划、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等综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山西煤炭工业向新型化、可持续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振刚  
从对自然保护区界定和生态本质分析入手 ,讨论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正负影响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与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工业生态化的提出对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我们对传统工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加以反思,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工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