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6)
2023(11106)
2022(9838)
2021(9246)
2020(7712)
2019(17921)
2018(17904)
2017(34339)
2016(18772)
2015(20971)
2014(20896)
2013(20657)
2012(18645)
2011(16495)
2010(16792)
2009(15435)
2008(14491)
2007(12282)
2006(10744)
2005(9192)
作者
(53326)
(43979)
(43591)
(41633)
(28129)
(20982)
(19805)
(17353)
(16727)
(15514)
(15168)
(14665)
(13711)
(13692)
(13500)
(13198)
(13117)
(13042)
(12486)
(12298)
(10928)
(10522)
(10484)
(9919)
(9774)
(9665)
(9663)
(9642)
(8755)
(8721)
学科
(72842)
经济(72767)
管理(58487)
(50678)
(43537)
企业(43537)
方法(34788)
数学(29394)
数学方法(29091)
中国(20337)
环境(19036)
(18256)
(17799)
(17499)
地方(16770)
业经(15872)
(13875)
(13214)
技术(12553)
理论(12315)
(12146)
审计(12137)
财务(12084)
财务管理(12015)
农业(11991)
企业财务(11416)
(11385)
(11154)
贸易(11144)
(10767)
机构
大学(260531)
学院(259212)
管理(108725)
(97906)
理学(95497)
经济(95490)
理学院(94438)
管理学(92957)
管理学院(92502)
研究(82617)
中国(59875)
(56666)
科学(53736)
(44124)
(40649)
业大(39113)
(37971)
中心(37516)
研究所(37091)
财经(36369)
(36262)
北京(35088)
(34502)
师范(34237)
(33086)
(30940)
(30219)
农业(29644)
商学(28085)
师范大学(27913)
基金
项目(186908)
科学(147398)
基金(136071)
研究(135775)
(118206)
国家(117246)
科学基金(101931)
社会(85545)
社会科(81070)
社会科学(81044)
基金项目(74292)
(72930)
自然(67777)
自然科(66079)
自然科学(66066)
自然科学基金(64836)
(61283)
教育(61145)
编号(55360)
资助(54879)
成果(43330)
重点(41238)
(40563)
(39070)
(38733)
课题(37290)
创新(36025)
科研(35827)
教育部(34746)
国家社会(34497)
期刊
(103208)
经济(103208)
研究(73971)
中国(47788)
学报(39618)
科学(37287)
管理(36806)
(33427)
(32785)
大学(29672)
学学(28001)
教育(25545)
农业(23495)
技术(20638)
业经(17273)
财经(16208)
(16131)
金融(16131)
经济研究(15924)
问题(14841)
图书(14499)
资源(13951)
(13624)
科技(13565)
理论(12752)
现代(12067)
实践(12005)
(12005)
技术经济(11941)
(11776)
共检索到362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廖元旭  
随着我国"天人合一"城市理念的兴起,对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概念、审计内容进行探索,初步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审计的组织方法、技术方法,构建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评价指标,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宫晓东  李玉龙  解惠然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框架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适老宜居城市环境建设评价要素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从政策发展与评价研究两个方面、实体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城市和社区两个范畴,对世卫组织2005年提出适老宜居城市建设理念以来我国相关评价研究脉络进行分析和梳理,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展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雄华  
城市是人类聚居文化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现代城市不仅需要有发达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更需要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先进的城市环境文化。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区域自然与文化资源,积极促进生态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全面构建城市绿色社会,形成宜居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语潇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朝着大规模、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污染加剧、居住密度过大等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探寻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对于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山川  
回顾了宜居城市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同的定义,简述和评价了城市宜居性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国外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应当把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与国内城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维  张可云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双  张雪花  雷喆  
近年来,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给人类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符合科学发展观,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和指标参考值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趋势都具有引导作用。本文综合考虑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从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构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城市生态宜居程度综合评价,最后认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以后发展过程中更应注意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方面,并保持经济发展势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春东  马珂  苏敬瑞  
文章通过对现有生态、宜居城市研究的综述,提出居民满意度是生态宜居城市评价中的一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因素。为研究居民满意度在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并使评价结果能够正确指导城市建设实践,提出生态指标和宜居指标相结合的、基于居民满意度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边莉  
一、建设充满智慧的城市。1.城市智能电网。高效的电力系统对城市和大都会地区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应用再生能源水电、核电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发电厂往往离城市电力消费区距离很远,智能电网能够减少长途输电的损耗,保障安全供电。为了使电力能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快速传递,静态电网有变成动态电网的必要。为了满足再生能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勇  
对国内宜居城市的概念研究进行了描述,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无论从软环境还是硬环境,从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来看,宜居城市最终要落实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翁羽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宜居城市就是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城市。作者认为,宜居城市要有充足的就业岗位、是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有个性、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市,并对宜居城市衡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来  薛齐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测算了其生物资源、能源消费及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临泉县生态足迹存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供需总量失衡、矛盾突出、受"域间贸易"影响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构成不对称等问题;与安徽省生态足迹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临泉县暂时属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等级,相当于安徽省1994年的状态;结合临泉县城市产业经济特点,基于生态足迹角度的分析,认为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是临泉县面临的生态压力的主要根源。基于测算结果,提出了临泉县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