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6)
- 2023(9856)
- 2022(8374)
- 2021(7940)
- 2020(6475)
- 2019(14206)
- 2018(14588)
- 2017(26031)
- 2016(14778)
- 2015(16715)
- 2014(16858)
- 2013(15873)
- 2012(14376)
- 2011(13158)
- 2010(13697)
- 2009(12674)
- 2008(12240)
- 2007(11188)
- 2006(9930)
- 2005(8892)
- 学科
- 济(48412)
- 经济(48354)
- 管理(43649)
- 业(32574)
- 企(26582)
- 企业(26582)
- 方法(16689)
- 农(16603)
- 学(15800)
- 中国(14761)
- 数学(13279)
- 数学方法(13012)
- 环境(12841)
- 财(12658)
- 制(12016)
- 理论(11595)
- 业经(11577)
- 地方(11525)
- 农业(10895)
- 资源(10666)
- 和(10636)
- 银(9273)
- 银行(9242)
- 划(9118)
- 体(9009)
- 教育(8940)
- 行(8844)
- 融(8514)
- 金融(8506)
- 发(8145)
- 机构
- 学院(202433)
- 大学(196717)
- 研究(71712)
- 管理(70759)
- 济(68217)
- 经济(66220)
- 理学(58973)
- 理学院(58198)
- 管理学(56769)
- 管理学院(56417)
- 中国(55049)
- 科学(49132)
- 京(44117)
- 农(40306)
- 所(38378)
- 研究所(34837)
- 江(34102)
- 财(33615)
- 业大(33396)
- 中心(33272)
- 农业(31544)
- 范(29775)
- 师范(29411)
- 北京(27798)
- 州(27344)
- 技术(26820)
- 院(26796)
- 省(25703)
- 财经(25536)
- 师范大学(22933)
- 基金
- 项目(134066)
- 科学(102053)
- 研究(98819)
- 基金(90763)
- 家(81378)
- 国家(80674)
- 科学基金(66607)
- 社会(57449)
- 省(56058)
- 社会科(54028)
- 社会科学(54014)
- 基金项目(47513)
- 划(46735)
- 教育(45724)
- 自然(43539)
- 编号(43088)
- 自然科(42245)
- 自然科学(42225)
- 自然科学基金(41397)
- 资助(37026)
- 成果(35293)
- 重点(31286)
- 课题(31250)
- 发(29684)
- 部(27404)
- 创(27142)
- 计划(25701)
- 年(25659)
- 创新(25365)
- 科研(25313)
共检索到315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凤荣 郭力娜 关小克 史娟 徐艳 张杰磊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偏重于可耕性而忽视生态安全性的问题,探讨基于生态安全性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资料论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结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不断出现耕地退化问题,说明目前中国耕地已开发过度,若忽视生态安全问题继续开发,新增耕地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退化威胁。对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不能只注重对耕作可行性的评价,还应考虑开发的生态可行性。因此,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应该增加生态安全准则,确保开垦后不发生土地退化及其引发的生态问题。将生态用地作为限制性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凯 牛刚
耕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需条件。根据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以及指标体系设置的目标 ,本着独立性、可比性、客观性、连续性和简单实用的原则 ,从经济的可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出发 ,将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分为经济评价指标、生态评价指标和社会评价指标三大类。
关键词:
耕地 可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钟文 钟昌标
[目的]山区生态脆弱、环境敏感性强的内在属性,严重制约着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目前针对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较为薄弱,而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是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边疆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方法]文章结合山区耕地利用特征,尝试从生态友好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选取坡地梯田化程度、大于25°坡耕地比重等特殊指标构建了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云南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测算云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进行等级划分,最终将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划分为不可持续、基本可持续、中度可持续和可持续4个等级,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结论]研究结论为指导山区耕地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维持山区耕地生态安全等提供理论基础,旨在为我国类似山区开展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推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光龙 张文信 杨忠学 刘金花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文章从县域空间的角度对湖北省各县(区、市)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分布、质量特征以及综合属性进行测度和评价,并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在数量分布、质量特征和综合属性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性。鄂西北岗地区和鄂中平原区潜力充足,鄂东北低山丘陵区潜力较为充足,鄂西南高山地区潜力匮乏。
关键词:
评价模型 可整理耕地后备资源 湖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林林 杨小唤 陈思旭 蔡红艳
耕地后备资源储量调查及适宜性评价能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3S技术支撑下的室内分析和野外科学考察相结合,从自然适宜性和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了江南四省(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耕地后备资源的自然-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以"一票否决"和"设置容许度"两种方式对纳入的生态安全性指标进行区分,实现江南四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提取和评价。结果发现:江南四省共有未利用土地8 992.30km2,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5 394.70km2,集中连片大面积的耕地后备资源基本上已开垦殆尽。储量少、质量低、分布零散是该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基本特征。小面积耕地后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已经成为江南四省维持耕地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武锦官 张涛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属于土地适宜性评价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土的适宜性评价,它的评价对象只有未利用土地中的宜耕适垦地类。所以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过程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相同,但具体评价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为此,我们以山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为例,研究、探讨了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星 吴克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充分利用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转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和生态价值,值得思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原伟鹏 刘新平 陈玉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为主要风险源的耕地面源污染发展态势,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估昌吉州不同县市耕地面源污染的空间格局分布的等级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时序上,新疆昌吉州耕地面源污染的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量10年整体呈现递增态势;空间上,昌吉州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空间格局存在等级异质性,地域特点为连片抱团聚集,东西两极分化,反映了"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风险分布规律;探究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耕地面源污染的生态风险强弱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水文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基础状况等因素关系密切。基于此,为打好耕地面源污染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化解因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发的重大社会风险,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对策与差异化治理措施。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生态风险 耕地 昌吉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郭战胜
研究目的: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反映和衡量通过耕地整理挖掘耕地利用的潜力,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耕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界定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研究结论:耕地整理潜力可分为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耕地整理自然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耕地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与调整产权关系5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耕地整理现实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待整理土地所处的社会经济区位、待整理土地本身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
关键词:
耕地整理 指标体系 自然潜力 现实潜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春友 常涛
生态社区的出现和发展一直广受关注 ,建立生态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生态社区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理论 ,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态社区本身系统特点的探讨 ,尝试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对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的功能 ,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生态社区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元庆 王争艳 刘晓丽 吴艳 王凯
研究目的:通过对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得出河南省黄河滩区宜耕与不宜耕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及质量,以期为河南省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经验指数和法,层次分析法及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为:最适宜68886.45 hm2,一般适宜33478.63 hm2,勉强适宜15251.76 hm2,不适宜618.34 hm2。研究结论:对河南省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安全性评价后,得出滩区适宜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40870.05 hm2,占评价区滩涂的34.57%。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萍 盖兆雪 张景奇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彩凤
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轮作地),理论上,荒地的开发,滩涂的围垦、土地整理、旧村和废弃矿山的复垦都可以补充耕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国柱 蔡玉梅
建国以来尤其80年代以来,耕地在大量被占用的同时,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也在加强。本文分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时间阶段,运用开发力度指标分析了空间演变特征并在评价开发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这对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后备耕地资源,时空演变,动态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