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4)
2023(12889)
2022(11161)
2021(10329)
2020(8790)
2019(20012)
2018(19825)
2017(38138)
2016(20942)
2015(23119)
2014(22655)
2013(22254)
2012(20463)
2011(18538)
2010(18481)
2009(17270)
2008(16815)
2007(14932)
2006(12966)
2005(11477)
作者
(59505)
(49786)
(49622)
(47373)
(31412)
(24170)
(22665)
(19391)
(18741)
(17539)
(16892)
(16862)
(15745)
(15666)
(15381)
(15289)
(15242)
(14680)
(14495)
(14343)
(12456)
(12202)
(12031)
(11416)
(11405)
(11059)
(10955)
(10954)
(9900)
(9900)
学科
(83500)
经济(83433)
管理(55963)
(50574)
(40131)
企业(40131)
方法(36810)
数学(32442)
数学方法(32054)
(24390)
中国(23217)
地方(20816)
(20554)
(19787)
业经(17721)
环境(16125)
农业(16107)
(15407)
贸易(15400)
(14866)
(14842)
(13314)
理论(12981)
(12707)
财务(12680)
财务管理(12651)
企业财务(11893)
(11758)
银行(11721)
(11584)
机构
学院(289985)
大学(287888)
(113692)
经济(111000)
管理(108571)
研究(98533)
理学(93895)
理学院(92678)
管理学(90756)
管理学院(90230)
中国(73344)
科学(64572)
(61222)
(51147)
(50943)
(50119)
中心(46572)
研究所(46052)
业大(45249)
(44041)
财经(41018)
(40679)
农业(40526)
师范(40268)
北京(37732)
(37137)
(36117)
(35326)
经济学(35093)
师范大学(32420)
基金
项目(200531)
科学(157560)
基金(144930)
研究(143463)
(127430)
国家(126444)
科学基金(108014)
社会(90279)
社会科(85526)
社会科学(85503)
(79876)
基金项目(78192)
自然(71196)
自然科(69440)
自然科学(69422)
自然科学基金(68124)
(67148)
教育(65671)
编号(58797)
资助(58210)
成果(46375)
重点(46002)
(44129)
(43234)
(41238)
课题(40351)
科研(38819)
创新(38616)
计划(37230)
国家社会(37134)
期刊
(124037)
经济(124037)
研究(79152)
中国(52207)
学报(47224)
(45469)
科学(43802)
(39305)
管理(35606)
大学(34606)
学学(32718)
农业(31191)
教育(28136)
技术(23862)
(22271)
金融(22271)
业经(21880)
经济研究(19553)
财经(19149)
问题(17940)
(17145)
(16444)
资源(16356)
图书(14843)
(14754)
统计(13572)
科技(13476)
技术经济(13412)
商业(13295)
现代(13269)
共检索到416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耀彬  邱浩  戴璐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和引力模型,探讨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不仅能为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优化提供新视角,而且可为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将景观结构安全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结合来构建生态安全指数,并引入到改进的引力模型中,对研究区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2015年环鄱阳湖城市群整体生态安全度有所降低,部分区域经历了由高生态安全度向低生态安全度的转化,生态风险提升;2)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整个研究期间南昌市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变化呈松散趋势。在生态安全约束下,研究区多中心网络结构特征逐渐凸显,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发育程度逐步走向成熟,向协同方向优化;3)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多数城市关联强度低且处于稳定的均质状态,形成以南昌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单核心特征。在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群空间网络关联整体呈现异速非均衡特征,并形成以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抚州市区和景德镇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可见,结合生态安全指数的引力模型能有效测度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可为环鄱阳湖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骆康  李硕硕  邓伟凤  
基于流空间可以有效刻画特殊地域城市群企业异地投资网络。基于土地利用和工企登记数据,采用股权穿透法获取195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42个县区工商企业异地投资数据,分别从“主要节点-骨干路径-空间格局”层面揭示环鄱阳湖城市群企业异地投资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节点加权入度逐渐上升,南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净流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突出,区位倾向性特征明显;(2)骨干路径主要发生在南昌、九江、鹰潭、抚州以及景德镇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辖区,跨越地理要素阻碍现象明显;(3)行业整体上朝多中心结构发展,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异地投资网络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金融业向多地平级互通格局演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演变为三中心,制造业呈现南移东进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从网络的基本形态、结构属性和网络特征3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区城市群整体和分区的经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网络中心性角度看,整体网络中的中介程度不高,城市之间资源交换的程度不高,而各个圈层网络表现为南昌市的中心度很高,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从小团体分析的角度看,整体网络被划分为两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而核心区网络则出现了结构洞。(3)从角色分析角度看,整体网络角色可大致分为经济领导、辐射输出、接受辐射以及普通角色,而整体网络优势尚未发挥。由此,依据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网络化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杨文文  
基于多中心网络城市理论和集群网络结构竞争理论,在构建城市群网络空间绩效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8~2010年环鄱阳湖区城市群42个城市空间网络联系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从效率总体比较来看,环鄱阳湖区内的大部分城市处在空间网络联系的生产前沿面上,不在生产前沿面上的城市逐渐向生产前沿面靠近;(2)从效率分解来看,环鄱阳湖城市群空间网络绩效的变化是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技术水平起的作用更为明显;(3)从效率空间差异分布看,环鄱阳湖区城市群空间网络绩效呈现核心区大于边缘区、边缘区大于外围区的规律,而城市群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  王英  谢非  
湖域地区日益城市化并进而演化为复杂的环湖城市群空间网络化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普遍趋势。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运用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分析方法和非参数检验对其城市规模演变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揭示。研究表明:①环湖城市群首位城市影响较大,中间城市出现严重断层现象,中小城市数量多且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②环湖区整体城市化水平得到较快发展,中小城市晋升为大城市速度加快,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短期内各规模城市之间转型比较困难,首位城市依然占主导地位。③城市规模分布接近Zipf的理想分布状态,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同时能较好拟合β>1时的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各个规模等级城市数量比例较合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硕硕  刘耀彬  骆康  
经济韧性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而生态环境往往制约经济韧性的各个维度。构建环鄱阳湖区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指标和方法,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空间分布大体上呈现由环湖核心区向环湖外围区递减的环湖分布特征,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的湖域地区社会经济稳定性在增强,而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整体特征呈现一主多次的分布格局,成员联系愈加紧密,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中心城市核心地位逐渐减弱,次核心地位逐渐上升,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核心边缘模式”在逐渐减弱。(3)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具有地域分异特征,并呈现出“抱团取暖”的动态联系规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硕硕  刘耀彬  骆康  
经济韧性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而生态环境往往制约经济韧性的各个维度。构建环鄱阳湖区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指标和方法,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空间分布大体上呈现由环湖核心区向环湖外围区递减的环湖分布特征,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的湖域地区社会经济稳定性在增强,而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整体特征呈现一主多次的分布格局,成员联系愈加紧密,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中心城市核心地位逐渐减弱,次核心地位逐渐上升,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核心边缘模式”在逐渐减弱。(3)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具有地域分异特征,并呈现出“抱团取暖”的动态联系规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贤房  万智巍  陈永林  雷军成  张安皓  
基于长途客运班次和列车班次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构建偏离度指标,研究不同尺度下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及偏离度,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中南昌市在不同尺度不同流数据网络多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如九江、宜春、新余等城市不同尺度及流网络下排名各有不同;2)基于客运班次和列车班次区域网络结构显现出明显的差异;3)研究尺度对加权度中心、图密度影响最小,而对介数中心影响最大,度中心次之;4)两种尺度网络结构位序偏离度分别为:加权度中心为0.24,图密度为0.48,度中心为1.7,介数中心为0.24。区域是各种要素在不同尺度下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区域空间结构刻画需要考虑不同尺度以及综合各种要素。最后,对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高明  李志斌  王东宇  贺灿飞  
以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20102014年的产业投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间投资联系的空间结构评价指标与模型,通过城市节点的中心度、点入(出)度、网络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模型等来探讨城市投资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城市群整体的网络密度偏低,网络中心势相对较大,大量的联系出现在城市群内部少数城市之间;(2)城市群内部投资扩散呈现邻近扩散为主,跳跃扩散为辅的联系特征;(3)城市群现阶段投资联系强的城市基本均分布于河南省内,其他四省城市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间具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永生  李玉龙  郑绍杰  
文章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交通流、信息流和技术合作角度构建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三重网络中城市的节点位置、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三重网络主要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外围形成以苏州、无锡、宁波、合肥等为次级核心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中心度,体现了其作为交通枢纽、信息高地和创新中心的功能角色。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类型化特征,经济发达城市或同一省份内的城市间更容易构成子群。QAP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上的邻近性和工资水平等因素会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网络关联强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网络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建构;区位条件差异、要素空间流动、交通综合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胡俭  
目前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首位城市南昌垄断性相对较强、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数目较多、规模小实力弱,城镇体系存在严重断层等。为此,我们建议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十二五"建设规划中采取优化措施,进一步强化首位城市南昌的建设,提高南昌对周围城镇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快区内中等城市九江、上饶等的发展,创造一两个大城市,弥补城镇体系中间断层;利用生态区位错位竞争原理,促进城镇间的协调发展;加大小城镇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改善小城镇发展环境,弥补中等城市过少、辐射能力不强的缺陷;建立协调机构,统筹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使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更加合理。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书红  武亚俊  陈西芳  
为分析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应对攻击时的韧性变化特征,该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考虑吸收能力、缓冲能力和可恢复能力3个维度的网络结构韧性评估模型,并通过空间向量模计算网络结构韧性值。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了城市群客运网络,并借助空间网络分析工具ArcGis和Ucinet探讨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拓扑特征;考虑节点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交通的联系,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典型节点选取方法。结果表明:典型节点受到攻击后,网络的缓冲能力都处于较低状态,尤其是蔡家坡站点失效后,网络缓冲能力下降到0.388 9;节点度大的站点失效后,网络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差;普铁站和高铁站失效后对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远大于公路客运站;结合典型节点特征和模拟结果,可针对性地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刚  王光辉  刘勇  吴清  
立足区域多维联系的网络视角,建立了多维网络空间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空间结构、关联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在网络空间结构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具有明显的极核特征,层级结构比较显著,网络联系强度呈现明显的地理衰减规律;2)在网络整体结构方面,城市多维网络呈现出多线程、多城市、跨区域的网络分布态势,具有显著的“局域网”和小世界特征,网络联系的稳定性和叠加效应还需加强;3)在网络中心性方面,五大城市群信息联系网络的外向程度中心性>高铁联系>科技联系>资金联系,高铁联系的内向程度>科技联系>资金联系>信息联系;4)在网络相似性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整体呈现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不同城市群与不同维度网络间的关联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异;5)在影响因素方面,五大城市群多维网络均不同程度受地理空间、经济差异、制度差异、认知差异的影响,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作用大小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