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3)
- 2023(14518)
- 2022(12445)
- 2021(11907)
- 2020(9883)
- 2019(22782)
- 2018(22940)
- 2017(43893)
- 2016(24095)
- 2015(27528)
- 2014(27832)
- 2013(27049)
- 2012(24251)
- 2011(21887)
- 2010(22070)
- 2009(20059)
- 2008(19414)
- 2007(16978)
- 2006(14762)
- 2005(12880)
- 学科
- 济(96858)
- 经济(96754)
- 管理(69085)
- 业(60211)
- 企(50863)
- 企业(50863)
- 方法(45099)
- 数学(39238)
- 数学方法(38517)
- 学(25850)
- 中国(25102)
- 农(24948)
- 地方(21827)
- 财(21228)
- 业经(20966)
- 理论(18606)
- 环境(17064)
- 制(16562)
- 农业(16292)
- 和(16243)
- 贸(14766)
- 贸易(14758)
- 易(14254)
- 技术(14087)
- 划(13842)
- 教育(13695)
- 银(13475)
- 银行(13428)
- 务(13273)
- 融(13189)
- 机构
- 学院(339581)
- 大学(339270)
- 管理(134393)
- 济(126367)
- 经济(123418)
- 理学(117020)
- 理学院(115656)
- 管理学(113175)
- 管理学院(112568)
- 研究(111661)
- 中国(81488)
- 科学(73591)
- 京(72853)
- 所(56512)
- 财(56395)
- 农(55913)
- 业大(52791)
- 研究所(52067)
- 中心(50233)
- 江(49276)
- 范(46860)
- 师范(46377)
- 北京(45961)
- 财经(45746)
- 农业(43889)
- 经(41471)
- 院(41130)
- 州(40363)
- 技术(38680)
- 师范大学(37357)
- 基金
- 项目(237952)
- 科学(186257)
- 研究(171985)
- 基金(170574)
- 家(149356)
- 国家(148156)
- 科学基金(126997)
- 社会(105592)
- 社会科(99817)
- 社会科学(99789)
- 省(94673)
- 基金项目(90289)
- 自然(84572)
- 自然科(82544)
- 自然科学(82524)
- 自然科学基金(80962)
- 教育(80381)
- 划(79771)
- 资助(71149)
- 编号(70998)
- 成果(57198)
- 重点(53419)
- 部(51114)
- 发(50350)
- 课题(49541)
- 创(48950)
- 科研(45664)
- 创新(45611)
- 大学(43729)
- 计划(43409)
- 期刊
- 济(137145)
- 经济(137145)
- 研究(94459)
- 中国(63612)
- 学报(57051)
- 科学(51427)
- 农(49965)
- 管理(48284)
- 教育(42893)
- 大学(42331)
- 财(41058)
- 学学(39726)
- 农业(34850)
- 技术(32543)
- 融(24059)
- 金融(24059)
- 业经(23804)
- 经济研究(21702)
- 财经(21149)
- 图书(19123)
- 经(17966)
- 业(17858)
- 问题(17117)
- 科技(17074)
- 版(16600)
- 资源(16135)
- 统计(16115)
- 技术经济(15829)
- 理论(15713)
- 商业(14999)
共检索到483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凌云 周晶 顾为东
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本质上体现在"活"的适应性物流主体间协调与合作,通过聚集耦合,创建一种和谐共生秩序,形成一种多主体共生耦合的组织生态系统。依据组织生态学理论,对区域物流微观主体类型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区域物流主体迁移和演变规律研究了区域物流微观主体的生态位及生态秩序形成机理,进而运用多主体建模理论探索了区域物流微观主体具体行为模式与运作过程,为认识区域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行为、复杂适应性和演化机制的基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凌云 周晶 穆东 范钦满
在区域物流生态系统中,各物流微观主体和主体群聚集演化促进系统发展,其系统演化与生物群落系统进化非常相似。区域物流微观主体在各自的生态位上承担区域物流发展的使命,通过持续不断的交互和适应,形成共同生存与协同进化的"命运共同体"。区域物流微观主体之间常见的聚集演化可分为互惠共生、偏利共生、竞争共生三大类型。其聚集演化形态可分为物流主体点状聚集态势、物流主体线状聚集态势、物流主体带状聚集态势、物流主体网络聚集态势、区域物流圈聚集态势五个阶段。根据生物群落与产业集群的相似性,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和群落进化理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演化进程可分为区域物流企业集聚的入侵阶段、区域物流企业群落的定居阶段、区域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永海 洪茹燕
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受到学术界重视是环境变化驱动的结果。已有研究表明,组织公民行为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差序格局的文化和主体-生态模式转型经济的中国情境下,组织公民行为需要本土化研究。在我国差序格局的文化情景下,组织公民行为主体被差序性地进行了"自己人"和"外人"的划分,受到区别性对待。同时,差序格局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随着环境的发展而变化,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程度与方式也处于动态演变之中,组织公民行为研究需要从个人、组织和社会多层面进行长期地综合审视。长远来看,企业层面上的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所在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永海 洪茹燕
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受到学术界重视是环境变化驱动的结果。已有研究表明,组织公民行为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差序格局的文化和主体-生态模式转型经济的中国情境下,组织公民行为需要本土化研究。在我国差序格局的文化情景下,组织公民行为主体被差序性地进行了"自己人"和"外人"的划分,受到区别性对待。同时,差序格局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随着环境的发展而变化,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程度与方式也处于动态演变之中,组织公民行为研究需要从个人、组织和社会多层面进行长期地综合审视。长远来看,企业层面上的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所在的关系网络结合起来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小明
在东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同的地区共同体建设模式,其中包含着不同的地区秩序观念。东亚共同体建设,就是如何把东亚塑造成一个地区和建立某种地区秩序的过程,或者说,就是怎么样实现东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东亚共同体之成为现实,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系列国家组成一个地理区域、一系列共有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共有的地区意识或地区认同。有史以来,东亚地区先后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模式或秩序,即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以及当代的东亚共同体模式。这些模式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特征:第一个模式是稳定的,但却是不平等的;第二个模式是征服性的,也是不平等的,并且导致了大规模的...
关键词:
东亚 地区共同体 历史模式 秩序观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晓妮 梁成艾
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体系的、以项目情境为载体、以主题工作任务为教学单位、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和"六性"素质结构体系具备为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有效实施要受教师的多元一体化生态素质、学生的个性情境化生态素养、教学的动态平衡化生态网络、学校的镶嵌多维化生态情境等影响因子的限制,而其要顺利发展就必须通过践履"生态位原理"、规避"花盆效应"、析透"耐度定律"、诉求"活水效应"等途径创设生态性的教学情境来加以保障。
关键词:
生态学 职业院校 项目主题式 教学模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白小虎
本文选取了温州模式研究中引用率较高的文献,梳理了制度变迁、产业集群、城市化、民间金融、商会等多角度研究的理论成果,并将"自发秩序"和"制度秩序"的切换作为市场化改革和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温州模式的实践及其理论研究提供了观察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原发原生的中国样本。自发秩序是温州模式先行启动市场化改革的特殊性一面,对其他区域的改革有启发意义。从自发秩序向制度秩序切换才是市场化改革的一般性和总体方向,温州模式现实的发展困境充分显示了从区域特殊性向制度一般性过渡的现实障碍。温州模式及其研究从正反两方面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做出了理论贡献。
关键词:
温州模式 自发秩序 制度变迁 制度秩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达铭 汪丹丹 孙刚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各个利益主体的行为与市场秩序形成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如何形成良好市场秩序提出了行为建议。
关键词:
利益主体 证券市场 秩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杜海
针对如何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共享的问题,以中国西部地区的物流业为研究对象展开调研。通过深入调研,获取了该地区的物流信息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物流理论及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区域物流信息共享的四种模式。并与算法科学相结合,就这四种模式的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由此确定了西部地区物流业信息发展的最佳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信息共享 网络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严琰
市场经济下,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直接的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为其它经济活动提供便利而间接的影响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是物流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社会基础条件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到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物流产业能否实现全球化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是否实现了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在供应链模式下,物流产业的发展不能只是某一环节的发展,而必须是供应链全过程的整体物流发展,只有实现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的物流发展,才能更好的助推区域经济。但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实现供应链模式下物流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就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优化。此外,还要规范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外商投资,制定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
供应链 区域经济 物流产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毛太田
信息共享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发展区域物流,必须要全力实现区域内的物流信息资源共享。依据共享的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表现特征,讨论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对经济区域内部的意义、对企业的意义和对消费者的意义,明确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信息资源 共享 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严琰
市场经济下,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直接的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为其它经济活动提供便利而间接的影响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是物流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社会基础条件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到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物流产业能否实现全球化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是否实现了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在供应链模式下,物流产业的发展不能只是某一环节的发展,而必须是供应链全过程的整体物流发展,只有实现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的物流发展,才能更好的助推区域经济。但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中
关键词:
供应链 区域经济 物流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桓 张梅燕
本文从需求角度对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两种主流的电子商务物流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物流服务滞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特点,提出区域化协同物流模式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区域经济 协同物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一晗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需求不断凸显。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以村集体为载体的组织化流转成为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皖南F县的两种组织化流转事实表明:流转方式不同,村集体的角色不同,形成的土地流转秩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行政主导的组织化流转中,村集体扮演的是政府代理人的角色,村集体介入下流转关系发生了异化,从而造成了大户霸租、农户霸地的治理困境;而当组织化流转以村民自治的形式进行时,作为农民的联合体,村集体获得了农户的充分授权,交易双方的市场关系也得以保留,土地秩序实现了良性运转。因此,要充分认识制度安排对流转秩序的影响,防范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土地流转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保持村民自治活力和规范性的制度建设,引导地方政府做好农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树琪 杨箫菡
当前非税收入管理依然存在许多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征管方法尚未得以理顺;财政非税收入管理部门与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制度化建设、激励机制构建存在的问题还较多。在非税收入越来越成为各级财政收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前提下,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摆在了理论与实际部门面前。"收支两条线"制度中存在分成激励造成乱收费泛滥问题,其收缴"分散"在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不利于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非税收入征管秩序的治理成效不容乐观,存在行政寻租问题。研究表明:需要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模式,在政府间、非税收入来源主体间建立规范的"契约关系",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管。
关键词:
非税收入 征管模式 征管秩序 治理办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