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0)
- 2023(18245)
- 2022(15518)
- 2021(14768)
- 2020(12352)
- 2019(28050)
- 2018(27579)
- 2017(51974)
- 2016(28093)
- 2015(31451)
- 2014(31002)
- 2013(30372)
- 2012(27689)
- 2011(25144)
- 2010(25086)
- 2009(23304)
- 2008(22476)
- 2007(19587)
- 2006(17112)
- 2005(14970)
- 学科
- 济(113223)
- 经济(113080)
- 管理(82659)
- 业(77191)
- 企(65080)
- 企业(65080)
- 方法(48660)
- 数学(41553)
- 数学方法(41051)
- 中国(32762)
- 农(30388)
- 财(26931)
- 业经(26633)
- 学(26018)
- 地方(22503)
- 技术(22138)
- 制(21934)
- 贸(21506)
- 贸易(21488)
- 易(20926)
- 环境(19913)
- 农业(19906)
- 理论(19220)
- 和(18518)
- 银(17762)
- 银行(17719)
- 行(16978)
- 融(16817)
- 金融(16814)
- 划(16783)
- 机构
- 大学(393454)
- 学院(391498)
- 济(161022)
- 经济(157821)
- 管理(154890)
- 研究(134309)
- 理学(134066)
- 理学院(132578)
- 管理学(130429)
- 管理学院(129707)
- 中国(100416)
- 京(84061)
- 科学(81943)
- 财(72135)
- 所(66293)
- 研究所(60631)
- 中心(59926)
- 农(59188)
- 财经(57850)
- 业大(56053)
- 江(55709)
- 北京(53499)
- 范(53001)
- 经(52730)
- 师范(52567)
- 经济学(49269)
- 院(49165)
- 农业(46156)
- 州(45230)
- 经济学院(44318)
- 基金
- 项目(269673)
- 科学(213125)
- 研究(200612)
- 基金(195404)
- 家(169907)
- 国家(168527)
- 科学基金(144763)
- 社会(128148)
- 社会科(121391)
- 社会科学(121364)
- 省(104507)
- 基金项目(103213)
- 自然(91761)
- 教育(91567)
- 自然科(89577)
- 自然科学(89554)
- 划(88083)
- 自然科学基金(87969)
- 编号(80963)
- 资助(79389)
- 成果(65912)
- 重点(60671)
- 部(59794)
- 创(58988)
- 发(58295)
- 课题(56136)
- 创新(54516)
- 国家社会(53000)
- 教育部(51578)
- 科研(50604)
- 期刊
- 济(176052)
- 经济(176052)
- 研究(116576)
- 中国(77179)
- 学报(59357)
- 管理(57411)
- 科学(56364)
- 农(53566)
- 财(53549)
- 教育(47165)
- 大学(45143)
- 学学(42129)
- 农业(37802)
- 技术(33570)
- 融(31582)
- 金融(31582)
- 经济研究(28936)
- 业经(28931)
- 财经(28046)
- 经(24202)
- 问题(22429)
- 业(21152)
- 图书(20369)
- 科技(20230)
- 技术经济(19372)
- 贸(18075)
- 理论(17523)
- 资源(17374)
- 现代(17360)
- 版(17188)
共检索到573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洁 唐益谨 李锋
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基于市场环境、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文化4个生态因子,构建光伏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创新生态位超体积模型构建光伏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完成2009—2021年光伏产业创新适宜度评价与分析,对光伏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与产业创新产出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创新生态因子对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9—2021年光伏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平均值为0.5345,处于一般水平,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产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与产业创新产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市场环境因子、创新资源因子对光伏产业创新产出呈正相关关系。从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开拓新兴市场、培育产业创新文化等方面,提出提升中国光伏产业创新适宜度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生态学 光伏产业 创新适宜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言信
文章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光伏产业链发展模式存在较为突出的风险,且光伏企业的商业模式存在同质化现象。文章提出,要化解中国光伏企业当前的困境就必须促进光伏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光伏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有:产业链整合创新、产品研发创新、目标市场创新、营销战略创新、公共关系创新和资本运作创新。文章还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对中国光伏企业创新后的商业模式的可能选择进行了分析,并简要提出了从政府层面支持中国光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光伏企业 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海建 杨磊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核心,过去一直以人才培养、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为基本着眼点进行和谐校园的构建,致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出现了比例失衡的现象。因此,应该切实立足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遵循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针对影响生态化教学管理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审视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和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的具体化建议。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 高等院校 学生管理 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小丽 夏玲 刘继兵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为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为例,从政府R&D资助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选取指标资助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选取指标,分析这些变量对我国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表明,政府R&D补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正效应较为显著补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正效应较为显著,对外开放和资产负债率对企业创新活动有较为显著的正效应。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所以企业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因此,加大政府研发补助、扩大企业出口和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等措施扩大企业出口和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等措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河 胡树华 李正元
光谷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技术跨越、产业跨越 ,实现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 ,促进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光谷 产业创新 科技园区 产业技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思平 于永达
基于1998~2008年806家中国光伏相关企业数据,主要采用Negative Binomial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海归人才的特殊作用。具有海外教育或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加强专利保护,对周边企业亦存在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选择回国发展,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特殊载体,在新兴产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外国直接投资、贸易等其他国际技术转移方式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却不显著。本文首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在企业层面分析海归人才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技术创新政策、人才战略的制定实施均有所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燕 廖雅
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产业模式已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如何借助内生力量发展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从技术创新管理的角度,创新性地引入审计,通过建立标准、找到差距、改进建议的方法,创建管理职能和资源配置的九宫格模型,探索性地研究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提出资源配置所存在的市场准备不足、生产技术受限、研发力量薄弱等问题以及建议。
关键词:
审计 技术创新管理 光伏产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茂福 管竹笋
基于光伏企业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观念叠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价值共创行为的中介作用与政策支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观念叠加对价值共创行为和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在观念叠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政策支持正向调节观念叠加与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正向调节价值共创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拓展观念叠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对提升我国光伏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雨 满彩霞 徐瑷琳 史秋洁
城市空间是探讨城镇化特征、动力机制和效应的重要载体,但生态空间作为传统城市—自然二分对立认识论下被人类控制和支配的对象,却较少成为城镇化研究的主体。论文以深圳为例,从城市政治生态学视角展现了过去40余年深圳城—水关系的阶段性演化及其背后的权力结构关系变迁。研究认为,水是权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多元复杂的本体特征,它与城市发展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互建构。在深圳城镇化的不同阶段,国家、资本、自然展现出差异化的动态关系,塑造了水的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过程,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所需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支撑城市可持续运作的生态保障、提升城市长期竞争力的新动力。深圳城—水关系的演变揭示了中国环境治理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新的过程。尽管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确保经济发展,以水为代表的城市生态空间出现了同质化和退化,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国家权力未必在资本和市场的扩张中出现“空心化”;相反,国家权力的主动介入修复甚至扭转了单一市场逻辑下的生态退化和社会不平等。这些新型的国家—资本—自然关系和社会经济实践,不仅呈现了人类寻找公平、正义、可持续城市建设的中国方案,而且为城市—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论深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玉霖
一、引言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企业经营模式,同时随着其发展的扩大,对传统企业经营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的结合,具有节约资源、反应快捷、加快物料循环周期、提高服务客户质量等优点。但是电子商务在给企业带来优点的同时,也给众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传统型的企业如果没能很好的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则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当前众多企业所采用的都是工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顾
高新技术产业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借鉴产业生态学理论,有利于建构高新技术企业共生体、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产业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地理"群落"尚未形成、产业结构雷同问题突出和产业集群不完善等问题既不符合产业生态学的规律,又极大地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学视角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完善包括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匹配机制,健全以信息共享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中
区域主导产业协同创新过程具有显著的生态特征,如创新主体要素的多样性、创新结构的层级性以及优势创新种的重要性等,本质上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在此分析基础上,把区域主导产业协同创新的内在生态机制界定为:价值链的协同进化动力机制、耗散结构的有序化运行机制和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主导产业 生态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红琴 陆佳勤
论文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5个维度构建了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结合云模型方法,对2020年我国各省份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我国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53.33%的省份仍处于不成熟阶段。(2)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呈现区域聚集性,中东部地区以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成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3)技术环境和政治环境是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初期,政策是主要驱动力,进入成长和成熟阶段后,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减弱,技术推动占主导。(4)光伏产业发展存在木桶效应,区域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的提高需要各维度共同驱动。
关键词:
光伏产业 环境成熟度 组合赋权 云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红琴 陆佳勤
论文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5个维度构建了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结合云模型方法,对2020年我国各省份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我国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53.33%的省份仍处于不成熟阶段。(2)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呈现区域聚集性,中东部地区以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成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3)技术环境和政治环境是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初期,政策是主要驱动力,进入成长和成熟阶段后,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减弱,技术推动占主导。(4)光伏产业发展存在木桶效应,区域光伏产业环境成熟度的提高需要各维度共同驱动。
关键词:
光伏产业 环境成熟度 组合赋权 云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会政 宗喆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企业通过提升技术和参与高附加值环节实现产业升级。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内忧外患"的被动局面,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摆脱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各环节的主要特征的分析,采用Kaplinsky指数对光伏产业的产品升级和产品及过程降级趋势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我国光伏产业中产品升级的比重高于产品和过程降级的比重,但产品升级范围呈现递减趋势;从全球价值链环节来看,主要的升级产品多分布于系统集成环节,降级产品则主要集中在电池生产环节。论文最后围绕提高产品价格和增加市场份额两方面,结合新常态下"提质增效"的目标,为我国光伏产业升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