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3)
- 2023(4198)
- 2022(3404)
- 2021(3151)
- 2020(2549)
- 2019(5420)
- 2018(5262)
- 2017(9150)
- 2016(4980)
- 2015(5323)
- 2014(5116)
- 2013(4970)
- 2012(4412)
- 2011(4166)
- 2010(4281)
- 2009(4014)
- 2008(4072)
- 2007(3378)
- 2006(3162)
- 2005(2862)
- 学科
- 济(20026)
- 经济(20014)
- 管理(13191)
- 学(11430)
- 业(9065)
- 环境(8662)
- 企(6849)
- 企业(6849)
- 生态(6060)
- 地方(5674)
- 农(5670)
- 方法(5634)
- 中国(5296)
- 资源(4503)
- 数学(4497)
- 和(4496)
- 数学方法(4431)
- 划(4185)
- 业经(4136)
- 经济学(4129)
- 农业(3885)
- 发(3794)
- 理论(3608)
- 税(3199)
- 地方经济(3197)
- 规划(3177)
- 财(3117)
- 环境规划(3108)
- 税收(2936)
- 收(2904)
- 机构
- 大学(72579)
- 学院(71301)
- 研究(28823)
- 济(26361)
- 经济(25759)
- 管理(24751)
- 理学(21018)
- 中国(20683)
- 理学院(20680)
- 科学(20315)
- 管理学(20214)
- 管理学院(20080)
- 京(15856)
- 所(14949)
- 研究所(14003)
- 农(13411)
- 中心(12795)
- 范(11935)
- 师范(11815)
- 业大(11650)
- 财(11564)
- 江(11059)
- 院(10900)
- 农业(10361)
- 北京(10066)
- 师范大学(9924)
- 财经(9389)
- 科学院(8939)
- 州(8684)
- 研究院(8684)
- 基金
- 项目(52380)
- 科学(41553)
- 基金(38396)
- 研究(36563)
- 家(34979)
- 国家(34748)
- 科学基金(28967)
- 社会(23593)
- 社会科(22259)
- 社会科学(22254)
- 基金项目(20397)
- 省(20344)
- 自然(19233)
- 自然科(18447)
- 自然科学(18439)
- 自然科学基金(18074)
- 划(17947)
- 教育(15835)
- 资助(14425)
- 编号(13732)
- 重点(12943)
- 发(12237)
- 成果(11201)
- 部(10807)
- 创(10729)
- 计划(10371)
- 国家社会(10182)
- 创新(10168)
- 科研(10031)
- 课题(10015)
共检索到105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怀政
近年来,生态学原理不断扩展到经济、管理、金融乃至人文、政治等社会科学领域,用来诠释社会经济现象和行为,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与偏差。为此,可以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探索生态学理论变迁的路径,透析人类自然观、价值观的整体变化。
关键词:
生态学 协调自然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养琰
切勿陶醉于对自然界征服的“胜利”宋养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康康
人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性范畴,但由于认知者知识文化和分析视角的不同,对其关系史的梳理难免存在内容表述和形式直观的差异。伦理道德自古以来就是考察事物及其关系的正常维度,因而将人同自然的关系放置于伦理学域境中来考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伦理认知视角分析,人同自然之间的伦理关联依次呈现出顺从自然的伦理表征到征服自然的反伦理倾向再到尊重自然的伦理属性这样"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环节。这三个辩证环节比较合理的呈现了人同自然辩证关系的演进历程,对于提升改进当代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红辉 李铭 吕冰
城市走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其自身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TakahiroShindo 朱关鑫 李富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缪青
崇拜歌星与崇拜英雄缪青当社会上沸沸扬扬地谈论追星族时,一些少男少女理直气壮的反问,“不让我们追星。追什么?”的确,人生似乎总要有一点追求,问题在于追什么,是否要追到“发烧”的程度?由于年龄、学识、人生经历以及爱好的不同,人们对于追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建寨 张红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建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代生态问题、探讨解决生态危机途径的一种思想流派,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从1956年6月阿格尔首次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以来,日本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日本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研究:由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危机生产关系说"、由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有机论"思想、由对生态价值主体的探讨而生发的"自然环境伦理"思想、由对"循环"和"共生"的关注而生发的自然民生思想、由对权力变迁的文化体认而...
关键词:
日本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研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锋
西方思想史上有两种基本的自然观,一为敬意论自然观,其实质强调自然是众生平等、互爱相处的家;二为机械论自然观,其实质主张自然是各种事物相互充足利用、为人所造的高效经济共同体。二者相互对立。生态学就是在它们协同影响下萌生和演进的。但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文明的兴盛,后者占据主导地位,敬意论受到排挤。这是现代生态问题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合理、有效的生态学应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顺英
以往企业管理所谈的无非就是如何统筹利用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时间资源以实现效率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唯独没有涉及企业行为的主体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结构性问题。人类要探寻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实现文明范式的转型,将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中国企业必须从全球的视野和人类未来的视角进行前瞻性锐意思考,尽可能地跨越西方工业文明留给人类的负面遗产。
关键词:
生态 人与自然 企业使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愿、思维和行动,管理工具学得再多再好,都无济于事。一、解构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在日本管理学界,除了以提升员工素养为目标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属原创以外,基本没有提出过原创管理思想、理论和体系。对于大多数管理思想他们都奉行拿来主义,但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落地实践和确保实效方面进行改良,最后能做的更好。其中,经营哲学思想源自中国,但在利他经营、关照供应商和帮助员工成长等方面,做得比国内企业好得多;目标管理源自美国,日本人把它改造为重视过程的方针管理机制,弱化目标和责任分解,强化策略和措施研究,效果远优于美国;QC和PM管理是源自美国的分析工具,日本人将之升级为TQC和TPM全员改善活动等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章乐
现代教育的"分数崇拜"表现为过度关注教育质量的可计算性,过度关注教育结果的可预测性,过度关注教育过程的控制性。"分数崇拜"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生产了大量的"教育废品",此外它还催生了社会中的"利益崇拜",并使得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呈现非人化的特征。现代制度的"合理化"进程所引发的过度追求量化以及现代人"身份焦虑"的凸显,是导致病态教育竞争及"分数崇拜"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
“分数崇拜” 现代教育 社会学视角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耀辉
本文将不协调定义成一个主观判断,认为它是一个综合效率、公平和环境贡献的共识,其状态与趋势对社会运行成本产生巨大影响并由此来减少不协调。协调既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政府调节过程,市场的自然调节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取决于边际报酬的递增性或递减性。从长期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持久作用规律,但边际收益递增规律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挥作用,并推迟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到来。时间过长和程度过高的不协调会导致人们的福利下降,从而需要政府对区域不协调进行调节,主要方法是转移支付制度、区域均衡的国家政策导向和与国家宏观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 不均衡 政府调节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包庆德
莱斯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独特的认识论维度阐述造成全球生态危机最深刻的社会意识根源——控制自然观念。控制自然观念在客观上造成人性扭曲,同时也在现实社会中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控制自然其实质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控制,在时空维度上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制约社会进步。消除控制自然观念是建立一个较易于生存的社会并从伦理和道德维度对人类使用科学技术的行为进行生态约束、规范和引领。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需要对控制自然观念进行深度生态解读。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控制自然理论对于我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