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2)
2023(13179)
2022(11739)
2021(11115)
2020(9359)
2019(21944)
2018(21959)
2017(42521)
2016(23432)
2015(26494)
2014(26600)
2013(26212)
2012(23776)
2011(21327)
2010(21334)
2009(19438)
2008(18595)
2007(15945)
2006(13882)
2005(11781)
作者
(67018)
(55628)
(55150)
(52780)
(35573)
(27024)
(25097)
(22079)
(21264)
(19851)
(19234)
(18554)
(17651)
(17471)
(17177)
(16818)
(16717)
(16417)
(15820)
(15756)
(13922)
(13498)
(13446)
(12732)
(12430)
(12418)
(12306)
(12215)
(11231)
(11087)
学科
(93533)
经济(93437)
管理(64690)
(59159)
(48573)
企业(48573)
方法(45002)
数学(39655)
数学方法(38950)
(25548)
中国(24131)
地方(23458)
(21165)
业经(20070)
(19748)
环境(17645)
农业(17317)
理论(16593)
(15354)
(14232)
贸易(14222)
技术(13959)
(13734)
(13726)
(13713)
(12366)
财务(12289)
财务管理(12264)
企业财务(11471)
教育(11428)
机构
学院(323084)
大学(321835)
管理(130771)
(120033)
经济(117018)
理学(114210)
理学院(112885)
管理学(110474)
管理学院(109925)
研究(105504)
中国(75746)
科学(70442)
(69090)
(53435)
(52925)
(51949)
业大(51704)
研究所(48891)
中心(48234)
(46728)
(44873)
师范(44502)
北京(43273)
财经(42229)
农业(41738)
(38934)
(38724)
(38280)
师范大学(35939)
技术(35316)
基金
项目(231202)
科学(180925)
研究(166743)
基金(165083)
(144094)
国家(142923)
科学基金(123152)
社会(102101)
社会科(96546)
社会科学(96512)
(93693)
基金项目(88932)
自然(82729)
自然科(80728)
自然科学(80709)
自然科学基金(79171)
(77604)
教育(77023)
编号(69153)
资助(68434)
成果(54377)
重点(51743)
(49300)
(49279)
课题(47832)
(47515)
创新(44255)
科研(43986)
计划(42326)
大学(42173)
期刊
(128564)
经济(128564)
研究(88903)
中国(59510)
学报(52075)
科学(48446)
(47764)
管理(44900)
大学(38856)
教育(38094)
(37731)
学学(36451)
农业(33706)
技术(30173)
业经(22446)
(21337)
金融(21337)
经济研究(19061)
财经(18527)
资源(18169)
图书(18076)
问题(18065)
(17801)
科技(16875)
技术经济(15921)
(15660)
统计(15562)
(15302)
理论(15012)
(14521)
共检索到455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永顺  张二勋  
本文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进行直观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获取各城市的生态信息,提出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蕾  姜灵彦  高军侠  
采用P-S-R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客观评价。采用物元和可拓理论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研究,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耕地粮食单产逐年增加,土地流失比例逐年降低,土地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人口压力过大,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仍然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GDP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第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虽有所提升,但横向比较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紧迫。整体水平不容乐观,目前仍处于临界安全水平,评价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振华  雷琳  
我国农业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业污染已成为最严重的污染源,因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土地生态效率变得至关重要。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该省18个市2012—2016年的农业土地生态效率进行研究。该模型能够有效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得到更真实的效率值;同时,通过引入环境变量,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在0.7左右,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生态效率的关键;农业土地生态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有正向也有负向的影响,农业财政支出主要产生了负向的影响,第三产业占比对生态效率有利;各个市的农业土地生态效率与区位因素有关,效率值由高到低从省会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士兴  王腊春  李静  杨顺喜  李彦东  赵荣钦  尹义星  
用水结构研究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乃至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水资源利用生态位内涵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利用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生态位与生态环境关系,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农业用水生态位较大但有减小趋势,生活用水生态位较小但稳中有升,而居于中间的工业用水生态位除市区外均有所增加;区域生态位熵值存在明显差异,汤阴县、滑县和内黄县农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市,而市区、林州市生活用水占有率、工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市,其他区域基本呈相反趋势;滑县等区域农业用水生态位对生态环境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比较敏感,而安阳县则为工业用水生态位;安阳市用水结构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明霞  王家耀  陈科  
地理国情分类区划是认知和分析地理国情的有效途径,是研究认识地理国情类型特征、组合及其演变趋势的区域差异和地理国情空间分异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了地理国情分类区划的指标体系;基于多维尺度分析和聚类分析,构建了地理国情分类区划模型。选择河南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区划实验。通过对地理国情数据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根据分析的可视化结果,可直观地确定地理国情的分类区划数,并将此设置为初始的聚类数;在此基础上进行k均值聚类,可实现河南省地理国情的分类区划,通过对各聚类簇中指标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各聚类簇中心对区划各类型进行定义和解释,最后对聚类结果进行空间化表达。结果表明:河南省地理国情可划分为指标数据极值区、指标数据低值区、指标数据中值区和指标数据高值区4类,且根据空间集聚性分析,可判断分类区划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各区划类型间相互包容和渗透,集聚呈4条西南?东北的条状带。该项工作可为统筹地理国情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锋正  刘向晖  刘新平  
在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和农业经济子系统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型,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来量化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与农业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以河南省为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跟踪2003年到2012年的数据变化情况,研究得出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和农业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未来1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淑萍  
[目的]休闲农业是现代经济与农业快速发展的产物,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能够实现休闲农业的发展,对自己甚至是整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阐述休闲农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与专家访问发,收集河南省12个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发展数据,并筛选得到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输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建立为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服务的DEA模型。[结果]之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具体的角度上来说,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可实现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全面上来说,对休闲农业的投入可推动该行业的整体规模。[结论]该文的研究结果为发展河南省休闲农业打下了理论基础,推动了重点发展技术、提高投资效率和投入物力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淑萍  
[目的]休闲农业是现代经济与农业快速发展的产物,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能够实现休闲农业的发展,对自己甚至是整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阐述休闲农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与专家访问发,收集河南省12个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发展数据,并筛选得到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输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建立为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服务的DEA模型。[结果]之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具体的角度上来说,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义群  张戈  宋冰  
本文选取河南省2006-2010年地方国库收入数据为样本,利用ARMA模型对其2011年1-7月份国库收入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整体预测效果良好,从而更好地估测出地方国库库存的数值,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预测数据支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进程。综合来看,地方国库收入预测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文博  李世平  
[目的]基于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的需求和支付意愿,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测算具有弹性的生态补偿标准,确保生态补偿机制顺利运行。[方法]以河南省457份实地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由4个属性水平、7个选择集组成的生态价值属性集,测算受访对象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结果]城乡居民对于耕地资源景观与生态环境关注度最高,其次是耕地质量和耕地面积;农民和市民对于耕地生态价值属性满足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性,农民支付意愿为2 060.55元/hm~2,市民支付意愿为3 396.15元/hm~2,两者相差近1 335.60元/hm~2,收入水平、环保意识是影响受访对象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最直接因素,但两者均认为耕地面积不变、耕地质量改善和耕地景观生态环境改善为最优选择。[结论]补偿额度应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将农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下限,市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上限,可建立具有一定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田丽  
以物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物流业从业人数作为投入指标,以物流业的增加值、货物周转量作为产出指标,构建了河南省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效率评价模型对河南2004-2012年物流系统的相对有效性、技术有效性、规模效益有效性和超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物流投入、产出总体有效性为44%,在此结果基础上分析了物流产业效率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物流产业效率提升要点及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新明  张娟娟  刘合兵  姬兴杰  刘木森  张翀  
【目的】检验小麦模型WCSODS在河南省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大田方法,分别设置了播期和氮肥试验,以播期试验为基础进行参数调试,以氮肥试验验证模型。【结果】(1)WCSODS对河南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模拟精度较高,全生育期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仅相差1~2d,拔节期和抽穗期模拟相差较大,分别为3~6d和0~4d,产量模拟相差42~463.5kg·ha-1;(2)WCSODS以绿叶分配系数和地上部干重为基础,对小麦LAI动态变化进行模拟,从而在方法上避免了叶面积定量计算时造成的误差,适用于不同分蘖能力的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结果显示其对LAI、茎蘖数及干物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相关系数达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峰  千怀遂  焦士兴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适宜度模型的建立是农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估的基础。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河南省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旬温度适宜度函数、旬光照适宜度函数和旬降水适宜度函数。考虑到不同生育期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强度的客观差异,运用相关系数法设定每个生育期内各旬的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法设计全生育期20个旬的权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水的共同影响,为反映其气候适宜性变化,必须模拟三因子的协同效应,因此该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同期光温水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对10个代表站点的气候适宜度计算结果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说明用这种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翠娟  
[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国,研究其农业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不仅对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河南省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分别计算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河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2007年的1.491hm~2/人上升至2016年的2.164hm~2/人,增长率45.10%,而人均耕地承载力却未出现同步增长,生态赤字不断加大。(2)2007年河南省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hm~2/人, 2016年上升至0.132hm~2/人,增长率3.1%;而人均草地承载力却出现下降,下降率达26.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2007—2016年河南省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水域承载力均未有太大变化。相比于耕地、林地和草地,其水域的供求差距最大。降低水域供求矛盾,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是关键。(4)在农、林、牧、渔业中,河南省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产业, 2007年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为0.052hm~2/人, 2016年下降为0.046hm~2/人,下降比率为11.54%;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也是在4个产业中唯一出现增长的产业,上升比率为27.90%,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耕地保护、草地的确权及保护、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继续退耕还林是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成玉  
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过大都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规模的确定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在适度规模的不同判断标准中,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比较指标,应用中需要考虑区域差异和动态性。本文依据该指标并结合河南省的数据计算出2013年河南省的适度规模为农村劳动力人均经营72亩,2023年为农村劳动力人均经营110亩。经济越发达、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越高的地方的农村劳动力人均适度经营规模就越大。由于受就业压力影响,我国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政府既要有足够耐心又要采取合理引导措施,尤其要保护粮农的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