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1)
2023(4324)
2022(3698)
2021(3279)
2020(2613)
2019(6172)
2018(5940)
2017(10708)
2016(5997)
2015(6526)
2014(6616)
2013(6491)
2012(5826)
2011(5410)
2010(5609)
2009(5023)
2008(5005)
2007(4247)
2006(4003)
2005(3428)
作者
(18543)
(15119)
(15006)
(14281)
(9592)
(7417)
(6981)
(6011)
(5901)
(5321)
(5225)
(5185)
(4807)
(4792)
(4651)
(4628)
(4595)
(4425)
(4314)
(4191)
(3735)
(3674)
(3629)
(3471)
(3444)
(3444)
(3334)
(3201)
(3195)
(2999)
学科
(26932)
经济(26910)
管理(17685)
(11809)
中国(10024)
环境(9814)
(9773)
企业(9773)
方法(9320)
地方(9038)
数学(7978)
数学方法(7791)
(6607)
城市(6295)
生态(6018)
(5869)
业经(5701)
(5555)
(5391)
资源(5138)
(5078)
理论(4731)
城市经济(4526)
(4444)
农业(4192)
地方经济(3860)
规划(3780)
环境规划(3503)
(3380)
发展(3255)
机构
学院(85195)
大学(84936)
管理(32891)
研究(32580)
(31275)
经济(30222)
理学(28201)
理学院(27766)
管理学(27189)
管理学院(27040)
中国(22800)
科学(22234)
(20180)
(16262)
研究所(14988)
中心(14472)
(13688)
业大(13649)
(13288)
师范(13189)
(12996)
北京(12906)
(12903)
(12741)
师范大学(10940)
农业(10529)
(10481)
财经(10224)
科学院(9963)
研究院(9753)
基金
项目(61666)
科学(48850)
基金(43740)
研究(43246)
(38933)
国家(38657)
科学基金(33408)
社会(27364)
社会科(25988)
社会科学(25977)
(25056)
基金项目(23963)
自然(22217)
(21788)
自然科(21563)
自然科学(21559)
自然科学基金(21088)
教育(18742)
资助(16957)
编号(16641)
重点(14265)
(14102)
课题(12400)
(12297)
成果(12286)
计划(12196)
(12186)
创新(11464)
国家社会(11391)
科研(11360)
期刊
(36380)
经济(36380)
研究(25020)
中国(17823)
科学(12974)
学报(12325)
(10876)
管理(10773)
(9042)
教育(9016)
大学(9011)
学学(8471)
技术(8142)
农业(7891)
资源(7802)
城市(7633)
(6202)
问题(6045)
业经(5538)
统计(4928)
(4873)
现代(4869)
科技(4850)
(4805)
经济研究(4597)
生态(4533)
决策(4273)
技术经济(4170)
林业(3987)
地理(3965)
共检索到124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陆宁  陆路  霍小平  徐显杰  
在确定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采取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作出评价,以此增强生态城市规划方案评价的科学性,提高方案评价的可靠度,探索使生态城市规划达到最佳效果的新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加杰  曹林  阮宏华  代劲松  史林鹭  常瑞雪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依据森林生态因子相互作用规律,运用GIS技术方法指导城市森林景观规划,将成为未来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建成区、待规划区的相应缓冲范围为研究对象,根据南阳市当前城市森林现状选取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南阳城市森林进行多因子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南阳市城市森林存在破碎化程度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绿地数量及生态防护林带不足等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白河游览区为生态轴心,八条支流水系为骨架建设城市森林;以城市十六条主干道为交通绿化骨架完善城市道路绿色网络;沿城市内河体系及独山风景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武廷海  
走向生态文化的城市规划武廷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对城市的规划研究亦日受重视,其中对城市文化的探讨令人尤为瞩目。如梅保华认为“要从文化审视的高度,进行规划和建设”①,郑孝燮提出了“城市文化环境保护”的概念②,等等。很显明,从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朝林  
本文从我国城市规划的转型视角论述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理论城市生态学,重点介绍了现代城市生态学理论思潮,并简要论述了生态城市研究进展,最后就生态城市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讨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妍  吕建华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不同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在"天津市生态足迹研究"中,计算得知全市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为2.12公顷/人和0.33公顷/人,生态赤字高达1.79公顷/人,因此在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提出了相应的能源和生物资源高效利用措施;在"石家庄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评价了其2001年~2005年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在2001年处于病态,在后4年内处于亚健康状态。规划中提出了使生态系统向着健康有利方向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珂  于立  
综合集成法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创造的对开放复杂系统求解的方法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引领时代的该方法论指引下,系统科学领域获得了若干对复杂系统问题求解的成绩。通过解析该方法论的建立和实现基础,针对当前数字规划中,在城市基础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更新以及运用信息发现城市规律等方面的不足,尝试建构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以人—机交互体系为实现基础,将人脑思维与计算机思维充分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数字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体系,以期夯实城市规划的理性和科学性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心镇  
远在三十年代,英国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到五十年代美国E·P·Odum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生态理论体系;七十年代以来,关于生态乎衡的理论得到迅速发展;迄今又出现了许多学科生态化和生态科学社会化的倾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结合对中国生态城市研究发展历程的分析,从当代生态城市理念被西方所主导的内在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生态城市"智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碳、生态发展基本国策等方面,讨论了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自主性"问题;进而针对中国特殊的资源条件、地理格局、体制环境、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等基本国情,提出了以"中国范式"思维推进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要义: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安全至上、返朴归真、部门协同、政府转型、引导消费、文化传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文杰  
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也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的认识。生态城市不仅仅要在城市环境方面体现生态学的理念,还要在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文化生活等诸方面体现生态学的理念。将生态学的理念全方位地贯彻到城市的发展过程,就需要有一个生态城市规划。本文从生态城市的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三方面论述了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内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春华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是当代城市规划领域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历史上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出对生态规划理论深刻影响的思想基础与基本架构,从而获得对这个理论清晰一致的框架轮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潇  
健康影响评价是一种专注于人类健康的研究分析工具。近年来,将健康影响评价纳入城市规划过程的态势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兴起,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首先回顾了健康影响评价的演进过程和定义,其次阐释了健康影响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状况,分析了健康影响评价在区域、市镇、片区规划中的实践案例,提炼了健康影响评价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瀛  韩昊英  谷一桢  沈振江  毛其智  
规划实施评价是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以整个规划范围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比规划实施结果和发展现状的一致性,属于时空静态的针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方法。但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都具有异质性,而且城市扩展同时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制度性因素,并不是制约城市扩展的唯一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和GIS的时空动态的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其在考虑实施结果的同时更侧重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考虑了城市扩展的框架下城市规划对空间控制的实施效果,并以北京市域1958、1973、1982、1992和2004年编制的五版城市总体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规划执行的时间跨度,将1947年至2008年分为5个时间阶段,分析各个阶段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识别各版城市规划在不同阶段所起到的城市扩展促进作用。并以2004-2008年为例,以各个区(县)为子区域,探讨2004版总规在中心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实施效果的空间变化,识别总规在城市扩展中的空间异质性,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含义。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国后北京市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远郊区县的规划作用效果明显高于近郊和中心地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国平  徐鹤  刘梦  冯晓飞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发展和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关键,能为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降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鉴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文章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基于GIS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支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声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模块的实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家华  包存宽  黄鹤  舒廷飞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规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鉴于理论、方法上尚存在某些空白,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生态学的角度,依据生态位理论,以上海市某新城作为实证,探讨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与评价的方法、程序及内容,从而为城市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内容上的补充和技术方法上的完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