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2)
- 2023(11112)
- 2022(9557)
- 2021(8710)
- 2020(7512)
- 2019(17282)
- 2018(17079)
- 2017(33187)
- 2016(18494)
- 2015(21190)
- 2014(21731)
- 2013(21244)
- 2012(19949)
- 2011(18100)
- 2010(18483)
- 2009(17317)
- 2008(17341)
- 2007(15870)
- 2006(13641)
- 2005(11999)
- 学科
- 济(81176)
- 经济(81082)
- 管理(54683)
- 业(48248)
- 方法(40440)
- 企(39213)
- 企业(39213)
- 数学(36220)
- 数学方法(35916)
- 中国(22034)
- 农(21310)
- 财(21110)
- 地方(17642)
- 学(17632)
- 制(15720)
- 环境(15567)
- 业经(15243)
- 农业(13589)
- 务(13172)
- 财务(13138)
- 财务管理(13094)
- 贸(12879)
- 贸易(12879)
- 和(12606)
- 企业财务(12472)
- 易(12404)
- 理论(12375)
- 体(11899)
- 融(11760)
- 金融(11752)
- 机构
- 大学(272916)
- 学院(272439)
- 济(108640)
- 经济(106068)
- 管理(103826)
- 研究(92629)
- 理学(89406)
- 理学院(88365)
- 管理学(86862)
- 管理学院(86375)
- 中国(68592)
- 科学(58540)
- 京(58160)
- 财(51045)
- 农(48911)
- 所(47351)
- 中心(43264)
- 研究所(43177)
- 业大(42613)
- 江(41578)
- 财经(40874)
- 农业(38586)
- 经(37047)
- 范(36316)
- 北京(36195)
- 师范(35929)
- 院(33912)
- 经济学(33653)
- 州(33051)
- 经济学院(30614)
- 基金
- 项目(184415)
- 科学(144291)
- 研究(132757)
- 基金(132486)
- 家(116066)
- 国家(115124)
- 科学基金(97853)
- 社会(83964)
- 社会科(79528)
- 社会科学(79498)
- 省(73138)
- 基金项目(70553)
- 自然(63054)
- 划(61807)
- 教育(61718)
- 自然科(61498)
- 自然科学(61476)
- 自然科学基金(60359)
- 资助(54434)
- 编号(53912)
- 成果(44105)
- 重点(42046)
- 部(41037)
- 发(39517)
- 课题(38153)
- 创(37291)
- 科研(35271)
- 创新(35014)
- 教育部(34753)
- 国家社会(34566)
- 期刊
- 济(117581)
- 经济(117581)
- 研究(76262)
- 中国(51559)
- 学报(45567)
- 农(43171)
- 财(40516)
- 科学(40384)
- 管理(33762)
- 大学(33679)
- 学学(31927)
- 农业(28910)
- 教育(28186)
- 技术(23242)
- 融(22918)
- 金融(22918)
- 财经(20352)
- 业经(19391)
- 经济研究(18250)
- 问题(17509)
- 经(17460)
- 业(15618)
- 统计(14498)
- 版(14056)
- 技术经济(13547)
- 资源(13264)
- 策(13146)
- 理论(12408)
- 商业(12294)
- 科技(12156)
共检索到394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甘彩云 施生旭
生态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生态城市治理的评价也成为国家治理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研究基于DPSIR模型,构建城市生态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厦门市为例,对厦门生态城市治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借鉴国内生态城市治理的经验,提出促进生态城市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甘彩云 施生旭
生态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生态城市治理的评价也成为国家治理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研究基于DPSIR模型,构建城市生态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厦门市为例,对厦门生态城市治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借鉴国内生态城市治理的经验,提出促进生态城市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曦 彭稳 翟大彤
文章从山西省社会经济和地域情况着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从城市生态系统效能、配置、协调度和城市生态化综合指数来分别衡量山西省的11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系统效能水平、配置水平、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生态城市建设指数。结果表明: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吕梁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临汾、忻州、运城、晋中、长治、阳泉、大同城市生态化程度一般,太原、晋城、朔州城市生态化程度较高。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波 邵丹娜 张利华
通过文献研究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备选指标集,合公众调查和专家咨询对指标集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筛选组建一套涵盖城市绿地数量、结构特征和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在专家打分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选择杭州市作为案例,收集杭州市2009-2011年城市绿地的统计、调查数据,以及遥感监测的分析数据,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杭州市城市绿地空间合理性、质量优良性、结构适宜度综合评价结果。杭州市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值分别为2.80,2.79和2.82。通过将评价结果与杭州市绿地实际遥感监测数据、文献资料和公众意见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认为,杭州市城市绿地生态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蓝庆新 彭一然 冯科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4个准则层,30项具体指标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评价结果显示:在这4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北京市应在生态经济方面,上海市应在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广州市应在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关键词: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制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英平 任聪 王艳
基于对保险生态理论的梳理和剖析,构建我国城市保险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并通过收集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30个城市相关数据,对其保险生态环境现状进行量化测度,直观描述了目前我国城市保险生态环境的地域特征。通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各城市经济发展差异与保险生态环境差异之间较强的关联性,而各城市保险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其保险行业发达程度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统计正相关性。
关键词:
保险生态环境 评价体系 关联性 正相关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戴军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决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的关键是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而提高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根本就在于对从业人员进行良好培养。文章以生态位理论为研究基础,借助层次分析方法与模糊数学理论思想,首先构建了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对2009-2012年度全国2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状况加以实证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春艳 姜慧
针对工业化水平和工业化质量构建了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中国山东省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与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进行横向比较,以明确差距,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因子分析法 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雷厉 仲云云
以我国29个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为评价对象,从低碳排放和发展能力两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TOPSIS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际间及三大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分别表现为相对低碳、中碳和相对高碳的经济发展特征。中西部地区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降低碳的排放,以提升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樊新民
本文运用评估模型,论证提出了构建基层央行会计风险评价体系的基本设想和框架,并以某中支为例对会计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基层央行 会计风险 评价体系 实证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兴国
城市特色研究尤其是经济特色的研究 ,对于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定体现城市特色的八大基本要素 ,以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城市主导特色评价体系 ,以回归模型与灰色模型分析城市特色演变轨迹及城市新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并以宁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城市特色发展的一般规律 ,提出了培育城市特色的对策途径。
关键词:
城市特色 评价体系 演变规律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易棉阳 张小娜 曾鹃 郑湘明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株洲市的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个包涵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学技术、交通建筑四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株洲市2000~2010年的数据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株洲市低碳发展的综合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1年来株洲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并且在不同年份四个子系统对低碳发展的贡献率会发生变化,说明在低碳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发展重心,但低碳城市是一个涉及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只有使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和交通建筑四个系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为株洲市的低碳发展赢得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关键词:
株洲市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层次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梅 付健梅 张晨子 何志德 王筱春 段昌群 费宇
正确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健康状况是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管理和建设的基础。论文在研究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能力三个方面选取能够表征和反映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程度的18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确立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为典型案例,确定评价指标及标准,评价其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12年勐腊县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属于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明确了影响其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的限制因素,主要有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水土流失面积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华艳
文章以政府能力理论和善治理论为基础,依据公众对社会治理效果的主观评价,构建了包括4个要素和20个指标的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并利用CSS2019调查数据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了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四要素构想,分别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的能力、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20个测量指标信效度理想、4个要素内部具有一致性和较高的解释能力、4个要素之间独立性较强且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社会治理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董敏 齐振宏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求科学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体系。因此,文章从产业、人居、文化、保障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准实验研究方案,运用农户调查数据以及加法集成赋权,评价湖北与重庆先行示范区与普通区农村生态文明水平;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评价体系有效性。结果显示:先行示范区的农村生态文明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即构建的农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同时,先行示范区农村能力保障子系统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但最高的地区只达到了目标值的61.47%;生态环境准则层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普通区的生态农户准则层水平高于先行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