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3)
- 2023(14203)
- 2022(12280)
- 2021(11817)
- 2020(9770)
- 2019(22608)
- 2018(22532)
- 2017(43225)
- 2016(23985)
- 2015(27148)
- 2014(27427)
- 2013(26886)
- 2012(25091)
- 2011(22644)
- 2010(23074)
- 2009(21272)
- 2008(21145)
- 2007(19035)
- 2006(17195)
- 2005(15090)
- 学科
- 济(92828)
- 经济(92711)
- 管理(72393)
- 业(63283)
- 企(52360)
- 企业(52360)
- 方法(38996)
- 数学(32942)
- 数学方法(32376)
- 中国(28392)
- 农(27181)
- 财(23713)
- 地方(22176)
- 学(21997)
- 业经(20860)
- 环境(18178)
- 制(17788)
- 农业(17777)
- 理论(17266)
- 和(16713)
- 贸(16402)
- 贸易(16393)
- 易(15878)
- 策(15436)
- 务(14379)
- 银(14357)
- 银行(14319)
- 划(14317)
- 财务(14294)
- 财务管理(14261)
- 机构
- 大学(339982)
- 学院(339315)
- 管理(133667)
- 济(129492)
- 经济(126065)
- 研究(116484)
- 理学(114000)
- 理学院(112659)
- 管理学(110557)
- 管理学院(109944)
- 中国(87992)
- 京(75047)
- 科学(74010)
- 财(61550)
- 所(59309)
- 农(54113)
- 研究所(53487)
- 中心(53209)
- 江(52204)
- 业大(49805)
- 北京(48278)
- 范(48009)
- 财经(47858)
- 师范(47634)
- 经(43277)
- 州(42823)
- 院(42817)
- 农业(41923)
- 师范大学(38236)
- 经济学(36853)
- 基金
- 项目(226107)
- 科学(176656)
- 研究(167512)
- 基金(161100)
- 家(139631)
- 国家(138419)
- 科学基金(118557)
- 社会(102453)
- 社会科(96828)
- 社会科学(96801)
- 省(88416)
- 基金项目(85555)
- 自然(77654)
- 教育(76930)
- 自然科(75658)
- 自然科学(75643)
- 划(74569)
- 自然科学基金(74235)
- 编号(70253)
- 资助(66654)
- 成果(58339)
- 重点(50297)
- 部(49221)
- 课题(48820)
- 发(48269)
- 创(45661)
- 创新(42504)
- 项目编号(42453)
- 科研(42369)
- 教育部(41759)
- 期刊
- 济(151108)
- 经济(151108)
- 研究(103630)
- 中国(69745)
- 学报(52749)
- 管理(49565)
- 农(49537)
- 科学(48729)
- 财(45782)
- 教育(44115)
- 大学(39461)
- 学学(36374)
- 农业(34380)
- 融(30752)
- 金融(30752)
- 技术(30034)
- 业经(24957)
- 财经(22576)
- 图书(22415)
- 经济研究(21816)
- 问题(20908)
- 经(19275)
- 资源(17646)
- 业(17218)
- 理论(17182)
- 科技(16241)
- 现代(16036)
- 技术经济(15970)
- 实践(15804)
- 践(15804)
共检索到517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捷 锁利铭
本文从我国目前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现状和问题出发,讨论了水资源短缺、产业结构配置和污水处理能力问题的严重性。并以对现状的分析为基础,提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途径,包括城市水系统规划、产业布局调整、提高节水技术以及培育城市水权市场等。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水资源 产业结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佳生 宁小莉
近年来,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在既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市病"现象,是我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综合分析包头市经济、环境、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对2012年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并找出其限制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指数为0.77,评价等级为Ⅱ级,水平较高。针对其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控制"三废"排放,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强绿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劳动者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琦,赵筱青,陈玉姝
本文结合生态城市对绿地建设水平的要求 ,分析了昆明城市绿化的地理背景特征、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由重建城市生态及完善城市防灾体系的角度 ,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志 曾绍伦
生态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案,建设生态城市,节能减排是其重要内容。推进城市能源Uber模式建设已成为城市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城市和解决供电安全可靠性的一个有效方案和重要方面。文章提出基于分布式电源系统和城市微电网系统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能源Uber模式,分析能源Uber模式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实现条件、障碍和瓶颈,提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中能源Uber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杨建武 刘江日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对城市的经济转型、居民生活方式变革、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千城一面,缺乏特色","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资源整合难度大等问题。文章建议,智慧城市建设应高度重视差异定位,注重区域特色激发智慧城市发展活力;秉承"应用为王"的原则,以市场需求引导项目建设;坚持技术支撑,以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依托;推进智慧整合,破解"信息孤岛"问题。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技术创新 城市信息化 城市治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唐奇 鞠登平 张安录
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合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地需求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地需求调控政策。研究表明:在土地供给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用地成本,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用地者的理性选择,进而实现土地节约利用,减少土地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土地需求调控的具体政策手段有:①地价政策,即普遍实行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政策,进一步扩大土地"招拍挂"出让范围;②税收政策,包括适当提高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开征土地闲置税和土地财产税,强化土地增值税的征管;③信贷政策,即通过金融信贷机构严格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信用等级和贷款条件审查,限制信贷额度,降低土地开发投资的信贷风险。同时要从控制人口数量、严格限制人均用地标准,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强化对划拨用地的利用管理,严格贯彻土地管理法律政策等方面完善土地需求调控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土地需求 调控政策 经济手段 两型社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蕾
城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复合系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数量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城市化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与此同时,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交通堵塞等一些负面问题也严重困扰了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的质量。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演化出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作为缓解城市发展质量问题的新路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在广义范围内,能够从组成结构、空间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乔艳洁 邱小明 周清华
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体现负外部性公共设施的建立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心理、荣誉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引起他们的抵制情绪,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这一现象称为邻避效应,它体现了利益结构的失衡,表明经济发展、城市生态及公民心理三者之间的冲突,是构建生态城市的一大障碍。分析了邻避效应存在原因并从一体两翼的角度提出了缓解消除邻避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
生态城市 邻避效应 公民参与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 姜素红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正面临遭受破坏甚至丧失的危险,绿地恢复补偿迫在眉睫。绿地恢复补偿指通过生态恢复的方式和技术,使受到干扰或破坏的绿地资源、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通过自身调节功能或自我修复功能,改善且持续地维持自身的生存状态。遵循IEM理念及其12项基本原则,绿地恢复补偿应坚持遵循生态规律、无害、可持续利用和因地制宜四项主要原则。与绿地货币化补偿不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绿地恢复补偿所产生的效益具有潜在性和发展性以及无法估量性,是货币化补偿所无法取代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浪 何寿奎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各种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进行公共安全规划势在必行。文章从事故防御和事故应急诸方面讨论了城市规划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分析了公共安全规划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城市公共安全 安全规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殷成志
公众参与作为德国法律和政治制度在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贯穿于德国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其中最集中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城镇更新中。通过对德国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德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工作阶段和工作方法,以及在城镇更新中的公众参与措施和社会规划。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德国 城市规划 城市更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岳祥 祝若宁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习型城市建设是推进学习型大国建设工程的重要抓手,政府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导向决定着学习型大国建设的应有高度。基于3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构建任务维度、建设维度和保障维度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发现:从纵向看,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经历初期全面扫盲和发展职业教育等任务维度,到聚焦资源和技术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支持等建设维度,再到依法治教、协调资源等三维度注意力配置趋于均衡;从横向看,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注意力配置内部结构及次级维度关注点分布不均衡,任务维度以教育质量提升为重点,建设维度以各类学习支持为导向,保障维度以制度引领为关键。对此,政府应加大政策和制度保障力度,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立齐抓共管队伍体系,统筹推进新时代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优化个性化教育培训方式,健全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衍慧 林震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低碳"概念开始风靡全球,与此同时,"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开始为各方所推崇。建筑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关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贯彻可持续理念的绿色建筑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营造低碳生活两大方面。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只有抓住目前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对低碳化指标的深入研究、低碳政策的创新、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知识的宣传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进一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低碳 低碳城市 绿色建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毛大庆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保证。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艺,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再生水,使污水资源化,将城市污水处理的战略目标由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转变为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的水循环再用,是城市水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思路。本文重点介绍了从城市污水中提取冷热量向建筑物供热、供冷,在确保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变废为宝,再开发利用城市污水中蕴涵的可利用能源,为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开辟新途径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城市 循环经济 污水 热能 水资源 再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