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8)
2023(11565)
2022(9737)
2021(8775)
2020(6939)
2019(15897)
2018(15817)
2017(29843)
2016(16240)
2015(18098)
2014(17999)
2013(17757)
2012(16664)
2011(15323)
2010(15614)
2009(14475)
2008(14249)
2007(12786)
2006(11682)
2005(10951)
作者
(46560)
(38939)
(38570)
(36568)
(24764)
(18666)
(17434)
(14878)
(14871)
(13933)
(13411)
(13099)
(12712)
(12238)
(12074)
(11984)
(11412)
(11260)
(11232)
(11089)
(9818)
(9544)
(9222)
(8967)
(8804)
(8675)
(8663)
(8594)
(7771)
(7563)
学科
(70655)
经济(70552)
管理(48295)
(43484)
(32237)
企业(32237)
中国(26200)
地方(24127)
(22865)
方法(18773)
业经(17982)
(17362)
(16489)
环境(16272)
农业(16028)
数学(15561)
数学方法(15415)
(13463)
(13091)
(13009)
银行(12993)
(12889)
金融(12885)
(12593)
地方经济(12207)
(11878)
(10876)
贸易(10862)
技术(10797)
(10651)
机构
学院(229974)
大学(226993)
(94823)
经济(92521)
研究(84965)
管理(83476)
理学(69783)
理学院(68839)
管理学(67812)
管理学院(67355)
中国(64961)
(50846)
科学(50718)
(46184)
(42505)
中心(38579)
研究所(37864)
(37782)
(37375)
财经(34804)
(33669)
师范(33400)
北京(32580)
业大(31659)
(31446)
(31195)
(30269)
经济学(28824)
农业(28394)
(27335)
基金
项目(148603)
科学(117763)
研究(113130)
基金(105647)
(90958)
国家(90118)
科学基金(77571)
社会(72934)
社会科(69015)
社会科学(69004)
(59913)
基金项目(56528)
教育(50309)
(49797)
自然(47228)
编号(46140)
自然科(45967)
自然科学(45958)
自然科学基金(45062)
资助(41014)
(38085)
成果(37899)
重点(33932)
课题(33594)
(32352)
(31919)
发展(31054)
(30998)
(30536)
国家社会(30107)
期刊
(120758)
经济(120758)
研究(75383)
中国(55246)
(36419)
(35717)
管理(32322)
科学(31947)
学报(31361)
教育(27967)
(24889)
金融(24889)
大学(24599)
农业(24517)
学学(22889)
业经(21137)
技术(19812)
经济研究(17565)
财经(17104)
问题(17090)
(14794)
资源(12784)
(12613)
(12545)
现代(11715)
科技(10888)
(10792)
世界(10455)
图书(10454)
(10441)
共检索到371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毓隽  何艳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由内部和外部动力共同推动实现。各动力在生态城市不同阶段的作用大小并不相同,开发期外部动力的影响较大,而在建设期和发展期,内部动力将成为根本驱动力。各动力也决定了生态城市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的升级模式。中法生态城处于城市的开发阶段,外部政府引导力起决定性作用,但技术方面的外助力和内促力较小。文章从优化政府引导力、城市发展动力、内部拉动力、外部支撑力入手,提出促进中法生态城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圣蓉  
会展旅游是世界各地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城市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开发城市相关产业的一种模式,已经成为各国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分析影响城市会展旅游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并用层次分析法给各个因子赋予了相应的权重,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计算了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值并依据结果分析了武汉市会展旅游产品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成海  刘文渊  
晋西农村实质脱贫及其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其自身特色资源为基础,注重生态平衡性、产业融合性和经济发展系统性,这是增强山地经济内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晋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到92%,是典型的山地经济,因此,系统分析晋西山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有利于促进晋西老区的实质性脱贫,真正实现山区人地关系系统的优化和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荔珠  郑艳婷  薛凤旋  李贵才  
几个世纪以来城市群的发展都备受关注,其焦点也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带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城市群。许多研究认为,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中国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区域。然而,随着中国"发展内需"策略的提出,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和积极推动下,中国内陆地区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它们的发展特征和机制是否与沿海地区的城市群一致呢?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考察了内陆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该区域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变和适度的城市化进程,反映出"自上而下"的政府强有力的指导。通过固定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果  任平  周介铭  何景熙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成都市作为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实证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社会人口动力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力。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玉福  刘彦随  龙花楼  王介勇  
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兴起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成功典型,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苏南模式演进中农村发展历程和特征,对于认识农村区域发展规律,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为例,深入分析了苏州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978-2006年,苏州市GDP呈指数增长,年均递增14.4%,第一产业比重由28.1%降为1.9%,第三产业比重由16.2%升为32.7%,农村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5.5%降为16.8%,城乡收入比由1.27扩大到2.0(但远小于全国平均值);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就业人口增加,极大地推动了苏州农村城镇化进程。1989-2006年的17年间,苏州市城镇用地增加了4.7倍;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构成苏州市农村发展的四大主导驱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郝文升  赵国杰  温娟  李燃  常文韬  
在给出低碳生态城市系统观概念和拓展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总括出低碳生态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阐发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制度保障,为深化低碳生态城市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范毅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20年,我国城市发展不断适应进城人口增多的基本趋势;在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下房地产成为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在土地价格稳定上涨背景下,通过土地融资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供给问题;通过工业用地的充分供给和建设用地低成本等地方扶持政策,推动第二产业发展;提高贸易全球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带来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这是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土地、人口和全球化红利,形成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张的内在动力机制,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外部条件的根本转变,过去城市发展动力已不可持续,城市发展已到转型拐点。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模式,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明确城市发展转型方向。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转变,从地产开发向土地复合利用转变,从大尺度建设向小尺度开发转变,从追求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从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建设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博  司汉武  
研究发现,生态意识是促进草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而政策诱导则从国家层面为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扶持与政策优惠,是草地可持续发展的外生驱动力。但是,内生驱动力的不足已经成为草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本文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国家应想方设法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以达到内生驱动力与外生驱动力的平衡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毅  彭震伟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构成,具备城市空间的一般特点,其发展演化的空间过程受到城市发展动力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2010年间,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的快速演化,重点论述了此期间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空间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动力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绮  修春亮  魏冶  
运用遥感方法分析了1995-2010年沈阳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以"资金流"为视角探讨这一时空过程的动力机制,分析了"资金流"作用的影响因素。"资金流"不但影响沈阳市城市空间的扩展速度,还影响扩展方向。1995-2010年沈阳市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总体呈多方向扩张。分为三个时段:1995-2000年,以南—北向轴带扩张为主;2000-2006年,以东北—西南向轴带扩张为主;2006-2010年,多方向均匀扩张明显。沈阳市城市空间扩张与"资金流"变化具有一定的契合性,沈阳市的"资金流"在该时期经历由匮乏到充裕、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演变过程,同时城市空间扩展也经历了由慢变快,由轴向扩展向多方向扩展的变化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冼军李  陈涛  张弛  周蕾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的深入推进,我国区域内边境城市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机遇,其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出独特的发展特征。本文以区域内边境城市——西双版纳景洪市进行个案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景洪市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内在逻辑呈现内生和外生动力机制彼此促进,交叉融合,相互影响的特征。其中,内生动力机制为核心要素,外生动力机制为重要引导要素,两者共同作用,推动城市发展"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进而形成一种城市发展效益反作用于动力机制的循环动态网络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华晟  贺清灿  任灵芝  徐凡  
产业集群文献对商贸集聚区的地方工业化过程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选择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商贸城—山东临沂的永兴国际玩具城为案例,以商户的业务扩张为视角,讨论市场优势促进其制造业集聚的内在机理;建立"个体企业家精神—商贸集群外部经济—跨区价值链动态"三维理论框架,通过结构化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数据,获得117份有效问卷,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商户进入生产领域的驱动力以及影响自产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旨在产品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促使商户业务扩张的个体因素;第二,商贸集群外部经济对商户涉足加工及其后规模扩张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证明基于产品多样性的商贸集群外部经济是促进当地工业化的地方因素;第三,与区外供货商的价值链合作关系是商户获得生产技术的初始渠道,以此为基础的跨区域学习有助于商户涉足加工制造,成为不可或缺的区外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