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5)
- 2023(10429)
- 2022(8482)
- 2021(7775)
- 2020(6122)
- 2019(14275)
- 2018(14249)
- 2017(26813)
- 2016(14402)
- 2015(16324)
- 2014(16437)
- 2013(16026)
- 2012(14926)
- 2011(13837)
- 2010(14473)
- 2009(13069)
- 2008(12771)
- 2007(11690)
- 2006(10670)
- 2005(9563)
- 学科
- 济(69627)
- 经济(69574)
- 管理(37330)
- 业(32580)
- 中国(24771)
- 企(24134)
- 企业(24134)
- 方法(23978)
- 地方(23471)
- 数学(21093)
- 数学方法(20591)
- 农(19344)
- 业经(15852)
- 环境(14233)
- 农业(13140)
- 发(13038)
- 学(12928)
- 地方经济(11857)
- 理论(10977)
- 融(10959)
- 金融(10958)
- 银(10754)
- 银行(10742)
- 行(10512)
- 和(10288)
- 贸(10064)
- 贸易(10050)
- 制(10026)
- 财(9856)
- 技术(9782)
- 机构
- 学院(205641)
- 大学(200432)
- 济(81393)
- 经济(79306)
- 管理(75826)
- 研究(74534)
- 理学(63571)
- 理学院(62743)
- 管理学(61274)
- 管理学院(60904)
- 中国(56586)
- 科学(46584)
- 京(45643)
- 所(37500)
- 财(35692)
- 中心(34112)
- 研究所(33763)
- 农(33427)
- 江(33305)
- 范(30554)
- 师范(30281)
- 北京(29669)
- 业大(29415)
- 院(27835)
- 州(27567)
- 财经(27096)
- 农业(25463)
- 技术(24611)
- 经(24368)
- 师范大学(24038)
- 基金
- 项目(133919)
- 科学(105182)
- 研究(100114)
- 基金(92940)
- 家(80804)
- 国家(80104)
- 科学基金(68810)
- 社会(62086)
- 社会科(58832)
- 社会科学(58817)
- 省(55390)
- 基金项目(48714)
- 教育(46141)
- 划(45858)
- 自然(43402)
- 自然科(42310)
- 自然科学(42305)
- 编号(41663)
- 自然科学基金(41451)
- 资助(38088)
- 发(35174)
- 成果(33357)
- 课题(30974)
- 重点(30898)
- 发展(28331)
- 展(27830)
- 创(27698)
- 部(27555)
- 创新(25916)
- 年(25076)
- 期刊
- 济(101539)
- 经济(101539)
- 研究(64016)
- 中国(50190)
- 农(31901)
- 教育(30482)
- 管理(29855)
- 科学(28388)
- 学报(28197)
- 财(24957)
- 农业(22213)
- 技术(21946)
- 大学(21931)
- 融(20356)
- 金融(20356)
- 学学(20222)
- 业经(18858)
- 经济研究(15550)
- 问题(13975)
- 财经(12564)
- 业(11892)
- 图书(11785)
- 资源(11507)
- 统计(11203)
- 发(11017)
- 经(10909)
- 策(10490)
- 技术经济(10413)
- 科技(10088)
- 职业(10038)
共检索到327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达良俊 田志慧 陈晓双
通过对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理论渊源以及不同时期定义的回顾,提出生态城市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和谐,且存在与发展状态皆优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划分为规划调控型、环境美化型、污染治理型、资源循环型以及功能转化型五大类型,并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其成功经验;分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并根据其不足,提出重建"近自然型"城市生态系统可为循环和谐型生态城市的建设打下基础。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概念 案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钟庆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因为,我国正面临着生态危机。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在于不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婧
<正>国家一直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作为经济社会的重心,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投身经济转型领域,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城市发展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一书,立足我国城市生态文明转型的现状,科学分析几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度和实施方案并提出参考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对研究城市现代化、生态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克勤 赵璟 樊国盛
针对现代城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对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园林生态城市 ,并对这一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园林生态城市与以往的生态园林城市相比 ,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在内涵上有本质的差别。园林生态城市首先是一个生态城市 ,同时具有饱含文化底蕴的园林 ,赋予生态城市以美感质量 ,使园林与生态有机地相结合。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实质上是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提高生产力 ,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清洁生产 ,控制环境污染 ,加快城市文明的建设 ,体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参 1 8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园林生态城市 理想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本文从城市发展历史和当前的资源环境形势入手,分析了以低碳生态城作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目标的必然性,进而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众多的城市发展形态等方面阐述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家促进低碳生态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发展模式 转型 低碳生态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阳 李佳 苏兵 张荔
城市圈是引领我国城镇化建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传统型城市圈发展模式中存在诸如城市空间无序开发、城市圈结构不合理、城市圈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圈人居质量不高等问题。文章以生态型城市圈的内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生态型城市圈的概念、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义生态型城市圈体系结构,解决了以往狭义生态城市圈研究的不足。其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城市圈由传统型向生态型转变,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低碳、立体、智慧的新型城市圈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生态型 城市圈 发展模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桑东升 孙兴华 杨霏 文传浩
"田园城市"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社会结构形态,具有城乡一体化、功能分区、和谐性和均等性等特征;"生态城市"视城市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强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性、高效性、和谐性和持续性等特征;"生态田园城市"是一种融合了"生态城市"和"田园城市"优点的全域型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全域性、高效性、和谐性、持续性、均等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江阴市已具备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应该加快全域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全域生态保障体系、全域产业生态体系和全域民生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建华 朱坦 丁玉洁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已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生态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文章阐述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的内涵:低碳化的能源体系、低碳化的经济生产方式、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低碳消费等,并提出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生态城 生态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琳瑜
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因此面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城市建设中必要的一环。它既强调城市开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本文提出了面向生态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化原则,即工业园区化、园区循环化、产业知识化、企业清洁化,并以广州市南拓区为例,根据四化原则设计了适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模式 循环经济 广州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清知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8%左右,大多数山区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区。如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井岗山区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多处在贫困之中。贫困山区一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因此,建设生态经济群落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化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旖
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发展模式演进对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生态文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城市发展逐步从经营城市转变到生态城市,并趋向和谐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是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展生态城市、和谐城市是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围绕生态文明理念,从空间优化的角度分析了典型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并对其发展趋势——和谐城市进行思考,由此提出对城市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和谐城市 空间优化 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颖
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对北京的城市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本研究针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这一主题展开研究,从世界城市的特色研究入手,分析了纽约、伦敦、东京发展层面上的各自特征,并通过发展指标将北京与现有世界城市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当前北京与世界城市的标准尚有差距,但是借助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奥运效应等良好机遇,北京可以合理确定战略目标与发展模式,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世界城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简新华 刘传江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特点,接着考察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四种模式的特征、成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城市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有益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汪洪涛
The author conduc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arget-indicators demonstrating city development target,classif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indicators demonstrating city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arget-indicators and characteristic-indicators to indic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city development model.
关键词:
城市 模式 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红 高思芃 吴玉浩
构建针对特定区域发展的科技服务模式,提出相应保障机制,对促进区域科技服务业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动态,在明确科技服务业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哈长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结合产业生态化理论构建"需求分析—资源匹配—服务对接—评估反馈"良性循环的生态化科技服务模式,并为哈长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定制化的发展保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