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34)
2023(18950)
2022(15879)
2021(14831)
2020(12314)
2019(28142)
2018(28039)
2017(53675)
2016(29346)
2015(32936)
2014(32910)
2013(31937)
2012(28756)
2011(25767)
2010(26050)
2009(24123)
2008(23610)
2007(21000)
2006(18523)
2005(16648)
作者
(82610)
(68677)
(68244)
(65180)
(43773)
(32962)
(31032)
(26812)
(26120)
(24652)
(23383)
(23207)
(22030)
(21759)
(21211)
(21119)
(20515)
(20252)
(19770)
(19688)
(17088)
(16864)
(16654)
(15660)
(15386)
(15309)
(15265)
(15232)
(13795)
(13461)
学科
(113089)
经济(112939)
管理(92048)
(84841)
(72837)
企业(72837)
方法(50072)
数学(42662)
数学方法(41927)
中国(32242)
(30894)
(30373)
业经(28140)
(25279)
(24529)
地方(22904)
技术(22326)
理论(21536)
农业(20378)
环境(19972)
(19379)
贸易(19365)
(19102)
银行(19054)
(19038)
财务(18947)
(18919)
财务管理(18909)
(18820)
(18128)
机构
大学(410035)
学院(409792)
管理(162095)
(158975)
经济(155375)
理学(140184)
理学院(138630)
管理学(135903)
管理学院(135143)
研究(133130)
中国(99888)
(87528)
科学(82961)
(75812)
(65670)
(62833)
(60985)
中心(60634)
财经(60063)
业大(60051)
研究所(59666)
北京(55040)
(54622)
(54456)
师范(54142)
(49545)
农业(48791)
(48743)
经济学(47810)
财经大学(44680)
基金
项目(280501)
科学(221778)
研究(207018)
基金(202572)
(175991)
国家(174528)
科学基金(151029)
社会(130545)
社会科(123637)
社会科学(123605)
(111070)
基金项目(106781)
自然(97698)
教育(96418)
自然科(95465)
自然科学(95449)
自然科学基金(93680)
(92805)
编号(84757)
资助(82743)
成果(69141)
重点(62943)
(61165)
(60817)
(59255)
课题(59092)
创新(56243)
国家社会(53390)
(53183)
教育部(52888)
期刊
(175538)
经济(175538)
研究(119302)
中国(83845)
学报(63485)
管理(61896)
(58556)
科学(58317)
(57808)
教育(52224)
大学(48699)
学学(45555)
农业(39644)
技术(37442)
(34901)
金融(34901)
业经(29727)
财经(28963)
经济研究(27581)
(24774)
问题(22721)
图书(22077)
(21321)
科技(20987)
技术经济(19695)
(19168)
理论(18994)
现代(18457)
统计(17896)
商业(17699)
共检索到601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军  冯军政  
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一种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结合案例研究发现:通过解构提升创新竞争力的价值信条并赋予相应模块,可以在平衡企业的创新策略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整合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以需求为导向、领导企业为核心,融合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创新主体在内的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有利于加强能力互补、协调分工,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化的过渡;将模块化嵌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并辅以相关运行机制,可以改进协同创新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军  冯军政  
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一种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结合案例研究发现:通过解构提升创新竞争力的价值信条并赋予相应模块,可以在平衡企业的创新策略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整合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以需求为导向、领导企业为核心,融合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创新主体在内的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有利于加强能力互补、协调分工,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化的过渡;将模块化嵌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并辅以相关运行机制,可以改进协同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可以改善健康管理问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创新是解决大健康产业高风险困境的有效途径,有效评价大健康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对可持续健康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将模块化网络与矢量合成方法相结合,对2010—2018年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确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环境支撑和政策扶持四维能力构成因素的科学排序。结果表明,大健康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自2011年开始相对持续增长,2018年已达最大值的85%;政策扶持对大健康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贡献最大,其次是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环境支撑贡献最小;大健康产业链模块内部企业的合作频率高于模块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可以改善健康管理问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创新是解决大健康产业高风险困境的有效途径,有效评价大健康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对可持续健康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将模块化网络与矢量合成方法相结合,对2010—2018年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确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环境支撑和政策扶持四维能力构成因素的科学排序。结果表明,大健康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自2011年开始相对持续增长,2018年已达最大值的85%;政策扶持对大健康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贡献最大,其次是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环境支撑贡献最小;大健康产业链模块内部企业的合作频率高于模块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辅以利益协调机制可以调和创新主体之间的利益取向差异问题,进而改善技术创新综合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品平  袁剑锋  翟铖  
基于空间网络视角,利用联合专利数据刻画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产学研主体不断增加,创新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但区域创新联系呈现出创新中心区与非中心区非均衡性。由于空间网络关系的路径依赖越来越明显,技术知识传递的非对称性分布加剧,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中心区位锁定,导致网络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形成,整体上协同创新网络重心呈“单核”向“三核”分布格局演化,国家创新系统长期依赖少数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技术知识辐射的局部效应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不断凸现。因此,应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空间形态,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向均衡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冯良清  黄大莉  夏超  
基于服务型制造网络模块化,研究服务核心能力、服务质量水平及质量创新水平对模块化质量系统的影响。依据郎之万方程,建立模块化质量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得出了其满足平衡态的临界条件;应用力学原理,构建运动轨迹模型,拟合出了其非平衡态的模拟状态点。对两个模型赋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模块化质量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模块化服务核心能力对外部环境反应较为敏感;当模块化质量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在协同运动初期,模块化服务核心能力对质量状态的协同运动方向起决定作用,中期模块化服务质量水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最后阶段质量创新水平决定了模块化质量的最终协同状态。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模块化质量协同管理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党兴华  张首魁  
将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结点企业看做模块化组织,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网络化合作创新的特点要求结点间采用松散的耦合关系。结合价值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模块化组织之间耦合的要素分为依赖要素、联系要素和激励要素,建立了技术创新网络结点组织间的三要素(DCS)耦合模型,应用DCS耦合模型研究了核心模块协调型和分散型网络结点组织间的耦合关系,从理论上界定了控制耦合、信息耦合和关系耦合三种耦合方式,为创新网络的有效运作提供了参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本文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模块理论,从过程、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生产运行模式,进而探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创新机制,提出模块化网络组织是提高和增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意企业应充分利用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以最大化分享创新收益。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张悦  
首先阐述以模块化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其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并从生态学视角探讨网络化资源管理,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网络化资源持续优化的自组织协同创新生态圈。进一步地,采用探索性案例方法并聚焦海尔的T系列空调产品,深入分析案例企业通过模块化协同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实践,最后讨论案例企业针对网络化资源的若干微观管理机制。研究可以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产品模块化,以及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管理网络化资源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孙芹  杜梅  李玉  
基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包括合作网络、知识网络和城市-知识元素隶属网络在内的多层网络,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构建ERGM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机制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弱联结状态;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由"三足鼎立"格局向"多中心、多层次、趋平衡"格局转变;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领域出现空间聚集,各城市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受地理同配性、知识独特性和结构嵌入的影响,合作关系更倾向于中介2-路径结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志奇  王玉  付业林  
构建风车模型应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李雅普诺夫判别法分析市场驱动机制、政府引导机制、资本支持机制以及平台联动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MATLAB软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与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以及平台联动作用机制相比,市场驱动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之间合作意愿更加明显,激励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各主体演化博弈策略,构建循环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青  梁超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服务于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实证案例。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即网络自组织性、网络动态性、网络共生性、网络自增益性。提出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初创期、规范成长期。在每一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核心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