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1)
2023(8191)
2022(7062)
2021(6316)
2020(5544)
2019(12690)
2018(12489)
2017(24106)
2016(13216)
2015(15133)
2014(15515)
2013(15758)
2012(15271)
2011(14302)
2010(15050)
2009(14658)
2008(13641)
2007(12441)
2006(11012)
2005(10061)
作者
(41966)
(35405)
(35147)
(33861)
(22411)
(16917)
(16141)
(13763)
(13186)
(12542)
(12294)
(11675)
(11292)
(11208)
(11123)
(11064)
(10577)
(10348)
(10220)
(10087)
(9029)
(8872)
(8522)
(8099)
(8055)
(7891)
(7707)
(7704)
(7211)
(7011)
学科
(80047)
经济(79996)
管理(36465)
(31267)
方法(30042)
数学(26706)
数学方法(26525)
(24145)
企业(24145)
地方(19566)
(18898)
(16710)
中国(16402)
(13992)
环境(13860)
业经(13529)
地方经济(13273)
农业(11234)
(10966)
(10899)
(10785)
贸易(10781)
(10592)
金融(10590)
(10357)
(9502)
银行(9472)
理论(9188)
(9087)
(8831)
机构
大学(210132)
学院(208905)
(96152)
经济(94266)
研究(76844)
管理(75770)
理学(64288)
理学院(63496)
管理学(62452)
管理学院(62054)
中国(56799)
科学(47327)
(44205)
(40957)
(40700)
(37138)
研究所(37014)
中心(34098)
财经(32782)
(32237)
业大(31247)
经济学(31063)
(29475)
农业(29238)
北京(28217)
(28009)
经济学院(27842)
师范(27755)
(26585)
(25088)
基金
项目(131552)
科学(102034)
研究(94917)
基金(94288)
(82300)
国家(81657)
科学基金(68269)
社会(60963)
社会科(57759)
社会科学(57739)
(51714)
基金项目(49769)
(43101)
教育(42747)
自然(42621)
自然科(41439)
自然科学(41423)
自然科学基金(40654)
资助(39136)
编号(37795)
成果(31287)
重点(30347)
(30138)
(29245)
课题(26402)
(26208)
国家社会(25393)
科研(25103)
教育部(24674)
创新(24671)
期刊
(113681)
经济(113681)
研究(63570)
中国(37859)
学报(34366)
(33316)
(32035)
科学(30383)
管理(26266)
大学(25044)
学学(23732)
农业(22328)
经济研究(18644)
(18639)
金融(18639)
技术(17721)
教育(17317)
财经(17261)
业经(16323)
(14982)
问题(14952)
技术经济(12385)
(11970)
统计(11613)
(11273)
世界(10322)
资源(10165)
(10024)
(9964)
商业(9935)
共检索到317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亚娟  
在经济哲学的理论视阈中,生态危机的根源主要体现为:奠基于资本逻辑之上的人性论上的欲望支配世界、方法论上的经济个人主义及价值观上的价值通约主义等。在人类欲望、经济个人主义、价值通约主义过度膨胀的背后,是资本增殖,资本过度扩张逻辑的主导,资本原则的过度应用。资本是集善恶一身的悖论性存在。"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此,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承认资本,发展资本的同时,引导资本,驾驭资本。社会主义有其制度优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时代应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长江  
回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格局的惊人变动,不免让人感到五味杂陈。对于当代著名哲学家维托里奥·赫斯勒(Vittorio H?sle)来说,三十年来人类世界所陷入的这种思想迷局却并不陌生,因其本人曾是此间种种重要事件的亲历者。《生态危机的哲学》正是他于1990年左右在莫斯科做的一系列政治哲学和生态哲学的讲座合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小云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人类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生态危机是生态环境失衡的结果,一旦出现则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因此,当生态危机尚未出现的时候,人们就要提高警惕。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协调的状态。在生态平衡状态下,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够和谐共处,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相对稳定,系统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在现实环境中生态系统经常会被外界各种因素所影响,一般外界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坏,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沈湘平  
经济学在进行帝国主义扩张的同时自身却陷入危机之中 ,最深刻的危机是其基本预设——稀缺与理性经济人预设的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学没有自觉认识到自己的历史科学性质 ,没有贯彻历史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现阶段经济学走出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恢复其历史科学的本来面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毅霖  
当前对主流经济学的科学哲学解读以波普尔的情境分析为代表。金融危机既宣告了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存在问题,也表明了波普尔哲学解读的困境。情境分析方法的危机根源在于误解了经济现象的本质,导致过分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上的类似性。实现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和波普尔情境分析的超越,必须直面真实的经济现象———不仅关注简单现象,更要分析复杂现象。完善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使经济学研究抛弃"庸俗",重新找回"人"及其"意义",从而为经济学的范式转换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修义  
目前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大多集中在经济学的领域,把危机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过度的金融创新和缺乏监管,以及宏观经济失衡和信用过度膨胀所产生的美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学的这些反思虽然有助于我们了解金融危机的实际状况和具体过程,但其分析往往限于表层的原因,由此提出的对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十分有效,却也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要从根本上防止金融危机,必须对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这里发表的五篇笔谈,从经济伦理的立场出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贫富悬殊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新自由主义、道德风险、美国的消费文化等,对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深化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认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敏  
生态危机表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从本质上探究,生态危机导源于人性中欲望的复归和释放,是"欲望支配世界"的现代性后果。因此,透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要将"欲望"纳入历史的通道,作为考量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依据。近代主体性哲学构建了一个由"征服自然的欲望"、"追求财富的欲望"和"过度消费的欲望"内在勾连的逻辑框架,并构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三个向度。因而,消费只是生态危机的表象,并不是其根源。消解由欲望高度张扬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需要建立伦理规制,从思想意识上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学军  
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以来,关于生态危机与人类续存的反思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长期的、最大的敌人"。回顾整个生态崩溃的历史可以发现,生态问题成为危机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同步性。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而迈向顶峰的现代工业文明把追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正君  
人类中心主义并非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当代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是深藏于人类沙文主义和人体与群体中心主义后面的资本逻辑。资本的扩张性逻辑驱使商品生产、消费模式、技术理性与生态理性日益悖离。如果不能有效调控,资本的无限扩张性和自然的有限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必然引发生态危机。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要利用资本,更要驾驭资本;要扩大生产,更要转变生产;要发展科技,更要掌控科技;要刺激消费,更要导引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毛加兴  
当下,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资本逻辑不无关联,资本逻辑是异化生产、过度消费、理性计算和全球扩张的逻辑。资本的异化生产将自然界仅仅作为"有用物"加以掠夺;过度消费形成了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理性计算过滤掉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全球扩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殖民提供了契机。这四个方面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成为现代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生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危机的总根源。受该流派影响,学界产生了关于生态危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美平  
城乡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发展城乡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和复兴生态平衡。针对中国目前的生态约束状况,化解生态危机必须从技术创新开始。技术创新在设计理念上取决于文化类型,在路径选择上取决于体制创新过程中的政府导向。因此,从传统文化到生态文化的文化转向是技术创新理念生态化转向的潜在间接因素,从单纯激励经济增长型体制到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型体制的体制创新转向是技术创新路径生态化转向的外在直接决定因素。这一技术创新转向是从技术利润型到技术生态型。生态文化转向与和谐型体制创新转向日渐完成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普遍化的过程,也是由彰显的生态化技术范式支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宓  
我国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无法及时、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经济法以解决市场失灵为立法目的之一。另外,与其它方式相比,经济法对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具有天然的优势。故此,以解决生态危机为内容的条款应当被列入到经济法中,进而确保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生态环境相适应,最终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和文  
生态危机是人类生存的现实处境,其实质是人类发展的危机和文明进步的危机。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对文明发展趋势的自觉顺应。追问生态存在的文明境遇,反思人类进步的文明历程,可以洞悉生态危机文明的实质,收获真正的文明智慧和发展的科学启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沛莉  张金伟  
我们正处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生态危机时代,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物种锐减等都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对自然不合理地开发与掠夺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因此,彻底解决生态危机就必须改变以往盲目征服自然的经济模式,建立起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人能够合理利用自然的经济模式,即生态经济。在生态经济的视阈下,我们要塑造与之匹配的生态经济人。生态经济人将奉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优先,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与权利并重,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并自觉践行与自然亲近、友好的绿色生活方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开红  赵磊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没有销声匿迹,同时伴随经济危机产生的生态危机也越演越烈。美国著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家詹姆斯.奥康纳站在继承和拓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否定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让渡于生态危机的观点,扩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矛盾思想,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第二重"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同时并存的"双重危机理论"。虽然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双重矛盾"及"双重危机"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对于当前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生态问题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主义中国更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