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42)
- 2023(17208)
- 2022(14848)
- 2021(14008)
- 2020(11584)
- 2019(26409)
- 2018(26213)
- 2017(50550)
- 2016(27694)
- 2015(31188)
- 2014(31166)
- 2013(30545)
- 2012(27978)
- 2011(25420)
- 2010(25662)
- 2009(23799)
- 2008(23521)
- 2007(20899)
- 2006(18658)
- 2005(16747)
- 学科
- 济(107550)
- 经济(107403)
- 管理(88018)
- 业(78719)
- 企(66805)
- 企业(66805)
- 方法(44281)
- 数学(37370)
- 数学方法(36837)
- 农(30127)
- 财(30111)
- 中国(29332)
- 业经(25587)
- 地方(24868)
- 制(24491)
- 学(23885)
- 环境(20405)
- 农业(19856)
- 和(19259)
- 理论(18949)
- 贸(18903)
- 贸易(18893)
- 务(18512)
- 财务(18428)
- 财务管理(18387)
- 易(18349)
- 银(17793)
- 划(17772)
- 银行(17753)
- 策(17670)
- 机构
- 学院(392867)
- 大学(392049)
- 管理(154980)
- 济(154816)
- 经济(151259)
- 理学(133314)
- 研究(132706)
- 理学院(131761)
- 管理学(129622)
- 管理学院(128855)
- 中国(99436)
- 京(83736)
- 科学(81802)
- 财(75221)
- 所(66288)
- 研究所(60108)
- 农(59871)
- 中心(59822)
- 江(59153)
- 财经(58962)
- 业大(55860)
- 范(53404)
- 经(53383)
- 北京(53030)
- 师范(52981)
- 院(48951)
- 州(47986)
- 农业(46441)
- 经济学(45632)
- 财经大学(43589)
- 基金
- 项目(265822)
- 科学(209395)
- 研究(198023)
- 基金(191500)
- 家(166009)
- 国家(164620)
- 科学基金(141528)
- 社会(124076)
- 社会科(117534)
- 社会科学(117505)
- 省(103873)
- 基金项目(101233)
- 自然(90965)
- 教育(90815)
- 自然科(88663)
- 自然科学(88647)
- 划(87361)
- 自然科学基金(87019)
- 编号(82056)
- 资助(78021)
- 成果(67653)
- 重点(59842)
- 部(58537)
- 发(57197)
- 课题(56767)
- 创(55005)
- 创新(51217)
- 制(50920)
- 国家社会(50537)
- 项目编号(50300)
- 期刊
- 济(175989)
- 经济(175989)
- 研究(116980)
- 中国(77760)
- 学报(59371)
- 管理(58429)
- 财(57235)
- 科学(55509)
- 农(54429)
- 教育(46923)
- 大学(44934)
- 学学(42018)
- 农业(37357)
- 融(35466)
- 金融(35466)
- 技术(33333)
- 业经(29585)
- 财经(28334)
- 经济研究(26746)
- 经(24177)
- 问题(22537)
- 图书(21509)
- 业(19347)
- 资源(19089)
- 理论(18839)
- 科技(18742)
- 现代(18188)
- 技术经济(17934)
- 版(17621)
- 实践(17211)
共检索到584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卫宏 熊小明 苏晨汀
生态文明和绿色需求使生态区域品牌成为区域经济优势发展的重要资产,但学术界对生态区域品牌的内涵尚未深入探讨。本文基于资源与制度视角,采用扎根探索与实证检验方法,开发生态区域品牌的维度模型及测量量表,以揭示生态区域品牌的内涵及构建策略。研究表明,生态区域品牌是一个由产品生态性、产业生态性、环境生态性、文化生态性和政治生态性所体现的多维度位阶结构。其中,产品生态性源于产品有机性、产品环保性、产品绿色技术性和产品认证性;产业生态性由产业低碳性、产业循环性、产业集群性和产业规划性生成;环境生态性产生于资源优势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和发展可持续性;文化生态性源于生态价值观共享性、生态理论认知性、生态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东祥 朱虹 王启万 陈静
通过文献共词分析构建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视角下生态区域品牌构建的因子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进行了大样本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生态区域品牌的5维度模型及19个关键因子,即:基础环境生态,产业发展生态,资源环境生态,集体品牌生态,企业品牌生态。此外,每个维度的重要性由大而小依次为集体品牌生态、企业品牌生态、资源环境生态、基础环境生态和产业发展生态,而在关键因子方面,环保投入、环保产品保障、领导品牌倡导、生态资源利用、绿色技术应用和生态政策支持在生态品牌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东祥 朱虹 王启万 陈静
通过文献共词分析构建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视角下生态区域品牌构建的因子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进行了大样本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生态区域品牌的5维度模型及19个关键因子,即:基础环境生态,产业发展生态,资源环境生态,集体品牌生态,企业品牌生态。此外,每个维度的重要性由大而小依次为集体品牌生态、企业品牌生态、资源环境生态、基础环境生态和产业发展生态,而在关键因子方面,环保投入、环保产品保障、领导品牌倡导、生态资源利用、绿色技术应用和生态政策支持在生态品牌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卫宏 周南 朱海庆
全球化竞争使区域品牌化对于一个城市、地区和国家的优势发展变得比过去更为重要。本文基于资源与制度视角,采用质化研究与实证检验方法对区域品牌化的驱动要素与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城市、地区或国家的品牌化可由政治规制资源趋同、集群规范资源趋同和文化认知资源趋同3维动力及12构成要素驱动。其中,政治规制资源趋同源于领导专业性、目标一致性、资源动员性和群体协同性要素驱动;集群规范资源趋同源于资源优势性、产品优势性、产业优势性和产业规划性要素驱动;文化认知资源趋同源于价值观共享性、理论认知性、理念俗成性和角色定位性要素驱动。政治规制资源趋同、集群规范资源趋同和文化认知资源趋同对区域品牌识别,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卫宏 张会龙 苏晨汀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使生态特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竞合发展的强势品牌资产。本文从品牌资产管理的视角,对生态区域品牌资产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管理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来自中国第一批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样本证据显示,生态区域品牌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区域的生态集群规范性、政府生态指导性和生态文化认同性三个过程属性维度。其中,生态集群规范性的观测指标有资源、产业、产品的生态优势性和产业的生态规划性;政府生态指导性的观测指标有生态目标一致性、地方领导专业性、生态资源动员性和利益群体协同性;生态文化认同性的观测指标分别为生态价值观分享性、生态理论认知性、生态理念俗成性和角色任务定位性。该评估指标体系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飞星 王美媛
本文以Aaker的品牌个性维度量表作为基础,结合黄胜兵、卢泰宏的品牌个性量表构建了一个能解释南珠产品品牌个性特征的维度量表。在构建过程中利用专家访谈、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一手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将南珠产品品牌个性用原产地形象、文化性、健康性、美观性、珍稀性、时代性、神秘性七个维度进行划分与概括,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讨论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科特勒的研究构建了南珠产业区域整体品牌个性的概念模型,并析取了"质量"等五个个性维度,以期为南珠产业区域整体品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品牌产品在区域市场生态运作过程中存在聚集与分散现象,有时品牌群聚有利于品牌产品群的存活和成长,但市场生态空间中品牌(产品品种)数量过分稀少和过分拥挤都会发生负面作用。每种品牌(产品品种)群落在市场中都有自己的最合适密度值,这种生态密度控制效应被称为品牌(产品品种)市场空间密度制约效应,即品牌区域市场阿里效应。区域市场中品牌(或产品品种)生态密度控制阿里效应按不同市场空间尺度呈现出多种类型与形态,并存在于多种现实及虚拟空间中,相互关联与制约,呈现连带性。案例研究证实了市场营销阿里效应的存在性。区域品牌市场阿里效应对品牌区域生态营销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卫宏 孙茹
区域品牌的资产公共性和累积性使驱动区域内的企业参与区域品牌化至关重要,但现有研究尚未对该领域展开深入考察。本研究提出并检验了一个基于资源环境形成的制度压力正向驱动企业参与区域品牌化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构建与社会期待相一致的资源环境可以形成区域内相应的制度趋同压力,对企业参与区域品牌化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其中,感知竞争者的参与和成功可以形成模仿压力;政府和消费者的资源优势可以形成强制压力;感知区域品牌化的有用性和参与价值则可以形成规范压力。这些模仿的、强制的和规范的制度压力对企业参与区域品牌化具有程度不同的正向驱动作用。
关键词:
区域品牌化 企业参与 资源理论 制度理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振杰 冷莉娜
近年来,因缺陷产品引发的负面事件频出,很多相关责任企业碍于对经营业绩等因素的影响,应急表现往往不尽人意,致使企业陷入社会公众对企业品牌的信任危机。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对缺陷产品采取不同形式的召回策略对品牌信任、品牌忠诚和品牌推荐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怎样影响,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召回策略的差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企业需要建立起顾客对企业品牌的信任并使顾客成为忠诚顾客,进而才会增强该顾客向他人推荐企业品牌的意愿。但是,当危机事件爆发后企业采取主动召回措施时,能够强化非忠诚顾客的品牌推荐意愿。因此,某种程度上,主动召回作为企业责任心的体现,是品牌推广的一大契机,也是企业处理此类危机事件的最佳处理方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晓丹 赵红
品牌个性维度在跨文化环境下具有显著差异性已被证实。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国内区域间品牌个性维度差异性及其与品牌市场表现的关系。首先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测量消费者偏好的品牌个性维度构成,然后利用方差分析法和t检验检测每个品牌个性维度的区域差异显著性。某品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消费者偏好的品牌个性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品牌功能价值需求和情感价值需求的平衡上,并且品牌个性在符合消费者偏好时可促进该区域内的品牌业绩。
关键词:
品牌个性 个性维度 区域差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启万 王兴元
该文综述了品牌生态位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影响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品牌生态位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品牌生态位构成要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得到了75个构成要素词条;然后通过大样本问卷调研、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路径分析对品牌生态位要素结构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品牌环境、品牌资源、品牌市场、品牌企业、品牌载体、品牌属性、品牌资产、顾客战略、品牌传播和顾客感知共10个维度的要素结构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倩
在用户需求与市场竞争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社交媒体逐渐重视品牌个性的构建与发展。考虑到社交媒体的特殊性,现有品牌个性维度难以适用于对社交媒体品牌进行测量。本文在现有品牌个性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交媒体行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包含45个词汇的品牌个性量表,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384个有效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归纳出6个社交媒体品牌个性的维度,分别命名为"欢乐、时新、消极、关爱、诚信、智慧"。经过对典型社交媒体的比较分析,证实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社交媒体品牌。最后,从品牌定位、品牌性格、品牌特征和品牌体验四方面对我国社交媒体塑造品牌个性、加快品牌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品牌 品牌个性 维度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胜兵 卢泰宏
品牌个性维度一直是营销理论研究和营销实践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课题。Jenniffer Aaker于1997年首次系统地发展了基于美国的品牌个性维度及量表,日本和西班牙的品牌个性维度及量表也相继诞生。然而,中国的本土化品牌个性维度及量表却仍然是一个空白。本文首先采用了西方的词汇法、因子分析和特质论作为方法论基础,以来自中文语言、中国的品牌为内容,经中国消费者的实证研究发展出中国的品牌个性维度及量表,并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阐释了中国的品牌个性维度——“仁、智、勇、乐、雅”。然后本文对中国的品牌个性维度与美国、日本的品牌个性维度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
关键词:
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维度 文化 本土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龙成志
品牌形象是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认知、印象、态度、联想与评价的总和。综合消费者行为学、认知心理学及传播学等视角的研究,提出品牌形象矩阵式的解构路径,采用混合物受试法,以具代表性与高普及性的9个行业30个产品类别总计696个样本为基础,对品牌形象感知结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的结果表明,品牌形象可解构成由产品形象、使用者形象、企业形象、服务形象以及视觉外观形象组成的五因子结构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结果则很好地证实了五因子模型的一致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齐永智
品牌体验将企业品牌与顾客体验加以融合,既是过去十年来消费者研究领域最有前景的一个概念,也是企业营销管理实践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系统梳理国内外品牌体验主要研究成果,从品牌体验内涵、划分维度、影响机制三方面入手展现品牌体验理论研究概貌,有助于推动对品牌体验概念的全面认知。从品牌体验的内涵看,相关研究认为,品牌体验贯穿于消费者与品牌接触的各个环节,是由品牌本身或品牌相关刺激物所引发的消费者的主观性、情感性、个性化反应。品牌体验与顾客体验、产品体验、购买和服务体验、消费体验四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品牌体验与顾客体验、产品体验、购买和服务体验相比其概念内涵更广,与消费体验相比因界定视角不同,其从属关系很难区分。从品牌体验的划分维度看,相关研究由于视角、背景、目的不同,其对品牌体验的划分维度可分为二维、三维、四维、五维等几种。从品牌体验的影响机制看,相关研究基本遵循"品牌体验前因变量—品牌体验形成—品牌体验结果变量"的过程机制。而考虑到国内品牌体验方面理论研究较少的现实,为更好地在中国本土情境下指导企业实践,未来应加强适用于不同情境的品牌体验量表的研究,加强对品牌体验形成和影响机制中调节变量的研究,加强对品牌体验前因变量负面反应和结果变量累积效应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