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0)
2023(9096)
2022(6984)
2021(6626)
2020(5220)
2019(11780)
2018(12117)
2017(20521)
2016(12294)
2015(13939)
2014(14210)
2013(12855)
2012(11440)
2011(10463)
2010(11041)
2009(9666)
2008(9572)
2007(8685)
2006(8100)
2005(7611)
作者
(32658)
(26713)
(26674)
(25877)
(17260)
(12874)
(12283)
(10584)
(10257)
(9663)
(9183)
(9151)
(8831)
(8729)
(8532)
(8465)
(8105)
(8065)
(7850)
(7776)
(7253)
(6721)
(6481)
(6272)
(6245)
(6122)
(6083)
(5929)
(5450)
(5408)
学科
(38136)
经济(38092)
管理(26530)
(22954)
教育(20329)
中国(19137)
(17524)
企业(17524)
(15357)
(13386)
理论(12322)
业经(10983)
(10261)
方法(9944)
教学(9808)
环境(9383)
地方(8926)
农业(8852)
发展(8728)
(8606)
(8112)
(7415)
数学(7251)
(7162)
数学方法(7081)
技术(7003)
(6820)
金融(6819)
(6758)
贸易(6751)
机构
大学(164401)
学院(161538)
研究(61098)
(54576)
经济(53055)
管理(50680)
理学(42265)
理学院(41635)
管理学(40616)
管理学院(40313)
中国(40060)
科学(37599)
(37338)
(33932)
师范(33649)
教育(32012)
(30929)
研究所(28270)
师范大学(27399)
(27167)
中心(26276)
(25639)
(25118)
北京(24722)
技术(22740)
(22263)
业大(22003)
(21360)
财经(19912)
职业(19705)
基金
项目(102695)
研究(83896)
科学(80303)
基金(67836)
(59202)
国家(58566)
社会(49424)
科学基金(48106)
社会科(46269)
社会科学(46255)
教育(45649)
(42357)
编号(37441)
(37365)
基金项目(34416)
成果(33773)
课题(29630)
自然(27858)
自然科(27077)
自然科学(27071)
自然科学基金(26543)
资助(26427)
重点(25570)
(25162)
(24798)
(23034)
规划(22224)
项目编号(21976)
(21643)
(21595)
期刊
(66805)
经济(66805)
研究(56989)
教育(54972)
中国(43928)
学报(25134)
(23641)
科学(21832)
大学(19844)
(19273)
管理(18447)
技术(17621)
学学(16731)
农业(16579)
职业(14404)
(12980)
金融(12980)
业经(11497)
图书(10562)
经济研究(10206)
财经(9610)
(9489)
(9436)
论坛(9436)
技术教育(9435)
职业技术(9435)
职业技术教育(9435)
(8434)
问题(8311)
(8264)
共检索到257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陆伟  
全球体系化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真实存在和完整发展的基本轨迹、客观现实与必然趋势,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实质形式趋同化及其生产生活本质样态多样化有机统一的全质生态化主流表现与完整形态。科学认识、把握和建构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全球体系化存在与发展的全质生态化形态内涵、性能与运行,是当代教育科学的时代主题、发展机遇、创新节点和科学使命,是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性、优势和历史使命所在,是比较教育学视主平实通达、视意高远超越、视物体系有机、视线齐备精细、视力对应周延的生态化范式科学真实、全质转型、自我超越与学科先行的时代要求和价值所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刘旭东  
全球教育多样而趋同的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方法普适性的广泛认可与研究成果的倍增,研究实践的过分功利直观和庞杂浅薄,使比较教育学科及其方法性研究范式日益受到身份独特性的质疑和挑战。教育社会形态学以教育社会生态公理逻辑严谨、普适共享和差异包容的高端视点、全景视域、完整视像、人类视位、生命视角和生态视力,科学地综合众多比较教育学研究成果与模式,直面洞察全球教育社会形态系统,把比较教育学比较方法本位的共用研究范式转换和提升为对象形态本位的特定研究范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郝凌菲  
对世界教育社会现实真实存在的完整性质和形式、有机统一的全质形态进行对应性地科学反映和把握,构成了比较教育学的对应性全质形态研究范式。它要求比较教育学学者以开阔和现实的全球视野,立足现代全球社会生态化发展基本走向和文明建设的视位,面对世界教育社会现实的真实全质形态存在,运用历史与逻辑科学统一的生态理念、结构框架及思路和叙事方法,对世界教育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全质形态进行对应性的理念形态性反映和建构与文本形态性刻画、表达和呈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育球  
非洲教育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其独特性。文章尝试从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视角探讨非洲教育学的基本内涵,认为我国的非洲教育学研究由非洲批判教育学、非洲文化教育学、非洲科学教育学和中非教育关系学四个基本部分构成。非洲教育学应在批判和解放旨趣的前提下理解非洲教育文化,在理解非洲教育文化的基础上科学地推进非洲教育现代化。中国的非洲教育学研究者只有真诚致力于促进解放非洲教育、理解非洲教育、发展非洲教育,中非教育关系才能获得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邓莉   王超男   金秋  
英国比较教育学形成了成熟的学科体系。使用质性内容分析法考察英国《比较教育》和《比较》两本比较教育学期刊刊载的论文,以探索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英国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60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英国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以解释主义研究范式为主导,20世纪90年代是分水岭,解释主义范式从注重历史分析向注重汲取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变;变革主义范式下的研究持续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第二主导范式;思辨研究范式占据重要角色但有所波动;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始终未占据主流;实用主义范式的研究更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袁利平  
范式一般具有聚焦、筛选、规范等作用,因而学科发展与范式转换直接相关。通常情况下,学科发展在重要的转折时期,都需要实现范式的转换。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主要包括概念体系、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方法论等基本构件。比较教育学的范式转换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在当前的任务之一,必须关注于元研究、方法论、学科意识和本体论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向蓓莉  
在批判地分析比较教育研究中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积极与消极特征[1]以及参照其它比较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对该范式之基本观点及其对于跨文化教育所能作出的贡献进行了分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剑虹  赵则玲  
大众化语境是时下教育学所面临的,因而教育学话语的变革与话语范式转换势在必行。而这一变革应把握新语境下教育学话语的时代性,重新思考教育理论集团的角色定位,并以多元化的言说方式和生活化的言说内容完成教育学话语范式的转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飞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杨尊伟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将引发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具有全样本性、注重效率、注重因果和相关的复杂性等特征。传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深度挖掘现有的教育数据资源,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确立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而且要重视理论创新和对知识的原创性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我国高等教育学自取得学科建制以来,一直存在着经典学科论范式与研究领域论范式的冲突,这种冲突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向,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开展。高等教育学的现代学科范式能化解和包容两种学科范式间的矛盾和冲突。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超越发展之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育球  
本文主要从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出发,尝试从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来考察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的历史基础,从关系哲学和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三大知识旨趣理论来分析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的理论基础,试图初步回答比较教育研究元范式何以可能以及是什么的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志成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琨  
本文以对西方方法论原著的透辟理解为基点,结合笔者多年海外研究治学实践,对定性研究在教育学的特点和研究范式予以全面的梳理,廓清含混概念,辟出全面的方法论图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