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4)
- 2023(7907)
- 2022(6485)
- 2021(6003)
- 2020(5025)
- 2019(10738)
- 2018(10318)
- 2017(19198)
- 2016(9723)
- 2015(10508)
- 2014(9641)
- 2013(9294)
- 2012(8364)
- 2011(7554)
- 2010(7981)
- 2009(7804)
- 2008(6609)
- 2007(6028)
- 2006(5292)
- 2005(4733)
- 学科
- 业(33972)
- 济(33790)
- 经济(33764)
- 管理(33649)
- 企(30006)
- 企业(30006)
- 融(24781)
- 金融(24780)
- 银(22026)
- 银行(22015)
- 行(21466)
- 中国(17732)
- 技术(14753)
- 地方(12542)
- 技术管理(11515)
- 中国金融(10960)
- 财(10892)
- 农(10672)
- 业经(10559)
- 方法(10496)
- 制(10272)
- 环境(9756)
- 数学(8471)
- 数学方法(8392)
- 农业(7874)
- 学(7541)
- 务(7467)
- 财务(7453)
- 财务管理(7444)
- 理论(7232)
- 机构
- 学院(126740)
- 大学(123020)
- 济(53015)
- 经济(51892)
- 管理(49407)
- 研究(42860)
- 理学(42122)
- 理学院(41655)
- 管理学(41043)
- 管理学院(40805)
- 中国(39698)
- 科学(25393)
- 京(25300)
- 财(25246)
- 中心(22245)
- 所(20041)
- 江(19619)
- 财经(19605)
- 农(18769)
- 研究所(18258)
- 经(17678)
- 业大(17146)
- 银(16805)
- 州(16621)
- 经济学(16586)
- 融(16419)
- 银行(16185)
- 北京(16100)
- 金融(16088)
- 院(16086)
- 基金
- 项目(87945)
- 科学(71012)
- 研究(66545)
- 基金(63382)
- 家(55104)
- 国家(54619)
- 科学基金(48008)
- 社会(43739)
- 社会科(41666)
- 社会科学(41657)
- 省(36712)
- 基金项目(34130)
- 划(29960)
- 自然(29765)
- 自然科(29003)
- 自然科学(28996)
- 教育(28716)
- 自然科学基金(28494)
- 编号(25670)
- 创(25658)
- 资助(23497)
- 创新(22902)
- 发(20911)
- 重点(20455)
- 成果(19717)
- 课题(18546)
- 国家社会(18369)
- 部(17919)
- 制(17575)
- 业(17282)
共检索到198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迟兴武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生态功能区重点建设区域,经过国家一期和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的建设,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赢。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金融支持生态功能区建设,核心任务是对替代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和转产林业工人的再就业金融支持,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使资金更高效地运用于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锋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意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生态保护标准指引、绿色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永续发展。金融业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运用金融杠杆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不断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若琦
建立适应创业特点的金融和政策支持体系,对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和创新发明者,往往创意、发明等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项目短期内往往难以见到成效,承担债务的能力较差,因此,金融和政策支持宜采用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形式,以及更为灵活的金融手段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最近,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新旧体制转换艰难的背景下,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有效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搞活金融市场、实现创业创新便捷融资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意见清晰地勾画了金融支持创业创新的基本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高成长企业与金融市场国际论坛”时表示,我国金融体系应改变现在“抽肥补瘦,鞭打快牛”的做法,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的发展潜能,同时合理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他表示,资本充足率和及时整改措施是最综合、最有效的激励机制。 他认为,差的激励机制往往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存在历史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明喜
本文首先归纳科技金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且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的原因。基于工作实际,本文系统总结了近两年来我国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实践,包括科技金融工作机制与投入机制逐步建立,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各领域进展突出,综合创新不断涌现,服务平台快速发展,科技金融区域特色逐渐凸显。本文剖析了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技术创新 金融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绪兵 钟叶姣
技术创新对于实现内含式经济增长具有关键的作用,而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影响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通过研究金融制度安排对于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机理与促进机制,揭示了技术创新与金融体系的内在联系。对我国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技术创新 金融体系 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武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实现"国家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助力科技创新高水平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不可替代,也责无旁贷,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助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步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穆琳
我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限制了一些生态区域的发展,导致其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引发了对生态补偿的潜在需求。但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引入生态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生态产品交易来进行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生态产品 市场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武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要深化与港澳地区的金融合作,共建大珠三角金融圈,以更高的标准扩大金融服务业对港澳地区和全球的开放作为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广东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为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历史使命。根据《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确立的框架,广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殷兴山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明确指出,东湖高新区可以参照中关村科技高新区的有关政策,开展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推动科技与金融更紧密结合、加快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来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仅是东湖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桂霖
金融和物流两大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金融创新对现代物流业的支持力度还明显不够。本文就这两大行业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融合达到双赢的局面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物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颖昶
以上海市科技金融发展情况为背景,阐述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示范区的科技金融概况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张江示范区在政策、融资、担保和保险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并从政府引导、金融产品创新和风险分担等方面总结启示。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企业 技术创新 张江示范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红强 林倩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农村居民增收增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与国有土地入市不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利益分配复杂、融资渠道不畅等特点,当前研究对入市实施机制、金融支持模式仍缺乏深入理解。在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选择D区进行深入调研,总结提出了区级统筹推进机制、入市收益分配机制、镇级公司联营机制、项目整体谋划机制等四大机制创新。研究发现,以"整体授信分批实施+打造合规还款来源+提供区级增信支持"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模式,可有效解决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融资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