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4)
- 2023(10291)
- 2022(8316)
- 2021(7586)
- 2020(6466)
- 2019(13968)
- 2018(14096)
- 2017(26660)
- 2016(14508)
- 2015(16172)
- 2014(16257)
- 2013(15892)
- 2012(14447)
- 2011(12864)
- 2010(13349)
- 2009(12837)
- 2008(12979)
- 2007(12141)
- 2006(10935)
- 2005(9835)
- 学科
- 业(80631)
- 企(64073)
- 企业(64073)
- 济(61527)
- 经济(61432)
- 管理(56286)
- 农(44976)
- 农业(30002)
- 业经(27622)
- 方法(22516)
- 财(21768)
- 务(16510)
- 财务(16487)
- 财务管理(16472)
- 制(16048)
- 企业财务(15555)
- 技术(15365)
- 中国(15228)
- 数学(14996)
- 数学方法(14896)
- 体(14403)
- 策(14274)
- 划(13707)
- 和(12915)
- 理论(12574)
- 环境(12313)
- 地方(10993)
- 学(10624)
- 企业经济(10549)
- 经营(10417)
- 机构
- 学院(216011)
- 大学(203380)
- 济(89904)
- 经济(88201)
- 管理(87965)
- 理学(75281)
- 理学院(74628)
- 管理学(73669)
- 管理学院(73300)
- 研究(68113)
- 中国(55855)
- 农(54601)
- 京(42351)
- 农业(41522)
- 科学(41486)
- 财(40964)
- 业大(38038)
- 江(35845)
- 所(34633)
- 中心(32447)
- 财经(31803)
- 研究所(31126)
- 经(28626)
- 州(27637)
- 经济管理(26667)
- 北京(25642)
- 农业大学(25433)
- 省(24998)
- 经济学(24914)
- 范(24525)
- 基金
- 项目(140536)
- 科学(111591)
- 研究(106765)
- 基金(100770)
- 家(87005)
- 国家(86018)
- 科学基金(75002)
- 社会(69090)
- 社会科(64978)
- 社会科学(64961)
- 省(59380)
- 基金项目(54123)
- 自然(46658)
- 划(46474)
- 教育(46165)
- 自然科(45492)
- 自然科学(45477)
- 编号(45100)
- 自然科学基金(44699)
- 资助(38783)
- 业(35568)
- 成果(34602)
- 创(32388)
- 发(32032)
- 重点(30778)
- 农(30679)
- 部(30277)
- 课题(29913)
- 创新(29358)
- 制(28977)
- 期刊
- 济(114745)
- 经济(114745)
- 农(58168)
- 研究(57581)
- 中国(45746)
- 农业(38965)
- 财(34435)
- 管理(33604)
- 学报(32274)
- 科学(31374)
- 业经(27518)
- 大学(25262)
- 学学(24624)
- 融(21324)
- 金融(21324)
- 业(20144)
- 技术(20143)
- 教育(17941)
- 财经(15443)
- 问题(15290)
- 经济研究(14890)
- 农村(14092)
- 村(14092)
- 农业经济(13834)
- 经(13403)
- 技术经济(12503)
- 版(12425)
- 世界(12060)
- 经济问题(11069)
- 现代(10986)
共检索到328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骆世明
构建操作性强的生态农业确认体系是推动生态农业被广泛认可和广泛推广的重要一步,是政府制定支撑政策和建立生态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前提。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经验,文章提出了我国确认生态农业需要遵循资源匹配、生态保育、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底线原则。实现生态农业的方法应当有广泛的包容性,可以从传统农业、民间实践、科研成果、高新技术中筛选吸纳、组装配套。在制定生态农业可操作性指标体系时,一方面需要全国统一的生态农业确认原则,另一方面操作性强的生态农业指标体系需要结合各个地方的特点有针对性选定。在具体指标确定方面,应当注意到不同自然与社会背景下,在理解生态农业的经营规模、经营主体、采用方法、产生效益、社会改革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区域的关键瓶颈问题,解决这些瓶颈问题的关键措施,以及解决了瓶颈问题以后所表现的关键状态,酌情制定。在生态农业的确认手续上,应当充分利用诚信体系和信息技术,充分理解第三方认证和参与式保障体系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综合运用,有利于简化手续,加强可操作性,以便加速生态农业的确认,加快生态农产品市场的发育与政府支撑政策的完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燕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模式,其特点决定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适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因此,本文在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农业的技术推广体系,并建立了保证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作机制。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我形成适合国情的生态农业体系近年我国大力建设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建设理论和技术体系。这是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在辽宁省本溪市召开的全国地市级生态农业研讨会上介绍的。据农业部副部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梅 易法海 刘明培
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从我国农业的实际出发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技术支撑体系。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原则、内容及措施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平波
合作社生态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构建,可以促使农民树立生态观念,推动生态农产品开发与组织生态文化建设,从而支持合作社生态化建设。政府主导是推动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科研院所与服务机构是促使生态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基础,企业与农村精英创新是支持合作社生态化建设的关键。有效的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需要实现观念、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需要推动生态创新单元有效运行、创新成果实现与推广。以江西省芦溪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分析为例发现,芦溪县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能够有效支持本地的生态农业创新活动,不断推动合作社生态化建设,实现芦溪县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聂媛媛 杨善啸 曲泽静 陈浩
本文基于六次产业理论,针对安徽生态农业现有标准体系存在科技水平低、品牌认证落后、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关键技术、农业领域和典型功能3个维度确定了标准体系结构要素,并构建了生态农业六次产业化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标准体系的实施能有力促进生态农业六次产业化,通过安徽与周边8个地区的比较,提出了积极开展"三品一标"标准化品牌认证、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村电商及标准化实施主体、开展文化创意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文妍
紧密围绕"低碳"与"生态"两大核心要素构建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建立SUPER SB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化肥使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燃油机械的使用量是测度生态农业产生碳排放水平最重要的3项因素;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总体规模大,规模效率相对较高,但综合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提高速度缓慢。论文认为,当前真正制约我国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并非来自农业规模投入或碳排、碳汇变化,而是目前我国低碳生态农业总体发展理念仍然不够先进,综合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足,总体发展质量仍然不高。这是未来我国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万明 刘磊磊
任何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行都需要一系列的指标进行评价与指导,该文试图在维持全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一般性的前提下,根据绿洲地区的特殊性设计出符合绿洲生态农业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绿洲生态农业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文妍
紧密围绕"低碳"与"生态"两大核心要素构建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建立SUPER SB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化肥使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燃油机械的使用量是测度生态农业产生碳排放水平最重要的3项因素;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总体规模大,规模效率相对较高,但综合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提高速度缓慢。论文认为,当前真正制约我国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并非来自农业规模投入或碳排、碳汇变化,而是目前我国低碳生态农业总体发展理念仍然不够先进,综合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足,总体发展质量仍然不高。这是未来我国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玄梅 孔令节
本文在阐述晋西残塬沟壑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实际、结合有关农业科技试验成果,提出了晋西残塬沟壑区高效型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技术战略框架及技术体系建设重点领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平 吴志峰 李定强 程炯
在分析小流域的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原则及其配置措施。通过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流域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良性生态经济系统。植被覆盖率由1985年的30.7%提高到89.0%,侵蚀模数连年减少;粮食总产量由1985年931.2万kg提高到1998年的1424.6万kg;人均纯收入1998年达到3406元,是1985年的18.4倍。
关键词:
小流域 生态农业 水土保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林海 聂红艳
生态农业是公认的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先破坏,后发展”的路子,他们的经 验对于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来说并不值得借鉴。本研究对贫困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参考国外通用的生态农业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三峡库区的特殊情况,构建了可持续生态农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还根据对重庆市万州区龙 沙镇的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农业效益做出了科学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贫困地区发晨可持续农 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三峡库区
[期刊] 物流技术(装备版)
[作者]
王跃洲
产业生态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生物界共生概念的思考,后者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ion Debary)于1879年提出。生态学中的"共生"是指由于生存的需要,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必然按照某种模式通过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调进化的共生关系。自然界的生物共生是在"互利"的前提下,通过物质、能量以及其他信息的交换,建立起来的物质共享以及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